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那為何老子要留下五千言?

時間 2021-05-05 21:39:46

1樓:

道可道,非常道,沒有錯。

他老人家悟了個什麼玩意,本著讓你也想辦法悟一悟的偉大精神(被迫),他準備想乙個辦法給你講講。

他想了一下,準備開口,卻又不知道怎麼開口,畢竟他也不知道這玩意叫什麼好,所以沒有辦法,取了個名兒,叫道。

然而道這玩意玄而又玄,開了口就變味兒了,越開口越變味兒,所以只能少說點;但說的太少呢,又如盲人摸象,見微而不知著。

兩相交戰之下五千字為宜,是故先有道,而復有五千字道德經。

2樓:貞貞

這個問題是你不理解漢字道,可道,這幾個字。

道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的客觀規律!

可道可以順著客觀規律前進,所以可道是指遵循。

道可道,譯:客觀規律是可以遵循的。

非常道,不是平常的道路,是我們做事必須遵循的內在的規律,不是實體的××街道。

內在規律不是外在可見的,不是實體的,看不見抓不住,生活中卻時時受客觀規律約束,所以給客觀規律命名為道。

3樓:Steve

我說個我編的故事——

老子西行,守關人聽聞老子是聖人,向老子問道。

老子說:「道非道」

守關人:「您真的是說「道非道」?「道就是道「啊?」不懂」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守關人思索很久:「大師您可否細說一二?」

老子寫下了道德經的第一章。

守關人思索良久:「聖人可否著說以解?」

老子留下洋洋灑灑五千言,飄然而去。

守關人細品這五千言,若有所得卻終不能解,乃刻碑成文《道德經》自此廣為流傳。

後世某日,有網友提問正如題主所言。

我本想如此回答「去惡或可行,行善未敢言」,但題主必然不解。《道德經》的第一章在擴充套件,解釋第一句話,以「玄之又玄,眾秒之門」結束,可謂秒哉。那麼門後是什麼啊?

老子可沒說過那是"道「啊,所以我不敢說《說文》是錯的,但是老子本身並未言行不一。老子只是寫下這五千言,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進行了解釋。

題主可能有所悟,但八成還要追問,所以我就編了個故事,勸君細品。

4樓:木不易

問出這個問題是個邏輯問題。

老子不說,世人能知道嗎?

老子不說,世人對這個道理的認知是混沌的。

注意:「對這個道理混沌」和「道不可知」是兩個層次的事。

「對道理混沌」,意思是不知道答案,答案可能是「可知,(是啥)」也可能「不可知」;

「道不可知」,意思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可知的,這個答案的內容是「道不可知」。

舉個栗子:

老子不說「道可道,非常道」,世人可能以為「道可道,是常道」

5樓:明遠

要是沒那五千言,哪能知道世間還有,道可道,非常道,這麼乙個事。

老子在告訴我們道是什麼,像什麼,哪些東西和道類似,不知道會怎樣,知道會怎樣,等等,舉了一堆例子。

本質就是告訴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律、適應規律,順勢而為,並且不會居功自傲地忘了是道在起作用。

這個五千言,經典中的經典。

6樓:

拋磚引玉,指引開悟。別人講的你聽到了,聽懂了還遠遠不夠,做到了才是得到了,得到的卻又不是他人要告訴你的,何謂對錯?行方知道。

7樓:德善

以練武術為例解釋一下「道可道,非常道」。乙個普通人通過修練可以成為道行深、功力深厚的武林高手,也就是道可道。得道後若不加以守護,此道自會消失,也就是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中的名指的是人嚮往、追求之名。世上人很多,每個人追求的名各不相同。是可以通過行動得到的。

也就是名可名。但不會永遠不變,若維護不好就會失去。也就是非常名。

為人做事應持之以恆,不要過於貪圖名利。

8樓:觀復

老子本來就是不想留的。但西出函谷關的時候,尹喜說,不留就不給他過關,這篇道德經才被留了下來。

另外,你的理解有誤。這句話的含義是,語言無法準確描述道,而不是語言無法描述道。即道先是「可道」,而後才是「非常道」。如果道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那他直接說「道不可言」就行了。

