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的財富觀是怎樣的?如何看待佛教中求財的種種法門?

時間 2021-05-11 16:19:42

1樓:六哥

有絕大部分修財神法的人會犯的乙個錯誤,就是單單只念咒語,以為如此便可發財;

實際上他不是單單念乙個咒語就行的,在完整的儀軌裡還有供養佛菩薩的內容;

為什麼一定要有這個內容呢?

因為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是因果,有發財的因,才有發財的果;

那麼什麼是發財的因呢?

就是對佛菩薩供養,或者對凡夫布施,最好兩者兼具;

這就是發財的因,有了這個因,再念黃財神的咒語,黃財神就能讓這個因在很短的時間裡成果;

就像溫室大棚,六個月才能成熟的蔬菜,大棚裡三個月就熟了;

所以,不供養、不布施,單念黃財神的咒語,就算你能面見黃財神,你沒有發財的因,也就是沒有福報,那麼黃財神也沒辦法讓你發財,他只能教你去供養布施,種下這個因,然後讓你發財;

如此可知,單念咒是不夠的;

由此可見,佛教的財富觀,不離因果;

或者說,佛教的財富觀,就是因果觀。

2樓:趙俊

云何布施四事。一者布施對治慳貪。二者成菩提具。

三者以施攝取成就眾生。欲施善心。清淨心施。

施已不悔。三時歡喜以自饒益。是名自攝。

彼諸眾生飢渴寒熱疾病所須。眾難恐怖悉令遠離。以此饒益。

是名攝他。四者以是因緣。在在所生。

得大財富。得大種性。得大眷屬。

是名布施四功德力。無餘無上菩薩地持經》

佛教裡無論求財求什麼,首先都要利益他人,利他才是自利。

3樓:

不談虛的,說社會真實。

佛教徒是一種身份,也是種職業

人要吃喝玩樂各種物質支援才能活下去。

這是大前提。

信眾信眾,或者居士有自身的安身立命的謀生手段,對財富不好說積極,但至少不會消極。因為你可以自己活不下去,但你修行要募捐給寺院啊(貌似有些可以以工替捐)。

寺院這個自古以來寺院就要有田產和政策的支撐,要是那個寺院沒有這個,鐵定湮沒在歷史中。那你說可以靠信眾募捐啊——沒恆產沒底氣,打飯的勺子別人握著,吃多吃少,有吃沒吃就看別人臉色的。

因此歷來各大寺廟對田產都盯得很緊,堅決不給別人侵占,有機會就擴大。這個因此打了不少官司,有興趣大家可以上網看看各種史料。

論財富,小乘佛教都眼紅的藏傳佛,那更是財富驚人。

政教合一的體制,統治地區下莫非廟產。僧侶的身份等同歐洲中世紀的貴族。現在你要問一大群土豪對錢態度,他們說——也就是個數字,這絕不是裝。

因為財富對他們都是習以為常了。像空氣一樣平常,但決不了缺少。

個人現世時,不說愛財,但起碼個人一身行頭漂漂亮亮吧。各種法器也得金光閃閃吧,沒十顆八顆寶石點綴拿不出手啊。

圓寂後,具體怎樣,不懂不好說。但考古發掘的一些寺廟和墓,裡面可是實打實有不少寶貝的。

當下新時代,新風尚。

為了更好弘揚佛法,高效的工具總得用。讓信眾舒服點的宣講會址總得有。

這些都是要財富支撐的

最後說兩句

文學、哲學、宗教沒什麼高大上的,只是人對自身、社會等的思考。

大家都要恰飯,不寒摻

4樓:德遵普賢

那個錢怎麼寫呢?乙個金字旁,這邊兩個動干戈的戈,我說的是繁體字,那裡面的含義你要會理解,要會意啊,這個字它裡面的含義你要領會,我們的祖先造字依據六個原則,用得最多的就是象形和會意,你要會理解裡面的含義。兩個戈守著那個金,戈代表著什麼?

兵刃,刀子啊,匕首啊,兩把守著那個金這叫錢。佛門之中有四句話去說這個錢字,二戈爭金殺氣高,殺氣騰騰的,人人為它犯嘮叨,若會用者出三界,不會用者孽難逃。有的人有錢,錢越多他造業越多,造什麼業啊?

