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文學書沒有歷史書讀起來有感覺?

時間 2021-05-05 22:32:24

1樓:七安

個人感覺,文學是作家們根據歷史編造的故事,有誇張的成分,並且為了吸引讀者新增了許多東西。而歷史書是依據歷史事實寫的,是真實的,讀起來更有帶入感。

2樓:省省吧

個人覺得可能是歷史與文學表現方式上的差別吧。

歷史一般以事件人物為主展開,這樣的敘事性很強,代入感也很強,而且歷史事件其中成王敗寇興衰榮辱,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看來儘管只是切實的記錄,也足夠驚心動魄。

相對歷史來說,文學書更注重精神上的交流,反映的是作者個人思想。這種表達沒有歷史那樣赤裸裸血淋淋展現出來的衝擊力,它是隱晦的,需要意會。

其實對我而言,反而更喜歡文學類。歷史太沉重,其中興衰存亡大起大落,而且很多都具有悲劇性。這樣的悲劇會讓我悵然許久。

以上拙見。

3樓:胡先生不養貓

會覺得歷史書上,王朝興衰,個人沉浮,戰爭,文化等等,那就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可能驚嘆於以少勝多戰役中古人智慧型,可能會痛斥殺伐過重,感嘆那個時代命如草芥等等。在看文學書,覺得那因文學寫作技巧的需要,而被更改一些史實,讀的時候就不覺得那麼真實了,少一些感覺。

我覺得歷史書和文學書各有各的特色,看看自己是需要什麼。

(僅僅是個人的小小見解,可能有用語不當的地方,請多包涵)

4樓:圖一樂

我在讀歷史書時也經常會有題主所說的沉浸感,有時這更像是一種對某些特定歷史人物的代入感。

而我們代入的角色往往是所謂正派的,有能力的,或是做出一些事蹟的人我們可以以他的視角看到那段歷史中的世界

既是歷史,我們又往往可以從上帝視角縱覽全域性,也許讀之前就明了事件的走向,

或是感到從中可以學到一些經驗,

又可以抽身事外,看到更多的可能

我在評價人或事的時候總會代入自己,想著我親自去做時哪方面可以更完善但歷史跌宕起伏,命運複雜難測

王朝興衰,英雄遲暮

彷彿有規律可尋而終究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吸取過去的教訓?

文學書沒有歷史書那麼實際,篇幅跨度也可能更大,有時讀起來更需要精力所以本就可以當做消遣,不一定要抱著有收穫,有感觸的目的去看你在書中所讀到的都是你自己所曾有過的經歷

懵懂的少年去讀《人間失格》、《情人》

整天埋頭題海的中學生去讀菲茲傑拉德、烏托邦三部曲沉溺遊戲刺激中的人帶著黑眼圈去看《百年孤獨》、《牛虻》

沒有一定的閱歷和對人生的感悟是難以與作品產生共鳴的而很多情節,不去經歷是想象不到那時的場景和心境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挑選的書不適合,文筆確實無法打動你。

不妨先確定自己對哪類書感興趣,有目的地去選書,自由地去看書

有什麼看起來比較精彩的歷史書

似水流年 一開始,學校的歷史書滿足不了對於歷史知識的渴望,新書發下來,兩天就被翻完了,求知的慾望嚴重得不到滿足,然後就經常去新華書店找歷史書看,現在看印象最深的有明朝的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曾國藩,梁啟超傳等等,看過我們自己寫過的歷史以後,覺得看下講談社中國的歷史,這套書看一看還是很有另一番感覺的,...

為什麼歷史書上要講北魏的漢化

已登出 一 中學歷史教科書重點介紹北魏漢化改革 太和改制 的原因有幾點 1.北魏是兩晉南北朝幾百年中延續時間最長 統治相對穩定 版圖僅次於兩個短命政權西晉和前秦的王朝,因此北魏及其漢化改革是講述兩晉南北朝歷史時無法避開的。2.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極其重要的民族大融合,北魏 太和改制 又是這次民...

有沒有什麼讀起來感觸很深的句子?

璞璞 1.每天醒來都要比前一天更強大,直視自己的畏懼,擦乾自己的淚水,向前走,別怨,別停。2.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重在堅持,別懼怕失敗 既然都說失敗是成功她媽,你追求她娃,當然要笑對她媽。3.其實那個時候我就明白,有的愛情不能深究,但是當你待我以溫柔時,我總是忍不住,忍不住想沉溺下去。4.煙火,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