老子說這句話的根本原因在於,語言代表的是「名」,是「有欲」,是人根據自己需要提出的概念,是人類固有的成見。而道正是拋開了「名」之後的萬物本質。所以才有,道常無名。

這也有了乙個悖論,道德經是用語言寫成的,能被語言描述出來的「道」,還是無名嗎?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後續文字裡只是說「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德經中一遍又一遍的強調,我這表述不準確,這是語言的侷限,真正的含義需要你們自己領悟。

9樓:「已登出」

我來添個回答,不是為了回答問題

主要是想著追問一下

無為之事和不言之教到底什麼意思?

我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乙個具體的事例

正好這裡道德經大牛們都在

請教各位老師。

10樓:Breatheb737f

我們認識到的規律都不是永恆的規律,只是某個層面,某片區域,某個時間段的狹義的規律。我們接觸的事物,研究的事物越多,距離永恆的規律越遠。本質上的,永恆的規律,很簡單。

宇宙從無到有,從有到無迴圈,人類社會所有事物對立發展,順應自然,貶低自己,無所為,無所思,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順應大勢。就接近道了,道就是創造宇宙,符合所有事物的規律,無法用語言概括它,只能慢慢感悟。

11樓:謝飛

哈哈。問的很好。

老子是聖賢。一切聖賢皆是以無為法得證。

既然老子是聖賢那麼一定不會做有為事情。而西出那個什麼關時候。正是因為有人問。才講。

你留意過金剛經嗎?法會因由分第一這也就是交代了。為什麼留這一部經。這就是無為。須菩提問,佛才講。不問,就不講

你說為什麼會留這部經。因為這部經是給需要的人所講。

我這樣給你講。乙個人輪迴千萬世,都不一定了解道。而道德經,一世就可以讓人遠離苦海。

你說有沒有輪迴我不知道。但是這部經,可以讓實踐的人。走他的路。

無比順暢。直至解脫,問的好。

12樓:隔壁山的小法師

手可以指向月亮的所在,但手指本身並不代表月亮。

嘴巴可以描述出月亮的樣子,但語言本身並不等於月亮的實質。

描述乙個具體實在的東西,尚且要分清其存在與存在的表現形式,更何況描述乙個抽象的「道」呢?

所以老子勉強用語言說道說道,但同時又不希望後人拘泥於他的話語本身,以免落入窠臼,才在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

但是能完全不說嗎?有手指向月亮,總比沒有好吧?有語言描述月亮,總比沒有好吧?

13樓:nitingdedao

愚見法無定法,有的只是比喻,道可道,非常道,應該和如來說法,非法,是名為法乙個意思,就是不要執著任何名相,達到無我,人,眾生,金剛經和道德經一起讀,可以相互印證,唯讀一本很容易陷入文字的執著中

14樓:敬而為真

不請自來。樓主的問題切中了要害,如果弄明白了,也就可以把道德經讀出味道來。唐朝詩人白居易就問過類似的話:

讀老子言者不知知者默,

此語吾聞於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

緣何自著五千文?

其中緣故很值得玩味,聖賢的境界叫出世間法或無為境界,不能用語言描述和傳授,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謂不可思議。能付諸文字語言傳授的東西,叫世間法,只能通過世間法感知聖賢的部分境界。所以老子的道德經並不矛盾,因為不可道的道是出世間法,他描寫的可道之道是世間法範疇。

15樓:命中註定

你這問題問的本來就不對。

老子說了,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可道,那麼為什麼不能留下文章。

非常道,只是不能像其的東西那樣直接明了的說出來。

道,就是乙個抽象的概念,實在難以用語言直接形容。只能通過側面的描寫,讓你通過其他的方法接近這個道。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直接描述這個道。

