道教與佛教如何對待別人對其的傷害?

時間 2021-05-31 08:05:50

1樓:不過冬

佛教不懂

道教的嘛,根據道德經的說法,是「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個人的理解呢,有的時候制惡必須以惡,而道德經指引窩萌走的!就是即使不能報怨,也絕不選擇「惡」的high road啦!換句白話說,就是狗咬你一口,不代表你就非得去咬狗,何況窩萌正一根本就不吃狗肉!

2樓:三七牆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說人話:

道教:隨便。

佛教:看開。

道教還是比佛教更悲觀,還修煉個毛線,不如開個趴先開心開心。仔細想想,中中國人還真是這個死樣子。

3樓:王瑤

密勒日巴尊者:

原諒那些傷害你的人,他們冒著下地獄的危險來成就您,所以諒解並用慈悲心去祝福他們。因為即便過錯是別人的,但因為心隨境界而有起伏,執此為有的心造就的業障一定是自己的。

4樓:時間射線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有先入為主的感覺。也就是看到題目後首先就開始為自己站隊了,馬上準備一場辯論一樣。佛道均是合乎情理的,這樣的想法瞬間裝滿了腦子,以至於沒有其他地方留給懷疑。

其次。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且在與道教儒家文化不斷衝擊鬥爭以致最後融合(這也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目前國內主要的佛教思想已經完全本土化,中華文化化。

沒有辦法完全區分。特別是現存文學藝術作品的影響,如封神演義、西遊記等。使得大家對於佛教道教等的認識已經完全充滿神話色彩,是「正史」與「野史」融合的產物。

就目前最主要的認識來看。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有與社會法律相類似的地方,特別是刑法。當宗教上公升到乙個高度,就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個人修行。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現在有公權力,古代在人們之間也有個類似公權力的存在,那就是皇上。皇上的權力,來自於自身的修為。

所以我們會看到影視劇中出現災害時,那麼一般的原因就是皇帝的不作為。同樣太和殿的匾額「建極綏猷」,也是皇帝對道德遵從,對下的權威。而老子的理論就是存在乙個至高無上的「道」。

那麼作為宗教而言,一定程度上已經具有類似的色彩。西遊記中的天庭,也是朝廷,太上老君也是老子。

所以對於每乙個佛教道教的修行之人來說。如同我們現實社會中的警察一樣,或者更應該說是法院。在乙個人觸犯警察的人身或財產權利時,警察可以對其實行措施。

但這種措施是基於其身份,無如特殊身份,那麼只能是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只不過他們把這種行為限制於自身上,如果超過自身的範疇,那麼需要社會的法律法規,要麼寄託於宗教本身的「公權力」

總之,我們要認識到宗教之所以可以不斷存在的原因,在於其發展,在於其適合社會的需要。與社會不想違背,在社會發展可接受範圍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社會的良性發展。

5樓:阿道夫

非專業,漫談之。佛亦有金剛怒目,通俗說這就是處置對外危機事件的專業司職人員。雖然沒有十字軍暴虐,但其戰鬥力也相當可觀。

在多種傳聞、典籍裡都有不錯的紀錄。實際上如果被定義為外道,也就是說如果大家信仰不同,佛的處理辦法絕對是以牙換牙!君不見,金剛降魔的傳說比比皆是。

但是對於沒有確定信仰的物件,也就是說對於民眾施主們和一些能爭取的物件,佛才會割肉飼鷹。當然這鷹豈能白白吃肉?佛的精神在鷹的吃的過程也得到了廣泛傳播。

這是雙贏的。所以:答案也就明確了。

丫是人民內部矛盾打了就打了。丫的是敵我矛盾,打我一巴掌,能要你一條命,決不只砍你的胳膊。雷峰塔下蛇妖還是驪山老母親傳的白富美呢。

和尚都沒給面子!道家也差不多。

6樓:丘知

有好幾種模式解讀

乙個是宿命通,知道這些因緣,不過還賬而已,趕緊了了吧乙個是無我相,沒有有我,我有的概念,就沒有名利的擁有體和傷害的受體,這個境界比較高,沒練出來化身的基本達不到

通曉佛教這些理論,一些平常的傷害可以通過思維看破放下,大一些的可能就需要證悟的水平了

7樓:

《西遊記》裡猴子見到祖師,祖師問其來歷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什麼?」

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九陽真經的口訣是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

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來他自惡,

我自一口真氣足。」

關鍵,是真氣足。

8樓:寧道奇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

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

9樓:浮游筆記

極端民族主義者,回答都是主觀。

佛教講的是信我的上極樂世界,不信我的下地獄,害我的肯定早下地獄,下輩子投胎豬狗。當然,誰能去替我嫩死那傢伙,肯定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的,佛教的整體邏輯相當強大完善。

道教是說什麼,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寂寞之無為的是道人,哪有名利讓你損害的。

10樓:艾習角

【儒】「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道】「報怨以德。」

【釋】寒山問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耶】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前夜做夢,與道教佛教有關 求解

佛 道,代表兩種人生方向 選擇 觀念。笑與嚴肅,代表了輕鬆樂觀隨意與認真努力勤奮兩種觀念的對立,或者是生存 發展與怡情 享受的對立。由於兩個觀念你都有但掌握不好,有時會引起混亂不知所措。所以要清淨一些,理清一下思路。當然你也會一點反思,但是,不是 常 只是偶爾。所以常字你記不起來。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

佛教與道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區別?

李峰 佛教,分顯教和密教。佛教分大小乘,實際上道教也一樣,只不過道教不這末直接區分而已。佛教八萬四千法門,是因為和佛有緣的眾生有84000種不同的根基。道教3600法門。同樣的原因。所以不好全面比較佛教道教的修行,具體有哪些不同。因為很少有人能了解佛教道教加起來一共的87600種法門。比如道教,大的...

佛教文化與道教文化是否存在共通性?

靈異檔案員王曇 其實,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在核心理論上並沒有共同性。佛教文化在初期就認為無論人怎麼努力,都不會讓這個世界和自己都變得更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徹底斬斷自己與世間的一切因果關係,從這個世界的因果迴圈中跳脫出去徹底消失。而道教認為只要不斷的修煉,通過修煉就能改善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因果關係,讓自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