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的 無為 不爭 該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09 10:19:43

1樓:newstar

「無為」之「無」乃「無生有」之「無」,即「道」,「無為」的真意乃「依道(客觀規律)而為」,不是「無所作為」,故有「無為而無不為」;

「不爭」是因為「利萬物」而「不用爭」,因為萬物要獲其所利,都必須為之提供相應的通道和資源。

《道德經》實為「唯物辯證法總綱」,推崇尊重並服從客觀存在及客觀規律(唯物),並善於利用其中有利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面,既循人之道促發展,又循天之道保平衡(辯證)。

2樓:

用陰陽辯證理解。

一陰一陽謂之道,老子說的無為就是無為而有為的意思,進一步說就是無不需、不應、不當之為的有為,再以陰而反見陽,就是有應需、應當、應做之為的無為,兩個是對立統一的。

不爭一樣,無不需不應不當之爭的有爭,有應需應當應做之爭的無爭。

實際上並不需要刻意去追求無為、無爭的狀態,因為這是走向形式化的無為無爭了。要從第乙個包子到第五個包子,中間的三個包子是省不掉的。

3樓:王大奔兒

道家學派集大成者——老子,他主張「無為而治」,有點消極遁世的意思。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統治者碌碌無為,滿眼殺戮,兼併戰爭不斷,導致民不聊生,道家學派不想與統治者一樣,就選擇了避世。大都隱居山林,過起了歸隱生活,不問世事。

4樓:小清新

馬保國明明輸的不要不要的,還要說別人不講武德,自己絕對穩贏,這就是爭,爭名為利而忘實。所以,不爭就是,事實是啥樣就是啥樣,爭並不能改變什麼。

基於爭去為,就是有為,脫離實際了,根基不穩,遲早被打回原形。

5樓:究竟先生

無為和不爭,都圍繞乙個核心而展開。

那就是,無我。

在事相上,人活著總會做點什麼。無論做什麼,都可以被定義被有為。無論造成什麼結果,都會利益到一些人,損害到一些人,從而被定義為有所爭。

也就是說,現象層面的無為和不爭,並不存在。

這是一種內證的境界。

它決定著為了什麼而為,而爭。

為了自己,小人。

為了家庭,宗主。

為了國家,明君。

為了天下,賢聖。

老子說的所有話,都是讓你對付自己用的。

把原本的小我,變成中我,大我,乃至大到遍一切處的無我。

心大了,自然就體會到一絲無為和不爭的味道。

好比,你長大了,不再在意小時候無比珍惜的玩具。

卻依舊可以「一本正經」的陪你的孩子玩玩具,也可以在孩子走後不留情面地把玩具丟在一旁。

對於聖人,萬物都是他的玩具。

都可以用來陪那些還在當真的「孩子們」玩耍,順便教他們一些「大人」才懂的道理。

6樓:yesman

這指的是內心狀態,不論做什麼,內心心無掛礙,就像沒做一樣(對悟道的人來說,無論別人看他在做什麼,對他自己來說,實實在在什麼也沒做)。

7樓:[已重置]

道德經裡一直在講順應天道,順其自然。

道德經裡,沒有努力的概念。他講的無為,是不刻意而為,要以道的角度去看待事物,道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所以無為和不爭,指的是不以人心出發做事,順應了大道,自然無為,也自然不爭。

8樓:修遠yu

無為:1.絕不是不為,而是不妄為,遵從客觀規律;

2.不在意回報,不貪求好處。雖然幫助了他人,有功於社會,但不放在心上,「事如春夢了無痕」;

3.道法如來的境界,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與「有為」相對。

不爭:不為自己爭,而是為眾生而爭。

9樓:hdy

無為便是順道而為。

不爭便是順道有得失但不起逆道之念。

無為實為積極的一面,不爭才是能正確無為的根本所在。先不爭後無為進而有大為。

10樓:思想黑洞

你可以將世界看成由無數因果線編織成的雜亂無章的線團,所謂的無為和不爭就是你看清自己身上纏繞的所有線條後,選擇自己認為最好或者最合適的那些,至於其他的,就可以置之不理了。這時候的你只需要沿著自己選好的這些線條引導的方向前進,而這在別人看來,你就可能會顯得很懶散,很「無為」、「不爭」。

11樓:向小灰不是像小龜

無為和不爭,在和人的相處中,你會發現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你去苛求,對方也會苛求。你去控制別人,別人也會反控制你。

