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孔子為什麼對學生說不主張 以德報怨

時間 2021-05-06 21:23:27

1樓:子正

夫子的世界不是平均主義,平等待人的。大同世界不是大齊世界,混一世界。不存在沒有差別的事物。對任何乙個指標而言,都會存在級差。所以夫子會很自然地反問,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2樓:阿廉

南懷瑾老先生在《論語別裁》第一卷中專門以"報怨與報德"為題解釋了孔子為何不主張"以德報怨",而主張的是"以直報怨"的觀點。

說明一下,"以德報怨"語出《老子》,屬於道家思想。可有些人卻誤以為是孔子所雲。那麼孔子如何說的呢?

《論語憲法問》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為何主張"以直報怨"?

一是,出於"俠義精神"。南老認為,"儒家思想有一點俠義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腳;你對我不好,我不理你,這很直嘛!"有些人乾脆這樣解釋:

"以直報怨就是以正大光明的方式對人家的怨恨或傷害給以報復。

二是,孔子這樣說自有他的內在邏輯。孔子聽聞的"以德報怨,何如?"這句話等於提及老子的道家思想。

孔子未予直接反對,只是在邏輯上作了乙個答辯。孔子的意思是,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好;那麼,別人對我好,我又該怎樣呢?所以接下來便說:

"以德報德"。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是"明辨是非"的。

不知這樣的介紹能否讓你接受?

3樓:蜚聲文壇

因為但凡以德報怨,就陷入道家無為卻能無不為,主張的所謂自然外化的泥沼了,這就就涉及儒道基本分歧了,也就是說如果孔子主張以德報怨,那就不存在什麼儒道之分了,要麼就是孔丘自己說錯了……儒家主張禮治,如果沒有進行主動教育和強制執行的『君子』,那這個禮就無法體現出來,教也無法普及。況且按孔子的一貫邏輯,如果錯誤不及時指正(當然這裡的指正絕非羞辱性的(甚至不帶批評性,因為儒家認為壞處是要改正的而不是作反面教材的),如果是羞辱性的那比不指正還過分)和強制改正,那麼儒者的意義就不存了……當然這裡還有一點很有意思『以直報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用正直來報答怨恨,言下之意,要先思考錯誤究竟在誰那裡,然後才能採取行動,而採取行動本質也是為了修正怨恨,解決矛盾,而不是『以怨報怨』。

4樓:城峰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直與德的概念理清就不會有疑惑了。

直,十目加乙(氣、能量的符號),概念是對主客體、所處環境不帶偏見、情緒地全面觀照。簡單地說準確全面分析問題,以此採取合適的處理措施。易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人真能純淨如斯,不沾染,外界任何資訊無障礙容納,地道也,人會發光的,哈…所有事包括怨,正確處理,該以暴制暴也無不可,這也是真正的中庸。

德,不是後世的空道德假道德,沒本事的德是忽悠人的東西。德,字形明白畫著直,不過眼晴橫過來而已,十目一心以行之,比直更高的境界。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洞察天地之理,其言也其行也,如太陽般照耀眾生,有此境界者稱德,德者無師,只有德者與之心靈相通,心靈交流,德是有心的,心不是一般的心,阿難七處徵心無可得的心。

以直報怨,世事盡然

以德報德,大同也。

5樓:愛思唯爾

以我的觀點,整部論語,就是孔子以及他學生們的生活感悟,以及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到現在依然十分具有參考以及學習意義,因為每一代人都活那麼些年,經歷的人性也都差不多。

為什麼現在很多學生對公升國旗不尊重?

唱戲 我是學校國旗班的,自己也就比較重視公升旗這方面。國旗法 讓我了解了許多這方面的知識。同時我從小學起就喜歡國旗,紅紅的很好看。國歌也會認真唱,以前有個同學分享給我方法,唱最後一句 前 進 進!的最後乙個字要用力,特別堅定地發那個音,就會顯得有氣勢。這個小竅門我每次公升旗都會想起來。 因為學校不抓...

為什麼國人不能凝聚起來對無恥的人說不?

劉偉 首先,環境造就了你看到的這些事!但是當今環境是誰在管理呢?對不對?古語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當今環境就是這樣.別氣餒,別委屈!習慣就好了. 世界 為什麼你忍了,別人忍了就是不能凝聚起來?為什麼你能有各種理由,別人就一定是無牽無掛路見不平一聲吼的 平民英雄 我覺得我看不太懂你的邏輯。 第一你新...

請問為什麼男生對女生說他有喜歡的人了,但是卻說自己很好玩,和我談戀愛應該會很有意思

忘憂草 第一直覺就是 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這裡如果換做是男孩子提問,我還是一樣的回答。他這樣完全就是不尊重女性,不把這個女孩子放在眼裡啊,吃定你了,知道你心裡有他。其實多半上學時候的戀愛都不會有太完美的結局,不過可以練練手,如果他把你當備胎,你就拿他當沙包練練手,沒什麼不好,但是還是勸你把心防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