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維根斯坦所說的 真正的神秘,不是世界如何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 ?

時間 2021-05-12 09:18:38

1樓:本我永恆自我不息

與「一定存在"的自在相比,存在的出現確實不是那麼確定的,甚至存在轉化為不存在。

2樓:甜心假面

世界如何存在?這是乙個對現象的解釋問題,只不過被解釋的物件是世界存在的邏輯結構,這個問題可以用維根斯坦早期的語言圖式論簡單地回答(語言和世界邏輯同構,所以只是對世界進行描述還是辦得到的),我們的現代科學在做的就是無限逼近這個答案;然而,世界為何存在則是追問世界存在的動力因或者說目的因,這問法已經預設了【凡事必有因】這一前提,維根斯坦的這個疑問是對於喜歡深度思考的人來說很普遍的問題,因為只要一直追問事物的原因最終勢必會問到【世界為何存在】。不過一般情況下,依照我們的自然邏輯,世界存在的理由是不能在世界內部找到的,因而這個答案對於處在世界之中的我們來說是永恆的神秘。

順帶一提,維根斯坦自己就是個神秘主義者,在他眼裡,一切世界之外的不可言說之物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

3樓:

感覺很多答案都解釋了一下,但是又感覺沒說透......宇宙如何存在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科學等手段獲得乙個認知模式,但是宇宙本身是怎麼來的?如果說是萬能並且不需要被創造的上帝創造的,那無非是把乙個神秘轉移到另乙個神秘上去了而已,因為我們還是可以提問為什麼會有萬能的上帝?

無中生有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宇宙,以及我們自身就是無中生有的!所以「真正神秘的不是如何存在,而是竟然存在」

4樓:dickygong

世界竟然存在是世界如何存在的更高維度的問題,既維根斯坦的如不可說則沉默的原則,已經超越了語言的界限。他的觀點更像是哲學的旁觀者。其他的哲學家提出的觀點是螺旋交織,而他的是一頭明確,另一頭靜默。

5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

真理信徒的極限就是終於理解了神說了什麼。

顯然此時的他無欲無求,理解了神的謎語。

名可名,非常名。

世界可以化作語言,而語言僅僅是語言,拋開語言的束縛才是他要言說的世界。

維根斯坦不僅理解了,而且把其自身融入了世界,一生都在創造新的世界,不僅僅滿足於有限的語言表達,而是創造了專屬於他的世界的語言。

這句話是其態度的表達,他對世界的好奇遠遠超出了通用語言的範疇,因此他的語言有獨特特殊的魅力,其背後是專屬於他的世界。

他也是在表達他是不可能復刻的,也不可能被超越,更不可能流於歲月。

因為他毫不在意世界說了什麼,而是言說他的生命獨一無二。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6樓:創世女神阿庫婭

我舉個例子,有乙個魔法流派是這樣的。這個流派通過召喚鬼來搞破壞,它不是像史坦尼斯殺藍禮那樣直接生出個鬼作刺客一劍封喉,它是通過直接對別人的命運下手來傷害別人。這個流派的魔法師相信人生可能性有很多種,而他們養著這樣的一種鬼:

當鬼來到乙個人身上之後,他的命運的朝向就會不斷向所有可能性中的最壞的那個方向修正。但無論是魔法師還是鬼,都不知道他最終會有什麼命運、會如何死去,甚至這個人死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負多少責任。這種魚目混珠的情況下,也只有上帝能裁斷了,更不要說那些法律和獵巫者能對他們如何。

7樓:

儘管有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還是覺得,維根斯坦是明顯過譽的一位哲學家。原因有二:

1)他的格言體,很容易引用,即使門外漢,也可引來表一下心跡。比如,他的那句著名的:『凡是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說的,必須保持沉默。』

2)在他的領域中,他還是有見地的。以致於人們涉及此領域,總免不了引用他,進而提及他,由此而成名。

實際上,他的書非常難讀,遠未及他標榜的『說清楚』。他的話神神叨叨的,看起來有道理,聽起來有道理,聞起來有道理,深思起來亦覺有道理,可就不知他說了什麼。按其『保持沉默』的原則,他本一句話也不該說。

他的這句『神秘的不是世界如何,而是世界存在』,也是同樣。看、聽、聞、思皆有理,其實前後兩部分都是錯誤的,至少是不準確的。前部分而言,世界之如何,不神秘嗎?

