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別理解佛法中的信心與傲慢?

時間 2021-05-30 09:44:09

1樓:一滴之雨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菩薩

一、信心

1、對釋迦牟尼佛的學說有信心

2、對修行的自己有信心,終可成佛

3、對眾生有信心,眾生皆可成佛,皆可渡

4、我個人覺得也是最重要的,信佛的力量;相信依止佛的力量,可度盡眾生;修行佛的心;感應佛的心;體會眾生的心。

二、傲慢

1、桀驁不馴,難調難服,心生分離,無悲無善等等。

2、沒有念佛的動力,口中念佛似是而非,心中無佛迷濛心智,一味求佛,不主動行善,無慈眼,無良言等等。

終是我一家之言,僅供參。

2樓:張和

信心和傲慢在修行中方向是相悖的。信心日漸增上的話,傲慢心肯定會一天天減弱。

信心在沒有到量的時候是經常動搖的。傲慢心也是一樣,一會出來一會又沒有了。這個時候都在意識的範圍,所以都是變化的,無常的。

信心增上之後,同樣一句佛語在內心的了悟是完全不同的。

而傲慢心是向外的,有時候依世間八法而起,好聽的話不好聽的話,都會讓內心生起傲慢心。有時候很粗大,很容易辨別,有時候非常細微,不容易辨別。對他人評頭論足,在他人語言和行為上挑刺,基本就是傲慢心生起了。

一旦說出來,傲慢心就已經非常熾盛了。

我說不太好,因為自己也做不好。詳細說得話會有很多很多。

信心其實不依賴很深的法才能在相續中生起,信心往往在實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等基礎時越來越堅固。傲慢心呢,如果前行基礎不紮實,越往後可能傲慢心越難調伏。

嗡班雜薩埵吽。

3樓:勇敢的犬夜叉

人是需要相信的吧,佛法中的信心也可以說就是相信真善美吧,要相信愛,相信善和正義,相信付出與努力,相信有了錯就該改正和懺悔。傲慢、驕傲這些都會增長負面的心。而勇氣可以增長正面的心。

所以要提起勇氣做正確的事情,而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就能克服驕傲。

4樓: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

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信的特相

國王說:「尊者龍軍,什麼是信的特相?」

「大王,澄淨是信的特相,躍進是信的特相。」

「尊者龍軍,如何澄淨是信的特相。」

「大王,當信生起,破滅五蓋,離去諸障的心變為澄清、清淨、安靜。大王,如此是信的特相。」

「請給一譬喻。」

「大王,譬如轉輪王偕四種軍沿大道行進,或會涉履淺水處,其水被象軍,馬軍,車軍,步軍攪亂成為汙穢、渾濁、汙濁。

過水之後轉輪王或會命其從人說:『諸位,取水來,我欲飲水。』『

陛下,是。

』若轉輪王有一澄水珠,於應諾之後,其從人將澄水珠投入水中。珠既投入,水中貝殼及水藻消失,汙泥沉澱,水變清澄、潔淨、無垢。

於是他們取水奉轉輪王:『陛下,請飲水。

』大王,水應以心視之,從人應以瑜伽行者視之,水藻、汙泥應以煩惱視之,澄水珠應以信視之。

譬如澄水珠投入水中,貝殼及水藻消失,汙泥沉澱,水變澄清、潔淨、無垢,大王,當信生起時破滅五蓋,離去諸障的心變為澄清、清淨、安靜亦復如是。

大王,如此,澄淨是信的特相。」

「尊者,如何躍進是信的特相?」

「大王,譬如瑜伽行者見他人之心獲得解脫遂希求入流果,或一來果,或不來果,或阿拉漢果,修持瑜伽以達未達者 ,得未得者,證未證者,大王,躍進是信的特相亦復如是。」

「請給一譬喻。」

「大王,譬如山頂將下大雨,其水下流,既滿山間之溝壑 、罅隙、支流及充塞江河,並行而漲泛河之兩岸。

此時若一群人來,不知該河之廣闊深淺,則會站立岸邊驚惶與躊躕。其後若有人來,確知自己能力與力量,緊束其腰帶,一躍而渡。見其渡過,群人也會渡過。

大王,瑜伽行者見他人之心獲得解脫遂希求入流果,或一來果,或不來果,或阿拉漢果,修持瑜伽以達未達者,得未得者,證未證者亦復如是。大王,如此,躍進是信的特相。大王,於最勝的《相應部》中世尊亦曾作此說:

『以信渡暴流,

以不放逸渡海,

以精進超越苦,

以智慧型而淨化。』」

「尊者龍軍,你甚敏捷。

金剛經裡面的淨信,彌蘭王問經的澄信,意味著三十七菩提分裡面的信能澄清渾濁的水。

不是盲信,也不是迷信,是正確地看見事實後的信心。

所以八正道說「正見」。

傲慢屬於緣愛取,執著思想與物體質量優劣為我,我所後產生的驕傲,差不多,自卑等不善思維。

5樓:圓乞

也就是「我慢」和「佛慢」的區別:

慢者妄自尊大,輕蔑他人,我慢就是認為「我」比他人強。

佛慢有不同層次,有的層次就是信心,自信通過六度萬行,未來肯定能夠成佛。

前者有攀比的煩惱,後者有正知正見和悲心的攝持。

6樓:淨海潮水

佛法中的信根,指對佛,法,僧,戒的四淨信,還有對輪迴,因果的信。

信有佛可成,有解脫可證等信心。

信根,信力,是通過不斷的聞,思,修,慢慢加深加固的,最後就會成為堅淨信,不會被一切邪見,挫折,煩惱,疑惑等因素而改變退轉。

佛法的信根,信力,與我們平常所說的自信是不同的概念定義。

佛法中如何分別理解什麼是慳吝 ?什麼是嫉妒?如何熄滅慳吝與嫉妒?

護法居士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能住如是勝功德中。有十二種布施妙行。能大利益疾到菩提。菩薩應行檀波羅蜜。何等十二。一者布施。能速增長無上菩提功德利故。菩薩應行檀波羅蜜。二者布施。生處富足手中常出無盡寶故。菩薩應行檀波羅蜜。三者布施。隨願得生釋梵天王諸大家故。菩薩應行檀波羅蜜。四者布施。能離一切慳...

如何從代數和幾何的角度分別理解矩陣?

不若誰 就理解而言的話矩陣不就是 量變 而已嘛。多少個維度及維度值多少的概念。代數是為維持於純概念的工具而幾何是描述多少維度的工具。運算的話當然不是我能亂放話的啦!櫥窗外看的人都很仔細的 儘管是門外 漢 注 要是有錯能得到糾正的話就像光腳丫受邀走紅毯。 三川啦啦啦 我就按照題主的要求,主要分為代數和...

如何理解佛法中的「有情」?

所有的法 事物 可以分成兩大類存在剎那生滅 就是每時每刻不停的發生變化的 的叫無常法不存在剎那生滅的叫常法。其中五常法又可以分為三類具有四大屬性也就是地水火風 堅固性濕性熱性動性 的叫做色法 我認為可以大致是理解為物質 具有唯明唯知屬性的叫做識法 可以大致理解為意識 以及不具備四大屬性也不具備唯明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