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為人師,熱衷於批評指正,這是人的天性嗎?這又該如何評價?

時間 2021-05-30 00:00:22

1樓:

好為人師。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

我覺得怎麼評價一種現象不重要,因為每個人的界限和定義都區別很大。重要的是用什麼角度去看去描述和自己意見不一樣的人,是怎麼樣去找到對方模糊表達下具體的背景和含義。我們評價一類人的時候很容易產生一種權力感,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但其是別人看我們也是一樣的。

好為人師這句話自己說自己沒什麼,說明自省自知,如果對別人說這句話就要很謹慎,因為不一定完全理解別人是真的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識要分享還是僅僅要裝逼,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還是只是性情中人侃侃大山?心中嘲念一起,就根本聽不進去別人說啥了,沉迷於評價他人好為人師,何嘗不是認為自己在更高位乎?有的時候需要點破,有的時候需要糊塗,至於怎麼選只在乎你想不想要跟對方在一起。

如果想在一起就要糊塗,如果想離開就要點破。

2樓:趙王一笑

千萬要警惕好為人師的毛病,因為這會讓你誤以為自己喜歡上了對方!

等接觸的人多了你就會知道,並不是誰都值得你用真心相待,因為並不是每乙個人都能夠知道好歹、分辨香臭!

3樓:幽情小筑

人都有自我認同感,向來在不自知之前慣犯通過下意識的用自我認同營造相對的心裡優勢落差感來強化固化虛幻的自我認同感!

不妨告訴你,俺是來打破這人人趨之的虛幻感滴,當然啦……(也同樣適用於俺)不過最重要的是出於,我不表達自己尤其是真實的自己我如何能認識自己推翻自己上一刻的認知從而完善認知公升級認知固化認知!

4樓:蒲公萬念鷹

不可笑世間本就混沌,陰陽交融,善惡同源。「好為人師」的衝動不是錯,會錯的只是教的方法是否對,教的內容是否真的值得學,教的物件是否值得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若你是學生,虛心受教,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即可。若你要為師,掌握教的方法,選擇對的人教對的事就好。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有不足,自相矛盾很正常,但不能否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哦!你周圍的人不夠好,不代表世上無優人哦!好好提公升自己,到了一定高度,你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的。

5樓:TNEBALLSUNDERREDFLAG

你要明白乙個問題。

就是「好為人師」這一群體首先必定有乙個非常顯眼的特徵。

自負並一定程度上受限於此,顯得十分淺薄。

好為人師並不時天性,或者說本質。

本質是指出他人錯誤。

這種行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個人的一些心裡需求。

比如乙個心理學,哲學精英。

他每天自己要學要總結要複習的東西很多,每次給出答案都是相對的浪費時間,如果只是認識的關係你還得為他的建議付費。

再比如乙個活了幾十年,終日混跡在人情場上的老油條。你想讓他給你點人生建議?

再比如乙個街道辦事處的老大爺,之前的人生也不過是在看管和站崗中度過。

他會毫不猶豫地一股腦給出指導。

羅翔老師提到過,越是知識淺薄的人越會對自己的認知深信不疑,因為他甚至沒有接觸到與自己觀念對立的觀點。

越是對自己而言沒有存在感的人

越會從其他方面追求存在感。

就是這樣。

然後我看了下問題描述。。。。。

這完全是兩個問題。

題主問的是「即便深刻理解世界本質又如何,又做不出改變」

我認為,思考是乙個人最少該做到的事情。

如果僅僅只是混沌地活著。

emmmmmm

至少我不希望這樣活著。

答主說的很明確。

從「知」到「行」很難,而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更是如此。

但至少是從「不知」到「知」了。

這麼說吧

如果社會上所有人都能夠去學,去思考,抱有一定道德感,共產主義的夢想將早日到來。

就像打敗惡龍無從談起,但我們至少了解了惡龍。就這樣

6樓:聽風耳語

通過表達與眾不同的意見,彰顯自身的存在感,體現自我存在的價值。根源在於,沒找到明確的自我,實際上處於混沌狀態之中。仔細品品。

7樓:奇葩島主

瀉藥,我認為人的天性不是好為人師,而是找存在感。

網路上經常說某某在「刷存在感」,好多人可能認為「刷存在感」是乙個梗。其實不然。

看看馬斯洛的需求模型,第三層是「歸屬需求」,我認為「好為人師」的行為就屬於這一層。

現在你能接觸到的人,基本上已經較多的滿足了「需求模型」的最低的兩層--「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以第三層的「歸屬需求」變得很重要。