比如很多玄學書籍,都是得道高人天人合一之後所撰寫的,將天地規律。

但是那種東西,常人根本無法領會,最多只能照葫蘆畫瓢,稍微的有些應用。對於其中的道理,根本難以領會。

老子的方法顯然更好一些。

並不直接談論大道的諸多奧妙,而是通過側面的描述讓人逐漸的接近這個道,讓你自己去親自體味個中奧妙。

不過道德經中的道並不是指的都是天道,還有關於人道的描述。

不過開篇的話多數指的是道經,下篇是德經。

德是很容易描述的,道則不行。

所以他只對大道做了抽象的描述,更多的是指引如何去得道。

關於道的本身,卻是描述很少。

16樓:

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連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五千言出自老子之口,但並不是他記錄的,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是他西出函谷關時,伊尹謙虛向他求教,然後記錄的,五千言所以也是老子在世俗世界最後一次亮相的證據,之後他就隱居在終南了。

換個逼乎通用的說法,就是,不是你們這些弱逼求著我說點什麼的嗎?

17樓:劉成琳

此道非彼「道」,道德經中所言只是對「道」的抽象描述,真正的「道」存在於萬物之中,是人類難以真正認識到的。但是請注意並非認識到才能利用到,人類還可以經由無數的嘗試而形成對其不知的「道」的調適。

18樓:KK是我

大概是被人強留,為脫身湊數的。而且據說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為避諱文帝劉恆而改之為「常」,若真如此,則「恆」字更為合理。

19樓:南先生

史記中記載「居週久之,見週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

老子在周久居(,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守藏室之官」,其實就是皇家圖書管理員,相當於現在國家圖書館館長。)見周逐漸衰敗,於是就準備隱去(這裡的隱去大概就是無為和無不為的思想),西去路上被關令尹喜攔住(你不給我寫書,我就舉報你,我就不讓你走)要求為尹寫書。老子(哎,我堂堂部級幹部今天竟被你乙個戍邊的小官攔住了,看樣不給他寫點東西怕是走不了了,)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玄奧,這道理能說出來的已不足一二,能記錄的更是不能一直好使,——這麼難,你還要學嘛?

)關令尹喜依然堅持。於是老子終於無奈之下,寫了五千多字。

20樓:光繪影

《道德經》五千言之於道,有如佛家所說的「以手指月」:五千言不過是指向月亮的手指罷了。

把五千言作道看,就像是錯把機鋒當成禪。

21樓:MXX

說的是道的一種具體形式,能不能舉一反三就看個人領悟了。道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固定具體形式,不能說,不可說,說了便是固定,一說就是錯。一部《道德經》可以讓人悟道,也可以讓人誤道。

22樓:劉白

《莊子·天道》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

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公曰:"聖人之言也。"

曰:"聖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怎樣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

CHUH 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 凡是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道理,都不是永遠的道理,都是可以不攻自破的。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是 每個人都可以給萬物起名字,但都不是它們的本名 萬物本身。 皓首道德經 不在於一字一詞,一句一章的解讀,而是整體把握。當然,可以從一字一詞,一句一章之中窺斑見豹,看出其他人對於 道德...

如何理解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

無奇之道 屎與蛆之道可道。屎內的蛆蟲,可以明白屎是什麼嗎?屎,對屎裡面的蛆來說,是一樣的,是無相對性的。無相對性,則不可得,不可思,不可言,不可導,不可遵循,不可名。屎內的蛆蟲,無法描述屎,只能描述屎的成分。蛆蟲變成蒼蠅鑽出了屎,才能描述什麼是屎 道,對域內的一切事物來說,都是一樣的,是無相對性的。...

怎樣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張易傑 理解這句話,首先要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原理。道,為太極,其數為0 一為天,為陽,故曰天一。二為地,為陰,故曰地二。三為人或天地,為陰陽,故曰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易經語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何法?老子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