以人類已有之認識,肯怕沒有人敢這麼說。而後半部分,世界存在,或者世界為什麼存在?反倒是最不神秘的。

因為存在,所以才思考存在,這就是全部的解釋了。為自然本身的實存去尋求根據,必然到達自然之外。以有限存在,去思考無限之為什麼存在,本就是玄想。

這類玄想在哲學上早有定論,那就是將世界之存在推到上帝面前。但維根斯坦是語言哲學家,邏輯哲學家,所以,大家預設他沒有設定上帝,而是從邏輯的角度去追溯世界存在的根由。然而邏輯幾時又指向過這一根由呢?

這本就是邏輯的越界,是試圖以邏輯去思考信仰,從而導向空洞的神秘。

所以,他既沒有『說清楚』,也沒有『保持沉默』,徒耗讀者之精神。當然,有人會認為,維根斯坦說世界如何雖然也費解,但畢竟有規律可認識,而規律源起於哪?則完全沒有認識的線索,所以世界之存在最神秘。

這種理解實際指向的,就是上帝。

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這裡再附舉一例。維在《哲學研究》中,有一段:

然而,只能這樣來把握「顏色」或「長度」等詞嗎?——我們只需給出它們的定義就行了。——於是又是通過別的語詞來定義!

那麼到了這個鏈條上的最終定義又該怎麼樣呢?(不要說:「沒有『最終的』定義。

」那恰恰就像你要說:「這條路上沒有最後一座房子;人們總可以再蓋一座。」)

這裡說的是,我們需要給乙個語詞定義,而定義中所使用的語詞,本身又需要定義,所以定義的鏈條是乙個無限前推的過程。

這一前推的過程,與因果關係的前推是一致的。凡事必有因,而因也有因,所以,因無限往前推,前至找到最初因(通常是上帝)。

定義前推與因果前推的模擬,似乎使得語詞具有了某種神秘性。但是,這種模擬是不成立的。人們通常認為因果律具有客觀性,是自然所本有的,邏輯指導我們不得不去做這種前推追溯。

然而,語言不具有客觀性,它是人所創立的,是經驗的,是以使用為目的的,是不十分嚴格的。所以,語詞的定義不具有維所說的前推過程。

乙個語詞的定義,當然需要使用其它語詞,但定義中語詞本身的定義,卻不一定無限前推,如果無限前推,我們就需要無限的語詞。實際情況是:語詞的定義是迴圈的。

A 被 BC 所定義,B 又被 AC 所定義,而 C 又被 AB 所定義。

這種迴圈定義有問題嗎?沒有問題,因為在 ABC 中,如果我們明白了其中乙個語詞,那麼,循著定義,就能明白其它語詞。乙個疑問是:

若乙個語詞都不明白呢?如果乙個語詞都不明白,那麼,你就完全不熟悉這門語言,在這種情況下,定義本就是多餘的,是否迴圈定義根本不關鍵。

從這一段來看,我們可以發現,維把語言搞複雜了,他在語言中加入了過多的哲學思考,卻忽略了語言是為使用的,是與場景契合的,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隨意性。

我再來舉乙個例子: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根本用不著先掌握了一種語言遊戲才能理解乙個指物定義。你只是必須知道(或猜到)下定義的那個人指的是什麼——而這是不言自明的;即那個人指的是物件的形狀還是顏色或數目,等等。

」——可「指形狀」、「指顏色」又是怎麼回事呢?你試著指一片紙看看!——你再來指它的形狀——再來指它的顏色——再來指它的數目(這聽起來夠古怪的)!

——你是怎樣指的?