重點是要人們去忽略一時的行為帶來的刻板化的心理情緒上的不滿,而構建乙個更崇高和巨集達的目標去達到事情的完善。

所以當管理層的教條和控制越多,實際上員工可以施展的空間就越小,這種公司也就越難適應外部環境的突發變化。

無為而治,什麼樣的人治?上位者才談治,下位者被治更容易心生怨恨不滿,所以無為就是不要讓治的行為變得刻意,而是自然。讓人明白一切人與人之間的行為都存在相對性,這是任何教育都無法改變的。

12樓:楓雪

無為和不爭理解起來很抽象,簡單的舉個例子來說明,乙個行政機關下設好幾個科,上級單位下發了乙個行政任務,需要好幾個科共同協作。機關領導組織各部門開了個會,一起商討怎麼執行任務,領導把任務目標和任務邊界講解透徹後,讓各科組回去確定執行方案,每個科室按照自身權責來決定怎麼制定方案,方案確定後再由領導彙總批准執行。這個過程中對於領導者來說就是無為而治,具體的行動方案由執行者自己提出,接受其他科室的質疑然後修改,最後配合執行,對於執行者來說能夠很清晰的知道自己該幹嘛不該幹嘛,不會出現理解有誤的情況,對於領導者來說不提出具體的執行方法就不會干擾到下屬的決策。

一旦領導者提出了具體的執行方法,那麼對於下屬來說領導者意見高於自己的理解,優先按照領導者的意見執行,這樣一來就出現問題了,如果按照領導者的意見執行了結果任務失敗了,那領導者肯定不會承認是自己的見解有誤,反而會說是下屬沒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如果任務成功了領導者不會認為是下屬辦事得力,反而會認為是自己高明,執行者的功勞就會被否定。無為而治就能夠避免掉上下思維不同步的問題,這就是在管理上無為而無不為的基本原理。

不爭指的是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比如說看到乙個人行為不當,先要指出不當之處但又不能直接說對方做的不對,用請教的語氣問一問如果出了什麼情況怎麼辦?如果對方沒有考慮過或者不當一回事,那自己就要做好出問題的準備方案,出了問題直接用上,讓對方自己明白自己的疏漏之處,做好自己事情不在口舌上證明自己,只通過行為去證明自己,這就是不爭的基本原理。

13樓:高考逆襲牆

無為而無不為!

任其按照自然規律向前發展!

不加以干涉,但不放棄努力。

不爭即是爭,

爭與不爭都是隨性和遵循規律的。

爭與不爭如己之意即可!

14樓:大風大豐

常清淨才能無為和不爭,君子和至人非不為而成功,而是立道,傳道,道心一,自然可無為而治。不爭非事事不爭,而是瑣事不爭,俗名,俗物不爭,君子愛財,仁君愛民,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15樓:蛙氓

無為一種心態並非狀態,不爭萬物本質是都不屬於但與你存在時間空間的非必然聯絡是無形無影的並非對事.物.人思想產物的「棄」,而是萬事無窮無消無極。做到一種相對的靜,輕,享。

16樓:ghjkiumtai

不管是不爭,還是有靜,表達的意思是一種境界。一種掌握了規律的境界,不需要去爭。水已經掌握了去目的地的路徑,流過去就行了。

道德經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無為是不爭的為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的不爭和無為?

武城山 我的知乎回答 孔子,莊子,墨子,老子韓非子等這些子都有哪些大招?老子的大招 無為無不為具體方案 我無為而民自化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 https www.zhihu.com question 22487117 answer 147223833建立於 2017 04 03...

老子的道德經主要是無為不爭的思想,這種思想適用於有志的大學生麼?會不會導致日常行為懶散?

老子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其自然,順勢而為,不胡作非為。那怎麼樣才能順其自然呢?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自然。自然是什麼?是大道呀,因為道法自然嘛。多少人窮其一生也不敢說自己悟了大道,還有時間懶散? LIFE 第乙個問題 不適於。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 無慾也。第二...

讀道德經的不爭有何感想?

混元無極無窮道君 不爭是因為所追求的根本不用爭,也爭不來。比如畫家追求藝術,學者追求學問,處其實不需要與人爭,只需自身努力,勇攀高峰。反過來藝術造詣高了,學問大了,被人捧到高處,得名得利,要享榮華富貴了,居其華就不得不與人爭。名利是有限的,第一只有乙個,想分得更多的利益就要與別人爭搶。心生算計,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