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不是美德嗎?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

時間 2021-10-26 19:35:34

1樓:橐龠之樂

因為「德」這個字的含義,在當下人們都已經曲解了,才會有諸多人的反對。

韓非子在《解老》中雲:德者,得也。

報怨以德,這句話是因果律的另一種說法,老子的句式。這是道德經思想體系的必然結論,是真理的客觀描述。

2樓:必須

從小的範圍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算美德,但時間長了會扭曲心態,形成受虐行人格,不利於心理健康。

巨集觀講,以德報怨不利於社會風氣和公平正義,對壞人壞事,就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更深一層,如果考慮大多數時候的人性,以德報怨其實是對惡的縱容。這時候您還認為以德報怨是美德嗎?顯然不是,所以要堅決反對,不能作東郭先生爛好人。

3樓:罹星不盡夜

如果是聖人,以德報怨當然是美德,可我只是個普通人,我沒有足夠的德行讓我回報別人給我的怨氣。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一笑就過去了,因為我不在乎(重點!),我可以有限度地寬容。

如果是傷筋動骨的大事,在過了這個坎後的某時,我最多不計較,不以怨報怨(這是上限了),但不會寬鬆大度地說,你給我的困難給得好啊我要原諒你讚美你,哪怕我的確從中有所得(不都說不經歷困難的人生不完整嘛),我也依舊會記得這是你給的困難,你跘我的坎

4樓:呵呵噠

其實吧,我覺得這個還是要看乙個人的性格,如果你覺得這樣做沒錯,自己也確實願意這麼做,那你這麼做又何錯之有?那你要是覺得這麼做了不開心,又何必這麼去做呢?「以德報怨」確實是一種良好的美德,但是想要做到,確實也需要一定的心胸。

「何以報德」也沒錯,直爽的性格其實我也很喜歡。

5樓:吾有明珠兩顆

沒錯,當我不幫你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將來你不幫我的心理準備,我寧願一報還一報,也不願將來被別人拿以德報怨來綁架。我絲毫不覺得以德報怨是美德,反倒這四個字成了很多人傷害別人佔了別人便宜又想逃脫責任和報復的藉口,誰願意以德報怨那是他/她的自由,但拿這個要求別人就是耍流氓。

6樓:若鄰

以德報怨要看人,有的人你對他再好,他會把你的好心當驢肝肺,這種人就不要用你弱小的恩德去感化他了。有的人對自己要求較高,善於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事情,這種人犯了過錯,適合寬恕他,用以德報怨來處理。

通常至親之間適合以德報怨,父母恩德重如山,他們有什麼毛病,孩子都應該以德報怨,提出意見的同時加以忍受。對於不明事理的小孩,就要先加強教育,適當地以德報怨。對於成年人,他們已經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法律義務,如果他們明知故犯就應該用國法來懲治他。

當然如果情節並不嚴重,視情節而定,有時候需要說服教育,有時候需要疾言厲色,有時候需要義無反顧採用法律手段。

7樓:泡泡茶壺

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理解這個詞的,僅供參考。

「以德報怨」 字面意思大家都懂,可怎麼真正的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呢? 這裡的「德」 我理解為自己的品性與品格。總的來說就是:

以自己的性格去對待他人,不因為他人對你進行了惡劣的行為而同樣的反制於人。 總是要保持你自己原本的品格去對人對物,而不是別人欺負你了,冷落你了,就一定要還之彼身,要做好自己。(當然你可以去討厭他,但你沒必要改變自己去報復回去)

舉個栗子: 假如你是乙個不計較小的得失的人,平時平攤錢時你要給45.6元,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轉對方46元,有乙個人轉你錢時,總是少給成45元,你就記在心裡,下回你轉他也就少給一點,這沒必要,因為如果他不存在的話,你是不會變成這個樣子的,你依然向對其他人一樣對他就好了,他怎麼做是他的事,你怎麼做是你的事,別讓別人改變了你。

回到原題,以德報怨是美德,是古時的美德,但當今社會我認為不太試用,理解也需與時俱進,每個人都可以對其開發新的理解。

8樓:沫然

你試試這個滋味好不好受,你在說說為什麼會那麼多人反對,而且我覺得一句話不是很對,如果我沒有道德你就不能綁架我。

我覺得這個話有點竭斯底里

9樓:流年似錦

怕被有心人利用。

如果大加提倡以德報怨,就會樹立起乙個道德標桿。人們會說以德報怨的人是道德的,而以直報怨的人就會處於道德的下風。

想象一下,別人傷害了你,你不去原諒他和「以德報之」,就會被認為不道德。這合理嗎?

