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應該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5-12 02:10:46

1樓:CHON

如果兩種「理解」在同一平面,在邏輯上,這是乙個關於表意的「自指性」問題,轉化成問題「我能認識自己嗎」

但如果兩種「理解」不在同一平面,一種理解是相對高位,一種理解是相對低位,同樣也可以看作是函式的公升降階問題

那麼跳出問題本身,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理解」這種概念?以及在各種語境中「理解」的各自定義。

2樓:小鳥

舉個例子:你打了我一拳。我們如何來理解這個事實呢?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些的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但是,我們要問的是這些東西嗎?

但是你要問你如何理解鈉離子內流,你可以說出一堆機制性的道理,如果你不明白這些道理,你僅僅從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就成了民科。

我們要問的是,你為什麼打了我一拳?我們何出此問呢?我罵了你,你打我,很好理解,我昨天在背後說了你壞話,你今天打了我,可以理解,我在你小時候無力反抗時打了你,你現在長大了來報仇,當然可以理解。

這些都是一些常理在背後支撐著我們的理解。但是,如果說我們無冤無仇,我只是虐待我自家的小狗,你打了我,這就需要一些解釋,一些特別的道理。我們素不相識,你突然打了我。

我實在不能理解,就會問出你為什麼打我?你說我上輩子欠你的。那麼他背後也有一套輪迴轉世的道理支撐他。

所以,理解的關鍵是如何把道理講的大家都認同

3樓: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人類永遠不能夠將概念徹底的明晰,你問得是理解的概念而已,在你的潛意識裡希望是概念絕對的明晰,無異於問多少根頭髮算多多少根頭髮算少呢?但這些是不言自明靠自己的直覺的。

4樓:來去無意

你知道乙個人為什麼會需要公平嗎?

只有當他感覺到不公平的時候,他才會需要公平。而當他什麼時候才會感到不公平呢?當他有了自我主觀的時候,他就有了不公平。

換句話說,當他和對方不是乙個世界,沒有站在一起的時候,他才會感到不公平。

為什麼需要理解?那是因為你和對方不是一體,沒有站在一起。而是處於一種各自自和或對立的狀態,你才需要理解。

理解是永遠無法最終解決問題的。就像這個世界的問題,永遠是無法解決完的。真正想要解決問題,只有走到一起,成為乙個整體,成為乙個利益的共同體。這個時候不需要理解,也沒有任何問題。

對立與矛盾或者對比與分別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狀態。若非如此科學沒有任何的用處。

但是科學在解決乙個問題的同時,它也一定在製造乙個或者乙個以上的問題和矛盾,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的問題和麻煩越來越多。

5樓:知音

古人:釋之述之其理而解,曰理解。

今人:釋解或描述其理即解,是為理解。

其間:心腦神經與細胞接收到資訊一處理,然後鬼叫地大吼對你說,理解啊,理解啊。

現在:你還有什麼奇離怪的問題,速速報來,從此就可雞犬相聞了。

6樓:老王

按步驟來:

1:共識,建立資訊有效交流的通道;

2:共情,將客觀資訊更替成主觀感受;

3:共律,傳達方與接收方的主觀感受實現相互認可。

理解,即是包含上述三種不同層面的響應,理解程度越深,認可的程度越強。

7樓:一圍籬笆閒

理解本質上是消除客觀現象和認知之間矛盾的思維過程。通俗而言就是用理性消除事物關係呈現在認知中的矛盾,但是理性依託於認知,由於認知不同,即便保持理智人和人也會對事物形成不同的看法。但對於個體來說,理解一種現象意味著認知達到了協調性,構建了無矛盾的認知系統。

8樓:王鵬

每天看到很多提問,但是這個問題很有回答的慾望,自己覺得這是個好問題。

首先是人有固有認知,這個通常稱為經驗,如果沒有經驗作為前提,那麼理解根本無從談起。

你如何讓乙個三五歲的孩童理解情慾?

如何讓沒吃過鹽的人體驗鹹味?

如何讓生來就是盲人的體驗天空之藍?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具備這方面客觀條件。所以理解的前提一定要有經驗作為前提.

人具有歸納總結推理的能力,級邏輯,比方張三見過所有的人都有兩條腿,某天聽說乙個自己從未見過的人,張三也會推斷其有兩條腿,因為人有兩條腿,那個未見的也是人,所以那個未見的有兩條腿。

我們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當我再次聽到天鵝時,一定以為是白色的。

上面這兩個例子都是簡單的邏輯判斷。但是邏輯需要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

綜上,我個人認為

理解是經驗和推理綜合利用,取得共識的過程或結果。我們在來拓展下理解能力,我們說乙個人理解能力強,就可以分解為兩點:

一:這個人擁有豐富的經驗

二:這個人擁有很強的歸納總結推理能力

9樓:poem

理解就是能用心靈層來驅動對客觀語義層和客觀知識層進行的思考。現象學研究的全部內容都可以說是在研究人是怎樣理解的。客觀語義層和客觀知識層本身都能分析為各種不同運算系統進行的運算。

但問題是,這些運算的每個步驟的執行都不是自動運轉的而是由心靈層來驅動的,而心靈層為什麼能驅動就是人為什麼能理解了。

那麼,現象學為了找到這種驅動,就用了懸置:對客觀語義層和客觀知識層的外部系統加括號而中止判斷,由此而往內在的主觀體驗進行直觀即現象學還原。看起來這很奇幻,好像不太可能。

但現象學逐漸形成了許多具體的還原方法,例如將語篇的意義還原到形式範疇意向的聯想運算過程,將語詞往身體化隱喻原型-知覺方式進行還原即認為是用身體來理解意義,等等。這些都是在研究怎麼理解。

也就是說,理解在以前的哲學裡只是一種心靈運算功能的總稱,而其實有著許多種不同的理解功能過程,研究理解就是在研究現象學還原。那麼,為什麼是現象學而不是心理學在研究呢?心理學是外部測量的,能被測量的心理特徵並不能充分解釋理解過程。

還須提及的是,可區分理解力和信仰力,兩者的界限是後者能對前者進行一種虛的替補,在運算不了時能用信仰直接將未運算的視為已運算的。但信仰力運算只是依附在理解力運算裡,也能分析出各種替補的運算形式,其實也能算一種帶有部分不可理解成分的理解運算。

應該如何理解「非理毀用」?

輕影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 非理,是不合乎理。毀用,毀 是毀壞。用 就是器皿,所有的一切東西,好像乙個碗,乙個茶杯,本來可以用的,你無緣無故拿起來這茶杯,啪 一聲,就打爛了,這就叫非理毀用,沒有理由就把它打爛了,沒有正當理由就毀壞東西。不單是乙個茶杯,所有常住的用品 就是廟上的東西,都是這樣...

空間 是什麼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吳露銘 空間就是只能感知範圍大小的存在,是物質存在 運動和變化的場所。空間是均勻的,各向同性。空間是靜止絕對的。空間無邊無際。空間就是絕對的虛無,不與任何物質發生作用。 手打丸子 空間不是載體,不是乙個實體存在,而是物與物之間的乙個作用表達 先有物質,才有空間,比如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遠近,表達出來就...

宋儒所說的氣,應該如何理解?

哲學考研UP君 二程全書 中說,論性不論氣,不備 論氣不論性,不明 朱熹說,論天地之性,則專主理 論氣質之性,則以理與氣離而言之。氣和理是宋明理學的最主要 最核心概念。對二者的偏重強調也形成了氣學和理學的區分。氣,橫樑先生認為是宇宙萬物生成和發展的本源,氣之有形則為物,氣之無形則為虛,也可為之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