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的不爭有何感想?

時間 2021-06-02 01:03:20

1樓:混元無極無窮道君

不爭是因為所追求的根本不用爭,也爭不來。比如畫家追求藝術,學者追求學問,處其實不需要與人爭,只需自身努力,勇攀高峰。反過來藝術造詣高了,學問大了,被人捧到高處,得名得利,要享榮華富貴了,居其華就不得不與人爭。

名利是有限的,第一只有乙個,想分得更多的利益就要與別人爭搶。心生算計,平添諸多煩惱。

2樓:釋慧中法師

天下是讓出來的。成功是讓出來的。誰讓誰?不爭者,天下莫能與之爭。

讓則眾惡無喧。忍則尊卑和睦。

爭者,傷己傷人。

和諧以不爭為最高境界。

3樓:風間隱

道家思想更傾向於靜,不爭只是靜的副產物。關於靜這個特點,在《清靜經》中闡述得非常明顯,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道德經中,多次提到的不爭,更多的是指不值當去爭。

4樓:梵爹宸爸

道德經裡的不爭是強調結果是道導致的,人只是做了符合道的行為才達到這樣的結果,人的主體價值不如客觀規律的價值重要。比如乙個小鐵釘掉在地上,用能磁鐵把它找到,是因為磁鐵能吸鐵這個原理發揮作用,而不是用磁鐵的人多厲害,只要懂得這個原理,換個人也可以達到一樣的結果,但是你不用磁鐵,換個木頭棍子就吸不過來,白折騰。結果是原理的外在表現,所以不要追求結果,而是要掌握原理,這就是不爭。

5樓:傳統文化愛好者

不爭能夠讓自己心靜下來,激發自己的先天意識。不爭能夠讓自己看開看輕看淡私慾,使自己輕鬆面對生活。不爭能夠讓自己進道,使自己的心向大自然一樣,心胸開闊。不爭象水一樣,處柔低微…

6樓:

凡爭就有損耗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們做一件事,盡量少使用自己的籌碼,但你得有籌碼。

最理想狀態自己坐收漁人之利,這就要求不能爭。

7樓:心不留營

還是自問自答吧,其實很多時候想寫點文字又懶得找地方習慣用知乎就用自問自答寫下吧,畢竟逼乎裡大家都人均985,年入百萬了所以我覺得我吹的這點牛也不算不打草稿了。

愛看歷史,一直想想明白人究竟要怎麼樣去活著怎麼樣才能算是成功必須具備的素養,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我都看到了很多人,很多類的人,各種各樣,無論我看的起看不起,喜歡不喜歡的人都有人看起來過的還不錯,年入百萬,身居高位等等都有。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他成功,究竟又是什麼讓歷史成為歷史呢?

最近這幾天看道德經,那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真是讓我覺得我好像明白了點什麼,用易經的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就是說做好你自己的別的就觀其自敗吧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運氣,看完資治通鑑看完史記我覺得我可以這麼說!無論哪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智謀超前的謀士我可以說都是不完美的,如果他們不是處在他們的位置不是處在那個時代,那我甚至可以說他們一無所成,劉邦天下未亂之際不過泗水一亭長(社群管理員的級別),蕭何不過一刀筆吏(基層公務員),甚至到朱元璋和尚乞丐,皇太極關外野人,如果不是機遇他們於歷史而言又算什麼呢?遠的不說往近了說,國共兩黨於抗日戰爭前後之表現與實力對比更不用多說了,那又是如何逆轉的呢,又是什麼讓這一切發生的呢?

甚至不往大了說,往小了想往個人身上想,又有多少人成功了他們的成功又真的都是自己的能力嗎?抑或者根本就是時勢造就?

我們每個人都想成功,每個人都想做那個成功的人,而已經成功的人甚至都不好告訴你他究竟如何成功的,如果他說是時勢造就其實大家都不願意相信因為大家想要的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道路而不願意將一切都指向機遇,可是很可惜這一切真的是因為時機,如果沒有時機那可以說你努力的再多也不過如此,而時機一至豬都能飛上天

而個人的實力決定的並不是你能不能上天,而是決定你能在天上待多久!

總結來說就是做好自己,觀敵自敗吧,用今天在地鐵口看到的一句廣告詞,你能做的就是想好什麼時候改變,選好方向選好時間,其他的時候踏踏實實去做自己的事,耐心去忍耐一切,保持自己的初心過好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就好了,等時機到了你會知道該怎麼做的!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的不爭和無為?

武城山 我的知乎回答 孔子,莊子,墨子,老子韓非子等這些子都有哪些大招?老子的大招 無為無不為具體方案 我無為而民自化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 https www.zhihu.com question 22487117 answer 147223833建立於 2017 04 03...

道德經裡的 無為 不爭 該怎麼理解?

newstar 無為 之 無 乃 無生有 之 無 即 道 無為 的真意乃 依道 客觀規律 而為 不是 無所作為 故有 無為而無不為 不爭 是因為 利萬物 而 不用爭 因為萬物要獲其所利,都必須為之提供相應的通道和資源。道德經 實為 唯物辯證法總綱 推崇尊重並服從客觀存在及客觀規律 唯物 並善於利用其...

老子的道德經主要是無為不爭的思想,這種思想適用於有志的大學生麼?會不會導致日常行為懶散?

老子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其自然,順勢而為,不胡作非為。那怎麼樣才能順其自然呢?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自然。自然是什麼?是大道呀,因為道法自然嘛。多少人窮其一生也不敢說自己悟了大道,還有時間懶散? LIFE 第乙個問題 不適於。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 無慾也。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