如果社會真的大力推崇以德報怨,那時候那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慷他人之慨的人一定會有。相信即使是現在,大家也都有遇到過那種人吧?

10樓:蕭亦然

以德報怨確實是一種美德,但也要看用在什麼地方什麼人身上,寬以待人本沒錯,但凡事都要有底線和尺度,身邊太多例子以德報怨換來的不是對方的感恩,而是得寸進尺,更加的蔑視,想當個好人卻變成了爛好人

11樓:anson

但凡不結合具體場景的統一大概念都是耍流氓:) 大的方面說,以德報怨是自我約束的理念,不是要求整體的標準,因為它會降低怨的成本,導向惡。小的方面說,要看具體對什麼以德報怨,怨的背景,動機,主觀還是客觀,有意還是無意,對於主動性的、有動機的怨,要堅決打擊。

12樓:久昔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你看,連孔夫子都不贊成以德報怨,怎麼說以德報怨是美德呢

13樓:藍色彼岸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德報德,以直抱怨」這句話出自《論語.憲成》,說實話我不認為以德報怨是美德,美德是利於自己,利於他人,利於社會的一種行為,以德報怨,除了利於他人,並沒有正確的起乙個社會的引導,利於自己更是無稽之談

14樓:千江月

以德報怨不但是美德,而且體現了個人極高的精神境界。凡事皆有因果,人類社會本就是善惡參雜的,不能孤立地、偏執地看待問題。這個世界有醜便有美,有惡便有善,美因醜而彰,善因惡而顯,醜可變美,惡能從善。

人作為萬物之靈長,其偉大之處便在於一念惡雖地獄,一念善便天堂。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為人人本具善根,人人皆可棄惡從善,基於這種對人性本源的公平認識和寬容,以德報怨便很好理解了。

15樓:明弟

中中國人講究厚德載物,罵人不帶髒字,就兩個字缺德。以德報怨也是一種德,是上上德,反映了人極深的涵養。是你我值得學習的榜樣,當今社會,很多人發了大財。

為什麼一下子就貧窮了,那就是不符合厚德載物的理念。

16樓:蒲公英的約定

以德報怨我覺得要因人而異,這個人是不是值得自己去幫助,畢竟傷害過你,如果「值得」就可以!是「美德」但不要做「東郭先生」!

17樓:糖粒

高僧的故事是故事。

老師的故事是師德的體現,與以德報怨無關。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對你報以「怨」的人可不管你是道德高尚還是懦弱。

18樓:楓雪

以德報怨是不義之仁,是一種很自私的善。一種居高臨下的德,它背後含義就是讓犯錯的人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實際行動上壓制別人進步與反思的空間。用自己所謂的」善」來妨礙別人成長,從根子上就沒有把犯錯的人當成乙個人來對待。

原諒別人的錯誤是對自己好,不追究別人的錯誤就會演變成助長別人的惡。以德報怨是階級社會裡上層對下層統治思維,同樣類似還有貴族精神和種姓制度裡對低種姓的仁慈,從思維上來說這是一種統治階級的邏輯陷阱。

19樓:社會主義的一塊磚

分人分事,對於有些人有些事只能以直報怨。

比如乙個人殘疾了都快餓死了窮死了,把我錢包偷了,我不怪,我知道他很難,這是以德報怨。

再比如乙個人就是賤,就是愛欺負你,欺負你它有優越感,你越忍氣吞聲它越來勁,這種人你就得弄它。這叫以直報怨。

20樓:本宮就是那麼拽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握不是不鼓勵講究美德,而是要讓孩子明白,不是對所有人都去講究美德,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獵槍!

