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這句話矛盾嗎?

時間 2021-05-05 19:13:20

1樓:

「小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患在「好」,不在「師」。

掌握一門知識的證據,不是複述而是解題。

孟子,總結這麼多規律,多是反思自己,認識社會,然後改造社會。

2樓:

個人覺得得分情況,有些人是為了賣弄,有些人僅僅是我們所說的所謂「低情商」為了毫無保留的分享。

也要看聽者如何去想是不是,如果是抱著學習交流的角度沒什麼不好,如果是抱著嫉妒心,當然覺得反感。我們文化裡面總喜歡拿古人的價值觀來當成名言警句當成真理來看待。

很多人會描述為愛當老師,為什麼不能理解為愛分享知識呢?不少人是在這些「好為人師」的人那裡學到了新東西的。

很多人拿幾千年前的價值觀來指導現代社會的一些事物人物,不是說不可以,但絕不能完全無腦照搬套用。

3樓:麵包店裡的麵包

說這話的人,不一定全部好為人師。

你這個上來,已經把講話者直接定位,略顯草率。

就好比大家在你這問題下面,給你說的這些話,難道我們也算好為人師?

你不問這問題,我們根本不會說這些你說

對不對?

所以,我覺得如果既然問了問題再為師的,那不叫好人為師。

只有那種,你在做一件事情,想乙個人做好並完成,但這時候突然有個人跑來旁邊指指點點,指點你的「江山」,那這種人就是好為人師者也。這樣的人,才是令人討厭的。

無人請教,不請自來,好為人師者也。

4樓:國服第一亞索

好為人師下隱藏著一顆控制別人的心。

很少人能意識到這一點。每個人都有自由去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明顯就剝奪了人的自由。

然後還美其名曰,我塔碼是為你好!!

固然我並不懷疑你是為我好,但是這下面隱藏的東西是很大程度上他自己都無法意識到的控制感

5樓:澹泊敬誠

哈哈,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孔孟大儒的道深不是一般人能夠懂得,你現在還能問,可你知道這種問的精神,問出來的行為是多麼不容易的。況且大多數人都不可能一開始就學到要義,更別說烏七八糟的觀點蒙了心智。

你說定義為師,這本就是你自己在定義。天地風起浪湧,波譎雲詭,天地是老師嗎?師者或許有言,但言者不一定自名為師。

6樓:wallshy

沒錯,這句話就是矛盾的,就是在罵自己,在自嘲。但是我也可以給出另一種解釋。

1.你沒有請他來指點你,他主動指點你。

2.你請他來指點你,他才來指點你。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說的是第一種人。

也就是主動被動的關係。

你沒有請他,他主動過去指導你,那就是對你指指點點

你主動請他,他被動過去指導你,那就是對你指點

7樓:

我的理解,喜歡教育別人,而不是喜歡分享知識。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這樣,以分享的姿態去指責別人的不成熟和無知。他們口中頻繁出現的詞語:

現實、鹽公尺、橋路。並不會尊重他人,並覺得這種攪碎破壞他人觀念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是值得讚美和崇拜的,他們還會說成當頭棒喝,打醒你這個夢中人。

8樓:任皓

不矛盾。

好為人師這種毛病發作具有兩個先決條件,乙個是別人未必在請教你,二個是按照你說的萬一做錯了你並不承擔責任。

在對過去事情的總結時,只要有問,那有答的就是樂於助人,所以,古代經典大都是學生問,如何如何,老師才會答如何如何。搶答的雖然算好為人師,但是並無大礙。

對未來的事情拿主意時,願意承擔責任,又能承擔責任,當然不算好為人師。反而可惜的實際情況中大都閉口不言了。

9樓:滿腦

不矛盾,

意思。壞,病,傷,惡,痛,憂,難。導致你不得不思考問題原因,使你身心力行,超越現在的自己,就像唐僧西天取經歷盡磨難,磨難是你人生導師。

10樓:拾趣辯論

但是其實我個人對這句話也是持保留看法的。我覺得現代資訊社會的形態更多需要分享知識,分享觀點,而不是所謂指導。因為社會多元化到乙個很高的程度,每個人的情況也非常不同。

哪怕是聖人也只能分享觀點,並不是直接指導。因為每個人吸收觀點然後建立自己的體系,才最能用的得心應手。學習方法是這樣,辯論體系也是這樣的。

11樓:

說「好為人師」是一種毛病,顯然給出這樣評價的人對很想讓聽者接受自己的意見並且反省改正,這就是好為人師。但為了人際關係的和諧,不應該說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的人本身也好為人師,因為這是誅心之論。

12樓:

幾位的答案都很精到,確實,患在好,不在師。

凡人多好為人師,而聖人皆善為人師。好為人師者,是以自我為中心,利己。善為人師者,以他人為中心,利人,這是本質上的差別。

自古有話,不求不助,醫不叩門。扁鵲見齊桓公,大致也是這意思,桓公不信,諱治忌醫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想與扁鵲平日裡的行為方式也應該有關係,否則,如果桓公對他有足夠的信任,是不會明知要死也不治的。

另外,善師人者,本身就是乙個不折不扣的踐行者,首先得到別人的尊崇,後而得信。好師人者,多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自己做不到,就算你說的再正確,別人看不到樣本,如何能信?這延伸到對子女的教育上,大概也是同樣的道理吧

13樓:

話是對的,人總是想教導別人,卻不知人是本能的拒絕接受別人的意見,接受了他人的意見這等於直接承認自己不如他人。如此以來,為人師者就危險了。尤其是對自己的領導指手劃腳,這就死定了。

14樓:陳海星

【好】為人師之所以好只是將助人作為使自己顯得優越的工具罷了,即使是所謂大師也有這樣的心態,演技派大師馬爾克斯寫的那封矯情做作空洞的告別信裡的一句話很好的闡釋了這樣的心態。[ 我明白,乙個人只有在幫助他人站起時才有權利俯視他。]

15樓:馮川

明顯不矛盾,這句話是孟子說的,孟子也是有著極大的自信才能說出這種話。當然了,他說出這樣的話,我們也得服。所以這句話引申一下就好理解了:

小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聖人之患,在不好為人師。

孟子說這句話,自然是說給我們聽得,對於專業不精、思量不足的人,自然是不配為人師。

後一句是我自己加的,感慨於許多知乎「聖人」們被「小人」們氣走。自己想一下,聖人為師和小人為師的不同吧。

16樓:

從不嚴謹的語言習慣角度看,這種結論式的語句,往往本身就是一種以之「師」人的教條,但它不矛盾在於,有一種偉大的批判叫「自我批判」。

17樓:田俊

這句話是出自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文中柳宗元是用來自省,難道就是題主說的罵自己?

對別人說的時候,正如@張泊遠說的,「其患在「好」,而不是在「師」。講得是心態不是職業。」 學了幾天象棋,看見別人下棋,就在邊上指指點點,這叫好為人師。

邊上圍觀者A告訴你「觀棋不語真君子」。那A是在罵自己說話了嗎?

所以,我認為不矛盾。

18樓:

對這句話,我個人的理解是人應當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美德。如果總是自以為是,則會止步不前,或者貽笑大方。

這應該是不矛盾的,因為這只是在表述一句道理或者個人經驗,不代表「為人師」,而且「好」字表明是經常性、習慣性的,那就更談不上了。再者,古人講究一日三省,這句話完全也可以當做是自我告誡。

這種話類似很多廣為流傳的名言警句,個人認為是特定情形下說給具體人群聽的,沒必要用嚴謹的邏輯去考究。諸如「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類,你也不會去考證為什麼是1:99而不是2:

98,說出來無非就是給需要的人以激勵。

19樓:張泊遠

其患在「好」,而不是在「師」。講得是心態不是角色。

人都喜歡通過指導別人而獲得成就感的那種喜悅,長此以往,就會培養出一種自我優越感,覺得自己高高在上,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只看到別人的不學習而忽視了自己的學習,忽視了自己也應該努力,謹慎,奮鬥,超越。

而且這也是一種資格,好為人師者卻不一定能為人師。

為什麼說人之患好為人師?

富瀟 人之患在於好為人師。以前看到別人做錯了總想著去糾正,現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因為那個人不是不知道他自己做錯了,他只是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做錯了。你去糾正了,就是撕破了他臉上的面具,你原本以為你糾正了就會獲得感謝,卻不想得到的是憎恨。遇到這種人正確的做法就是敷衍了事就可以了。因為你糾正他憎恨你誇獎他怨...

為什麼 好為人師 是人的天性?

杯麵 好為人師確實是乙個找存在感的方式,存在是每個人的追求,能為人師,說明了自己所經歷的有價值,說明了你在這方面比別人更強,基本每個人都有這種潛在的慾望,很多時候,讓別人成為你的老師,有利於關係的發展,是一種肯定。每個人都想有比別人強的地方,都想讓自己有與眾不同的價值。個人觀點,不喜可噴 解行雲 並...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喜歡好為人師?

看我眼睛 對於這樣的朋友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的 畢竟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 也許對方是自卑以這樣方式來達到自己的滿足感,也許是熱心腸以自己的過往來告誡你讓你注意 其實這主要還是看自己的心境吧!去如何看待這樣的朋友 對於我來說這也並不是壞事,畢竟朋友的好為人師可以帶給我他對事物不同的看法 處理方式 當時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