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科書上牛逼的科學家大多都是物理學家?

時間 2021-05-10 06:27:39

1樓:楊知守

@王Excelle的答案

大一的時候力學向爺爺說2023年的時候,各大院系主樓門口都掛著橫幅:

化學材料樓門口「二十一世紀是化學的世紀」,生物樓上「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

信院上「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科學的世紀」等等等等,然後就物理和數學沒貼,為什麼呢?他翻到PPT上幾個大字

原答案傳送門

2樓:連營大師陸不言

首先,你看的是物理書

即使是在綜合性理科普及書籍或者語文書的人物傳記中,物理佔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近代物理學開端較早,發展迅速而且成果輝煌。以教科書上常見的人物串一下就是,伽利略和牛頓聯手憑空創造了經典物理學,蒲朗克和愛因斯坦憑空造就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這種理解雖然不全面,但是能給人一種仰之彌高的衝擊力。當然學生可能感受不到,只要編書的老師這麼想就可以了。

相比之下的其他學科

數學不好懂,不提;

天文學雖然很重要,但早期物理學天文不分家,後期又明顯幹不過物理,提一下伽利略時代的天文學家就好;

化學開端比較晚,成果雖然也很顯著但是從來沒有哪個化學家可以和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比肩,近代化學之父死於革命群眾的斷頭台這事兒怎麼能多說,還是少提;

發明家除了愛迪生和特斯拉還有嗎?

其實這都不是事。你看看那些什麼搞物理搞生物的,還不都是眼巴巴的等著化學家發的獎。蟹妖

3樓:張宇

如果數學不算科學的話(至少在我的認知體系內不是,學數學的同學們不要噴),科學主要是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科學。

在中學的體系內,至少是高中,地理被分到了文科,不太受理科的重視,所以看到的地理學家少是正常的。

生命科學起步和發展相對晚,學習的內容相對較少,相應的科學家也較少。

化學雖然起步不晚,但是教材上確實涉及到的化學家不是很多。

至於物理,由於物理起步早,所以體系較為完整。經典物理部分簡化過後理解起來相對容易,而且重要的是很多物理量的單位都是用物理學家的名字命名,使得學生即使不太了解這個物理學家做了什麼,也能記住名字。至於量子物理部分,由於內容不容易理解,計算也被簡化,所以那一部分基本是由物理學史串成的,自然會涉及到很多的物理學家的名字。

另外,愛迪生是發明家,並不是科學家。

科學家的工作是發現,是觀察自然界的種種現象從而做出假設理論,然後再驗證理論是否能夠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適用。

發明家或者工程師的工作是應用科學家得到的一些結論,來做出相應的設計,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為什麼大多數改變人類的科學家以及科學技術都是外國人?

油漆工 森巴 當國外小孩十歲的時候家裡有電腦可以玩兒,當我十歲的時候家裡才有乙個電燈泡。其實問題是多方面的,經濟基礎,教育,歷史文化等都是原因。 無單熊熊媽 首先歷史上中國更注重人文,相對的自然科學發展相對落後。第二,改天換地的工業革命都是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和化學發展的結果。第三,相信以中國現在的實...

為什麼西班牙沒有偉大的科學家?

武宗海山 南歐國家產生偉大的科學家比較少,別說西葡二國,就是義大利也比較少,義大利的諾獎科學得主遠少於荷蘭,丹麥,瑞士,日本。當然義大利也出現過無線電之父馬可尼。希臘就更別提了。感覺和南韓有點像,經濟發達,卻做不出偉大的基礎科學成果。諾獎個數和經濟是否發達是有一定關係的,歐洲是越往北越往西經濟越發達...

為什麼說到科學家就要扯上戲子?

十元 其實誰沒點B數,這是乙個走向了,有點思想或沒思想的都會跟,但比起演員的收入問題,真正讓人作扶手面的是溫婉那些人,帶壞了一批中小學生 paper cat 你見過身家十位數,暗中操控中等上市公司的中科院院士嗎?我見過,你可能沒見過 至於戲子人人都見過 所以人們傻乎乎地可憐科學家,不知道他們有的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