21樓:肥胖的小鳥

你這個思想,需要電一下。

以德報怨最初來自孔子。問:以德報怨。答: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被後世文人斷章取義,以德報怨。

中國被日本侵略了,快快展示友好感化它。

有人姦殺了你家xx,請展示仁德度化他。

22樓:滿船清夢壓星河

你以德報怨沒有錯,

他們反對也沒有錯。

你選擇的是忍讓包容和偉大,他們只是想選擇公平而已。

我是普通人,沒啥特殊情況的話,我感覺公平也很難得了,至少我沒有先手欺負人。

23樓:醉臥黃河八百載

以德報怨,是你在有實力碾死人家的情況下,人家這輩子也不可能再逆襲幹翻你的時候,你做給人家的一種姿態,說難聽的這玩意兒誰信誰傻。

比如,淮陰侯韓信當上楚王之後找到當年要他鑽褲襠的混混,並給他官當,這麼一來別人都會認為韓信寬巨集大量,王玥波老師在評書裡講過,那個小混混雖然在韓信手下當官,但被韓信穿小鞋,一年之後抑鬱而亡,雖然評書是假的,但是這個官坐起來估計也蠻難受的,真是誰苦誰知道。

想想看如果韓信還是破落戶,看到小混混,然後給他錢說我以德報怨,不和你計較,你覺得結果會怎麼樣?

24樓:長青

從古至今,無數的名人,都說過諸多的人生格言,或者公認的經典文字,這些東西都是立足於你生活而產生的,不要陷入定義名詞化的陷井,這樣不好,以德報怨存在的前提是,怨果我可以承擔接受,這個德的意思是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愚昧和錯誤之處,但是孔子說的是以直報怨

25樓:五輒

因為有時候以德報怨未必會有好的結果,對方也不一定會因為你的善良就會變好,反而會覺得你是懦弱的無能的。現今社會就是你對我一分好我還你一分好不多不少正正好好。

26樓:郭筱兮

以德報怨是美德,但僅侷限於個人道德修養的範疇,報不報、如何報、報多少等等是個人的自由選擇。現在這麼多人反對的,是反對將個體範疇內的以德報怨上公升到群體導向、社會治理等層面,取代原本是公共道德、約定俗成的社會倫理和國家層面的法律應該做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絕對的用自身個體的道德標準去評價、衡量、判斷他人的道德水平,甚至企圖取代共識,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道德綁架,同時也是自身缺乏對他人尊重的表現。

對於這種總是在你身邊嚷嚷要你以德報怨的人,郭德綱有句話,大意是要離他遠點,以免雷劈他時連累你。

27樓:Anndy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如何?』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說這個原話的人都沒說過這四個字是美德。

28樓:青雲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意思是:或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化他可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

以德報怨的說法是斷章取義捨棄精髓,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人性之善有至善,人性之惡無邊際,一切源自認知,乙個欺凌他人的人他自己不會覺得自己有錯,以德報怨只會縱容他更加囂張跋扈,這就是現實,真正能拯救他的就是讓他種下的惡因開花結果,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過錯,這才是度化他的真菩薩行。

被斷章取義偏激言論很多,比如:上句:三思而後行;下半句:子曰:再斯可矣。

上句:父母在,不遠遊;下半句:遊必有方。

上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下半句: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

上句: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下半句: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

為什麼這個社會那麼多女人嫁不出,那麼多男人娶不到老婆?

鯤鯤 現在生活成本高生活壓力大。大多數人在找物件時,考慮現實問題的因素都是繞不過去的坎。換句話說只有物質生活滿足了才能有精神生活的追求啊。有句話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不想過得更好,而好的指標是相對的啊,大家都想好上加好唄。 臥蠶 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愛情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消遣物。以前婚姻是任務...

論為什麼現在那麼多槓精,那麼多噴子?

曉丞紫啊 袁隆平爺爺讓他們吃的太多了,一天天不往腦袋裡塞有用的知識造福社會,非要學一些歪門邪道證明自己是社會的蛀蟲,這種人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熱心市民小李 無知者無畏 網路普及度太高了,導致網民質量參差不齊,想想中國的受教育人群佔比結構,大概就能理解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有理智有...

末那識不是只能恆審思量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作用?哪些作用對呢?

洪權 八識,五官六識,第七末那,第八阿賴。五官,眼耳口鼻舌身,加意識心為前六識。意識心,也是恆審思量,把眼耳口鼻舌收集的資訊進行整理歸納,加工。也叫思考,思維。第六意識,在眉心感受最凸出。有叫心智模式。又叫人體中的人工智慧。大腦裡好像有另乙個聲音,就是第六意識加工分析給出的機械最佳結論。而第七識,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