維在這裡所說的是,乙個人只有預先明了語言遊戲,指物定義才是可能的。維認為,乙個人如果不會下西洋棋,不明白西洋棋的規則,你指著象棋裡的王對他說:『這是王』,他是不能理解的。

對於維的這種解釋,我們暫且存疑認可,存疑的原因在於,理解本身有諸多維度。

上引段所說的是,有很多東西不能指物定義,因為顏色、數目等無法直觀地指出,所以你無法指給不了解語言遊戲的人『紅』,『二』這些概念。

但我覺得維將語言的理解完全地看作了乙個被動的過程,似乎某人是一塊白板,而指物的人,就是要在這塊白板上印上『紅』,『二』這些概念。由於『紅』、『二』無法直接指出,所以在白板上印出,是不可能的。

為了進一步說明,我們來看『憂鬱』這一語詞。憂鬱是什麼?即使我們費盡心機,也不可能將它印到白板上,將它解釋清楚(這是乙個絕對命題)。

所以,憂鬱本身是不可傳達的。那麼,為什麼語言中存在憂鬱這一語詞並被廣泛使用呢?僅只因為人們內心具有憂鬱之情緒,欲表達憂鬱之情緒,從而努力在憂鬱這一語詞出現的場景中尋找到同感,方才明白了什麼是憂鬱。

也就是說,理解『憂鬱』這一語詞,只可能是乙個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指物者不是主導,而是輔助。

如果我們把語言看作是被動的,語言就是僵死的。只有語言成為主動的,成為某人欲理解欲表達的需要時,才是鮮活的。無論如何,我們至今仍無法將黎曼幾何的諸多概念印入某人心中,直至他主動地想去理解這些概念。

8樓:

1.我們的這個時間,相對於宇宙和宇宙之外來說,只不過是白駒過隙的一瞬間罷了,有時候一瞬間是忘記,有時候一瞬間便是永恆。

2.其實,我們才是外來者,在人類之前,無論地球存活了多少年,是沒有智慧型生命的,很顯然,我們的智慧型,意識,靈魂,根本就不屬於這裡,這裡僅僅只是我們的祖先發現的一片新大陸罷了。

9樓:風中綠李

這話稍有點哲學基礎,就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哲學的最基本問題就是存在問題,世界如何存在是科學問題。世界竟然存在?

這是乙個存在問題,而世界如何存在是研究存在者的問題。世界本身是可以不存在的,但它竟然存在了,這就是所有偶然中乙個最大的偶然,也是所有神秘中乙個最大的神秘,這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呢?

10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無疑道是最為神秘的。

同,世界就是一,一竟然存在,那麼必然有道生了一,道先於世界的一切,我們依賴於世界,自然無從得知世界之外的道和緣法,故而,誰,怎樣生了一最為神秘。何況可能世界不是一,是二,是三呢?

11樓:wlan

有時候突然被自己嚇到:我居然存在,這個世界居然存在。而這個世界本來應該什麼都沒有,或者說這個世界本來沒有本來。

每隔一段時間我突然想起我居然存在我就會被嚇到。那麼這個世界都存在,發生什麼荒誕的事情都不足為奇了

如何理解維根斯坦的這句話?

unkonw 邏輯哲學論 第一頁 1.先理解這一頁 2.注意上圖中的1.21,即 一件事情可以是發生了的或未發生的,而其餘的一切仍保持不變 同時注意這本書的序言 只有了解維根斯坦的 哲學問題 之後再理解他的話。個人認為因果律跟維根斯坦的觀點扯不上邊。 山峰 維根斯坦的哲學是語義的哲學。在語義上,不合...

如何理解維根斯坦所說的「對於不可言說的東西,人們必須保持沉默」?

已登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可以說一,二,三是什麼,哲學基本上也就在反覆的說一二三是什麼,但是你不可以說有 四 四是萬物的領域,四不能說只能做,萬物領域的事情只能交給萬物領域的方法 哲學為何p開頭 1 分析原文時是乙個意思 2 分析漢語則另外的意思,但這個意思也不錯 3 用中國哲學的...

怎麼理解維根斯坦說的 家族相似 ?

維根斯坦反對這一觀點,他認為很多重要的術語 如知識 藝術 宗教 意識 是從例子間的 家族相似 找到其統一性的,這些詞沒有嚴格的界限。在 哲學研究 第66節,維根斯坦說 我們看到了乙個複雜網路的重疊和相似性縱橫交錯 有時整體有相似性,有時只有細節有相似性。讓我們來考慮兩個例子。在第乙個例子中,假設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