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強者發明出來安慰弱者的,還是弱者發明出來限制強者的,討論一下?

時間 2021-05-12 02:10:46

1樓:理想與現實

道德的缺失帶來的往往是利己。

當弱者缺失道德時,大眾會指責說:你怎麼能這樣。這時弱者因為大眾的眼光通常會停止行為

當強者缺失道德時,你說怎麼能這樣,他會說誰知道呢。直到當被大眾指責說:你怎麼能這樣,這時他才會停止行為。

道德不是強者或弱者約束對方的發明,而是人類作為共同體對人類本身的約束,誰都想做利益既得者,有利益方就有失利方,放任不管社會就會進入惡性迴圈。這時道德的出現就是約束了人不要為利益作出太過分的事,讓社會進入良性迴圈。但有些人為了利益往往無視道德所以道德的底線往往會觸及法律。

道德的出現是為了律己而不是律他,拿道德律他就是道德綁架。

2樓:霄霄

這個問題出自「道德無用論」

本身屬於反智主義

為什麼是反智。其實各樓已經說清楚了

德道本身是社會公約俗成行成的。他對於這個社會所有人都有約束。

3樓:Foxer Ye

個人覺得,道德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是非標準,每個人都可以是參與發明的人。弱者利用得好,就可以拿來限制強者,強者利用得好,就可以拿來安慰弱者。

4樓:亡魂

在原始社會,假設社會群體,都是善良的個性,那麼,在善良的群體中,如果出現乙個自私的個體,相對而言,自私的個體就更容易獲得生存資源,他自私的基因和觀念,就容易傳播擴散下去。

然而隨著自私的個體,逐漸取代大部分的個體,整個社會群體,變的自私,人們就會發現,不利於社會合作,於是,人們就必須在自私的內心下,偽裝出善良的外表,以此提高社會合作效率。

人類社會裡,所有的道德,美德,公德,歸根結底,都是出於利己的目的而構建的。

乙個人,如果在社會群體裡,被標記上高道德,高素質,善良公正等特點,就容易被群體接納,信任,進而產生合作,獲利。

再者,所謂弱者,強者之類的詞語,都是初中高中生才會認為存在的,人類社會裡,沒有什麼弱者強者,只有既得利益者

道德對強者的約束力大還是弱者的約束力大?

SamuelOfCN 看怎樣的弱者,怎樣的強者,強與弱的判別標準是什麼,怎樣定性的,又是哪乙個領域的強與弱。強弱是種比較差別,就束縛而言,應該看他們的哲學,世界觀,生存原則,在框架內生存的,強者生存收到的束縛不會小。但靠著打破框架的,束縛力就看具體情況了 狗吉狗吉 道德就是模糊化的社會規則 比如尊老...

遊戲發明出來本意是讓人開心,用來消遣的,可最後為什麼變了性質?

請叫我亞男 因為在遊戲裡,有了對比,你玩個俄羅斯方塊,自己玩,沒有分數,更沒有分數排名系統,你就很快樂了 一旦有了榮譽系統,人就追求虛榮,不管是在現實,還是虛擬世界,每個人都希望有高度,就會有產生競爭,就會花掉很多時間精力去堆積,真正屬於遊戲環節的快樂會被掩飾掉,都是社交中的存在感,支撐著大部分玩家...

在質譜儀發明前相對原子質量是怎麼測出來的?

其實首先糾正乙個錯誤,運用質譜儀能夠測出來的並不是相對原子質量,而其實是絕對原子質量。質譜儀測得的質荷比乘以離子所帶電荷即可得到離子的質量。而因為我們日常用到的更多是相對原子質量,而兩者呈現嚴格的比例關係,所以也就順理換算為了相對原子質量。回到主題,19世紀的化學家之所以測定的是相對原子質量,其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