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的孔子為什麼不說「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

時間 2021-05-05 21:41:50

1樓:長風

幹嘛要「以德報怨」?

言必信,行必果。行為,不是個過程,而是要實現乙個確定結果。以德報怨會有啥效果?

一定能和其怨麼?只管展現「德」,事實上往往容易形成「縱容」的效果,錯誤不會得到指出和糾正,那麼一定會有更大的「怨」。那麼這個「以德報怨」,意義何在?

趨向乙個「德」的結果,才是「德」的意義。只顧念乙個「德」的過程,未得「德」之真意。

2樓:

直的意思恐怕不是你所指的那個意思。

參考:子為父隱,直在其中。

「直」:並不是正直,而是「本心」、「本性」,也就是你自己看著辦的意思。

例如:別人搶了你一塊糖,你覺得他罪無可恕,那麼等你執牛耳的時候,就發動各種方法把他殺了都可以。

參考:孔子殺少正卯。

「三盈三虛」導致孔子的私塾業績受挫,沒學生等於沒學費,沒學費等於吃西北風、餓死。所以孔子新官上任馬上就以「五大惡於一身」的藉口殺了少正卯(我認為你擋我路了,想害死我,所以我事後報復)。其實孔子自己把這五大惡全犯了。

只是他殺人的時候「符合禮」,簡單來說就是,給你栽贓嫁禍,明面上沒什麼問題,那就行了。同時也反映出階級禮制的特權有多重。

補充一下「以德報怨」的問題,「德」只是乙個形容詞,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形容一種「價值觀」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德(性)」。

所以,除非你把「德」定義為「帶褒義性形容詞」,否則「德」也就是「直」的意思,說法好聽一點。因為一旦提及「德」,往往要上公升到「文化習俗」上,那才會出現「褒義性」,對於個人而言,「德」只是乙個不定性形容詞而已。

例如:夷狄,畏威而不懷德。

說的是「夷狄」這夥人只怕權力而私下「沒德」,實際上這種「畏威」也是一種「固定的'德'(價值觀)」,只是這個價值觀會引發大量不確切的結果,所以視為無德。如《滴滴司機與空姐的姦殺案》。即:

私底下不按法律去做。

但問題是,法律可以存在「惡法(禮)」。例如孔子那時候,「禮」與「法」是分開的。禮就是代表階級特權的利益與管制。——刑不上丈夫,禮不下庶人。

即:以「德」,就是以「禮」判斷,這和某些人的「公正、正直」契合了,對吧?然而沒那麼簡單,因為他們莫名地把這個提公升到「完全正義」的層次去說話了。

按照「人性」能做到這點嗎?呵呵,虛偽的性善論(儒者)提倡者謊稱這是「道統」而後一直在把錯誤延續而已,這個也就是他們的「絕學」,只有這樣才能從其他人身上榨取最大的價值。

另乙個說法是出自《道德經》的」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這一章。

因為人有紕漏,法有不足,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正義「,所以」冤「的出現是正常的,不善亦善之的原因就在於這一點,你無法保證自己永遠不蒙冤,也無法保證自己不被定義成神經病然後被拉去關。不用這種方法處世,社會便會逐漸衍化出」非黑即白「的觀念,然後強制站隊,這個時候就是儒者大興的年代。永遠標榜自己代表正義化身,不存在自私、不存在人欲。

3樓:愛讀書的小王子

人家孔子自己都已經解釋過了。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如果用「德」來對待「怨」,又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報答「德」呢?

於是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用「直」來對待「怨」,用「德」來報答「德」。

有答主說「直」是正直的意思,我個人理解這裡的「直」是直白,直率。

所以孔子的意思是說,你對我好,對我有德,我也用友好的德行來對待你。如果你對我不好,對我有怨,對我有誤解,對我不滿,我就用一種直率、坦誠的方式對待你。你對我有怨可以嘛,但我依然對你是一種很坦誠、很問心無愧的態度,因為我認為我沒有對不起你。

我見到你不會覺得羞愧呀害怕呀或者怎麼樣,我還是很大氣、大方的和你說話、與你做事。這是我理解的孔子他老人家,對於做人和人際關係方面的指導。

4樓:

個人理解,這裡的直是直道、正直的意思。

以直報怨,就是以直道報怨,正直的對待仇人,要報復也要按照禮法規矩,光明正大的報復。無論他和自己的仇恨如何,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都要正直的對待他,而不是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挾私報復,暗地算計。

因為孔子的哲學裡,有入世治國的考量。以德報怨,對於個人品德來講,是很可敬的。但是在治國舉賢的問題上,可能會造成乙個後果就是。

某些沽名釣譽之人,怕被人說自己挾私報復,所以不敢反對任用和自己有仇的人,但其實他的仇人真的不稱職。但是他沽名釣譽,任憑仇人上任,反正不稱職坑的是老百姓。仇人還要感激他以德報怨,從此化仇為和,滿朝傳揚以德報怨的賢名。