惡業,他不會用。那會用的呢?他修功德,他去利益眾生,他還能出離三界,他的福報越來越大,修無量功德,就看你會用不會用了,你不會用,你用那錢都是在造孽,造六道輪迴的業,不會用者孽難逃,所以有智慧型沒智慧型,你看差多大勁。

5樓:海中日晴

我也是在生意上剛剛起步的人,賺錢求財物是生活大部分人想依靠自己雙手存活的必經之路,畢竟佛菩薩也不會白給你財物,有點要說,求財應該按照如法的步驟去求,因為學佛的人確信因果不虛,有因有緣事物就會出現,不能沽名釣譽或者賺昧心的錢,做到這樣,如法去求然後會學布施給眾生,眾生可以是你身邊的人,也可以是以後會遇到需要你幫助的人,也可以去放生,佛教講了放生的功德果報特別大,諸多功德放生第一,這是你學佛還學如法求財可以做的,佛經有一些求財的咒語,黃財神。佛教裡面還有許多關於布施建寺廟的地方,說功德也很大,畢竟是傳播佛教的重要地方,佛教是為眾生講的,最終也應該回報給眾生,屬於眾生,離苦得樂。

6樓:普波居士

《華嚴經》雲: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諸佛如來度化眾生,先用眾生喜歡的東西來吸引他。大家不是喜歡錢財嗎,求財嗎?那就先設立求財的方便門,把大家帶入佛門。

然後讓眾生明佛理,逐步契入諸法解脫智慧型,令眾生解脫一切煩惱痛苦,脫離苦海,得究竟樂。…」

7樓:洪達

獲取財物後的使用方式:

大王!當善人得到優越的財富後,使自己快樂、喜悅,也使父母快樂、喜悅,使妻兒快樂、喜悅,使奴僕、工人、傭人快樂、喜悅,使朋友、同僚快樂、喜悅,對沙門、婆羅門建立目標崇高的、天的、安樂果報的、導向天界的供養,當他的那些財富這樣正當使用時,國王們不拿走,盜賊們不拿走,火不燃燒,水不流走,不可愛的繼承者們不拿走,這樣,大王!當正當使用時,那些財富走到使用,而非遍盡。

--相應部3相應19經

增支部5集41經/利用經

2. 如何正確地獲取財物並使之增長:

增支部3集19經/店主經第一

增支部3集19經/店主經第二

增支部8集54經/長膝經

也可以參考長部31經、漢譯《善生經》

智者具戒德,

如光照暗海。

財富得增長,

如蜂勤蓄蜜;

財富得增長,

如蟻勤蓄糧。

取得財富後,

利家利族群。

財富可分四,

將此善用之,

乙份供食用;

兩份供投資;

乙份供積蓄,

防不時之需。--長部31經

8樓:丘知

享樂增長貪欲,苦逼增長嗔恨。享樂不是修行的方法,苦逼又怎麼會是修行的方法呢?不要美化痛苦苦逼,外苦內愚痴,苦行非真實,否則禽獸等,何不成苦行?

瞬間發心就為成佛的畢竟龜毛兔角

一般的情況三士道

首先保證持續得人身,得人身了,需要一定的閒暇才堪為法器,這需要一定的財富支撐,這個角度求財我覺得是可以的

經常得人身串習佛法慢慢的就會厭惡輪迴希望解脫入中士道聲聞乘然後菩薩乘

佛法中是如何看待過程和結果的?

佛法講因果,講緣起。由於因果不虛,惡因得惡果,很明白的事情。你說的過程中的欺騙什麼的,是惡因,絕對不行。由於講緣起,因緣不到,這個結果就不能發生,所以不能苛求,強求就是愚痴。 自在之路 大家都知道,累積了過程,就可能會有結果。但以佛法來說,所有的過程都是暫時的結果,所有的結果也都是暫時的過程。任何乙...

卡奴是怎樣養成的?如何看待卡奴?

大兵 1 不了解信用卡,又盲目從眾 在申請信用卡的人當中,起碼有一半是信用卡小白,而這些人可能並不了解信用卡是幹嘛用的,可能知道最多的就是可以用來消費 2 持卡後,沒有良好的用卡習慣 我經常看到不少卡友會問 忘記了自己卡片的還款日,怎麼辦?忘記了額度是多少,怎麼辦?忘記了賬單日是哪天,怎麼辦?賬單日...

法語中冠詞的用法是怎樣的?如何使用部分冠詞?

豆花爸爸 1,法語中的冠詞分為不定冠詞un une des 和定冠詞le la 兩者的縮合形式為l les,其主要功能與英語中的不定冠詞a an和定冠詞the相似,只是在法語中有性數變化。冠詞用於名詞前。其中,不定冠詞表示名詞不確指或在上下文中初次提及,也表示名詞的性數。比如 un garon 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