人並不是完全滿足了底層的需求才會去追求上層需求,所有需求都是同時存在的。底層需求越多的被滿足,人就會越多的追求上層需求。

有一些人是無意識的在追求「歸屬需求」。因為批評和指正是獲得「歸屬感」和「存在感」最省力氣的方法。所以他們會無意識的對某些人和事進行批評和不負責任的指正。

關於不負責任的指正,我舉個例子:你的某位朋友看到你心情不好,他對你說:「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你應該高興起來。」

你為什麼不開心他也不關心,怎麼讓你開心起來他也不知道,總之他只會指正你。這就是不負責任的指正,這種指正沒一點屁用。

獲得「歸屬感」和「存在感」的正確方法是:當朋友出現困難,給朋友提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或者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你一點辦法也沒有,你也可以成為乙個傾聽者,替朋友分擔乙份傷感。

8樓:百變粉熊軍

這叫「親說親話」,不是「身體力行」。做好自己的事兒就行了。

得知真相的驚喜,得知了又如何。在擺錘之間左右搖擺沒有落處。

落腳之點,就在自己生活之中,自己眼前所面對的,解決好自己的事兒就已經很棒了。

9樓:Lucky

現在我們所不恥的公知,在20年前是網民的精神領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們看到了種種問題,也覺得憑一己之力無法改善時。有人利用自己的明星效應或公眾人物身份發聲,從而響應的人越來越多,環境相應有所完善。

而這種自我審視過了,就把欣賞投向其它,所以有了美吹,印吹斯汀等等。

「公知」風評變化如此之大,究其原因是我們對所處環境認識還很懵懂,無法認清更無法對其有正確的判斷,只能在碰見事情如疫情,我們才能有機會對身處環境有更客觀的認識,外吹也被拉下神壇。

小時候看大人的世界都美好,誤以為長大就能變得完美。長大一點看到世間不圓滿又誤以為灰暗是人生常態。再長大就了解人生從來都是喜憂參半。

我們現在煩惱的是內捲,在美國煩惱的是疫情,在其它的地區仍然有各自的煩惱。而勇敢就是明知世間不完美,仍有勇氣追求完美。愛表達或許不都是好為人師,大部分人終究喜歡用表達描繪美好的。

10樓:奢摩他

對,你說的都對。

你說的這種現象,從動機上來看,有三種情況。

1,生活無奈,只能發洩。 雖然可笑,但比毫無底線還理直氣壯的人好很多。

3,居心叵測,動機不良。自己不敢出頭,有意製造情緒,慫恿別人出頭。這類人才是需要時刻警惕的,歷史上很多的紛爭和混亂都源於此。

4,發現問題就意味著存在改變的可能,改變會帶來階段性的混亂,但混亂又意味著更大的痛苦,深入骨髓的痛苦會激發真正有能力有見識的強者去做深層次改革,深層次改革有可能導致更良好的秩序。從巨集觀上看,市井小民的不滿情緒,也是良性大變革的起因和基礎。只是從微觀角度上看,喝水的往往不是挖井人,後人不免唏噓感慨。

好為人師是不是好習慣?

道道 分歧點在於 你是為對方好,還是為了滿足你自己 誰也不是白痴,爸媽都說 打你是為你好brabrabra 小孩都能看出來你是撒氣,還是為他好教育他。你不是為了對方好而brabrabra,你就是 好為人師 讓人討厭。即使你囉嗦,內容亦不深刻,你的初衷如果是為對方好,一般都能感應到。 得了吧,我明明是...

男生是不是都好為人師?

是的,年輕的好為人師的裝逼本逼的男生,會變成在聚會中自吹到唾沫星子橫飛,把同桌的小年輕數落得屁都不是的油膩中年大叔,然後再過了幾十年變成頑固不化瞅誰誰不順眼的糟老頭子 呵呵 那你問我問題,我給不給你答呢?說這這不知道講那那不知道是啥,講大體框架問我具體實現,講具體實現又說我講不清楚太麻煩,看別人遇到...

如何評價那些好為人師的人?

難得聰明 將自己的觀念滲透給別人。謊言不等於殘忍,強迫也非愚昧。畢竟高下之分,在失毫釐差千里的權力規律面前,是很難克服的,這意味著不可戰勝之人才有能力完全傾聽。擁有痛覺的人在擺脫痛覺,斬除罪根,心磨得比刀還硬,砍哪兒哪疼。就如同擁有心魔的聖人成為天帝,手裡的仙劍就只能斬肉身而無法洗靈魂。 劉你猜 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