當然以怨報怨,挾私報復,那就更糟糕了。明面上沒有辦法報復仇人,於是暗地裡給仇人的工作拆台,把國家大事統統耽誤。

所以還是正直的好,客觀對待,好就是好,壞就是壞。

ps:在這點上,法家韓非子和孔子倒有異曲同工之妙,《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解狐薦其讎於簡主以為相。其讎以為且幸釋己也,乃因往拜謝。狐乃引弓迎而射之,曰:

「夫薦汝,公也,以汝能當之也。夫讎汝,吾私怨也,不以私怨汝之故擁汝於吾君。」故私怨不入公門。

一曰:解狐舉邢伯柳為上黨守,柳往謝之,曰:「子釋罪,敢不再拜?

」曰:「舉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

薦其讎為相,是不以怨報怨;怨子如初,是不以德報怨;仇人來拜謝的時候,引弓迎而射之,算得上是以直報怨的典範了。只可惜這個故事多半是虛構的寓言以說明韓非子的觀點,因為根據左傳祁奚舉賢的故事,解狐卒於魯襄公三年,其生時趙簡子猶未掌權。而祁奚舉賢故事雖有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之美,卻沒有引弓而射,以直報怨。

5樓:徐先生

謝瑤。和題主理解有不同之處。所謂「直」不應該理解為「相當的對價,適量代價」。而是正直、公正之意。

是不失原則,不能遷就也不能過激。並不是某些笑談所謂直接一板磚拍過去,而是把持公正,堅持原則,對對的事情不反對,對錯的事情不妥協。

朱老夫子說,」於其所怨者,憎取捨,一以至公而無私,所謂直也。」應該是很貼切的解釋了。

6樓:solon

因為孔丘是個竊國大盜假冒聖人。

以德報怨是老子說給統治者聽的,百姓怨恨你,說明你虛偽殘暴自作聰明,不想民怨沸騰趕快悔過罪己還來得及,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按孔丘的尿性,教出來暴君偽君就不足為奇了。百姓怨我,咋辦?孔聖人說了,以直報怨!通通拉出去死啦死啦的!看吧,一句論語亂天下。

所以莊子說得好,孔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7樓:dragon5lzx

認同「幹知大知」先生所說。以德報怨,背後有佛老「無為、不分別」的心性基礎。陳義甚高,入世操作性很差,流蔽亦多;以直報怨,這個「直」字講求深致良知,忠於內心。

相信我努力問問自己的良心,「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直」在其中矣。「直」,不是功利性的算計,不是平常所說的任性。

譬如有兩個人,乙個欠我們10萬,乙個我們欠對方10萬元塊。「以直報怨」,是說我們從容向對方討要那10萬,我們不會要15W,也不會接受對方只還5W,我們自主性地根據恕道精神、特殊情況跟對方要8W、9W,也可以「分文不能少」;「以德報怨」,很可能流失為,欠我們的10W不要了,另再贈對方2W。我們欠別人的10W不還了,也贈對方2W。

——人情世故,恩怨是無法量化的,以上也只是勉強比喻。對中華民族來說,入世之道,聖人之學即儒家的天道良知、倫理綱常,是萬古不滅的真理。

8樓:群山

孔子並不是完人,從孔子誅少正卯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來了,他並不是要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以德報怨,都是後面的那些儒家的那些所謂的大儒改的。

請問 孔子為什麼對學生說不主張 以德報怨

子正 夫子的世界不是平均主義,平等待人的。大同世界不是大齊世界,混一世界。不存在沒有差別的事物。對任何乙個指標而言,都會存在級差。所以夫子會很自然地反問,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阿廉 南懷瑾老先生在 論語別裁 第一卷中專門以 報怨與報德 為題解釋了孔子為何不主張 以德報怨 而主張的是 以直報怨 的觀點...

諸位做過什麼以德報怨的事?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安排我做了小組長,本來就算不上什麼官,但竟然有不服的。乙個看上去很有性格的組員,經常對我說,有啥了不起,哼!雖然也沒啥,但我心裡也總有點不爽,我沒得罪他啊 過了一陣子,有天中午放學回家吃飯,我看和我同路的他 同組又同路,看來是有緣分 有點惴惴不安。我問他啥事。他說了大概是得罪誰了,...

孔子為什麼被稱為聖人

誠實的刀 昔者子貢 問於孔子曰 夫子聖矣乎?孔子曰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 學不厭,智也 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學不厭,教不倦,夫子既聖矣! Nitro 聖人,甲骨文的圖畫,是一人一口一耳。打個繁體字意思下,聖。意思很簡單,善於觀察,表達,感受自然規律 真理的人。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