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去讀道德經,了解其中的精髓?

時間 2021-05-12 17:32:56

1樓:灰姑娘

想要得到《道德經》的精髓就一定能得到精髓,但終生讀《道德經》恐怕也沒有人敢說盡得其中精髓。恭喜您出發點太好了!

讀《道德經》如同向老子學習「深根固祉」的妙道,但我們又得不到老子分解,只能向過去學得比較好的人學習,那就是去看古人註解。

解老的歷史太久遠了,據說《莊子》就是《道德經》的註解,先秦韓非子有解老的內容,接下來當今最出名的嚴遵《老子指歸》和王弼、河上公的注釋,後面就太多人解釋過《道德經》,除了很多道家人物做過註解,宋代著名儒家人物范仲淹、蘇轍等也解釋過,佛門大德憨山大師的。

顯然這些註解層次方向不同,每個人只有根據自己的愛好、現狀、程度來選擇。

不管怎樣要先搞清原始的文意,切不可被當下的語境牽絆,如果用跟原意毫不相干的現代詞意去套經典,難免偏離軌道,在跟老子風馬牛不相及的思想中打轉,走彎路就是難免的了。

2樓:文蒼

從道受分謂之命;自一稟形謂之性。

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

意之所出謂之志(意志)

事無不知謂之智(知天下事)

智周萬物謂之慧(聰慧)

動而營身謂之魂(魂動)

靜而鎮形謂之魄(魄靜)

流行骨肉謂之血(氣血)

保神養氣謂之精(精神)

氣清而駛謂之榮(氣海)

氣濁而遲謂之衛(血海)

總括百神謂之身(身軀)

永珍備見謂之形(形軀)

塊然有閡謂之質(質地)

狀貌可則謂之體,大小有分謂之軀。

眾思不測謂之神(神靈)

邈然應化謂之靈(靈性)

氣來入身謂之生(生氣)

神去於身謂之死(死氣)

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路)

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

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

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

教人修心,則修道也。

道不可見,因生而明之。

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

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

人不能長保者,以其不能內觀於心故也。

內觀不遺,生道長存。 」

3樓:動停

怎麼去讀道德經,了解其中的精髓?

從根本上來說,《道德經》是不可能讀懂的,而是通過做,通過尋道,得道,修道,證道的過程,才有可能懂。

4樓:魔字王早華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問你乙個問題:你讀道德經是為了什麼?了解傳統文化知識?

還是現在很多人在學習,你也想學習?還是為了用於生話?道德經是一部非常好懂的。

只要你站在乙個小學沒畢業的小學生的角度去看。比如這句:道可道非常道。

天道是什麼?不知道,那就是道字表示吧,但這個「道」不是你們認為的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強調道只是乙個名稱乙個標籤別把它固定了。

這讓我想起乙個故事《人的想象力是怎麼丟失的》乙個教授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乙個圈,分別問了幼兒園到大學的人。只有幼兒園的小朋友答案最精彩。道德經就是老子畫了一圈,各種人解讀都不一樣。

5樓:菲利普

(1)先轉篆字再轉甲骨,篆字轉不過來的,基本是後人加的。甲骨文不要看字典,看著字形自己琢磨。

(2)搞清楚悖論,比如自指,比如迴圈定義,看看書裡那些概念是自指,那些是迴圈定義。

6樓:Stone Jam

像張無忌學太極一樣存意去形生活中對照反思推翻建立加深體會多少是多少體會不到也沒什麼

道德經看不懂也無妨自己有著「向道之心」 時刻思考反省那麼吃飯是道拉屎是道工作是道生活是道,道無所不在也萬物可載。格物致知致良知皆是如此。

7樓:挑燈讀書

道德經是給誰看的?

《道德經》所以針對的是領導,是管理者、是國家的君王。《道德經》的任務,是幫助乙個人怎樣成為一名有道的領導者,我們不要神話老子,神話《道德經》。它其實就是一本工具書。

我們也可以稱《道德經》為《領導者的自我修養手冊》或者《領導是怎樣練成的》都可以。

《道德經》的核心是「無為」

無為是道德經的核心,但也被歪解最嚴重的之一。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要求領導者要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意思是要求領導者把自己的工作做飯最好,但不跟員工搶功勞,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到所有人都不喜歡的低處。

而不是高高在上。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好的領導者要「為」,盡職盡責的「為」,但不能跟員工爭名利,地位這些東西。

真正的「無為」,是領導者對自己名利,地位這些虛幻東西的無為。

這樣,員工會更加為公司拼命,公司就會不斷壯大,老闆把公司賺來的金錢跟榮譽再返給員工。

這樣就會進去乙個良性迴圈,公司越來越壯大,老闆也能掙到錢,員工也能掙到錢。達成雙贏。

總體來說,老子的意思就是,想要管理好乙個公司或者乙個國家沒那麼複雜,只需要領導者想辦法怎麼對員工好,就可以了,員工會自然而然的為公司出力。

老子的這種人性管理,要世界上那些啥啥管理技巧高明的多,因為他直指人性。

換句話說,有人的地方,《道德經》就有用。

再說白了,就是,你真心對乙個人好,他就會親近你,你真心對乙個人不好,他就會遠離你。

8樓:邢德勝

我是邢德勝,一直在用毛筆抄寫經典《姬氏道德經》道理卷初節,我已抄寫241遍,我的遠期大目標是抄寫《姬氏道德經》道理卷初節一千遍, 我能持續做到。

你要真正靜下心來才能讀好道德經,讀好任何經典。

三字經雲: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道德經的辦法出來啦!

那就是讀十遍,讀一百遍,讀一千遍,其實最好還是吟誦一百遍,一千遍。

當然,樂意用毛筆抄寫十遍,一百遍,也是很好的,關鍵是自主選擇。

道德經流傳於世二千多年,智慧型如海,我們只需其中一點智慧型,就可以讓我們活得很好。

9樓:貫真

靜下心,一章一章的讀懂了再讀下一章,建議讀帛書版,每個人根據自己心境(道行)不同,所能解讀的意思亦有不同,可在通讀完有所感後,再通讀一次,而後反思己身,用心思之,必有所得也。

10樓:東大街常無觀

首先要問,什麼是道德經的精髓?就是道德經的第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說的,但可說的道不是常道。

用在道德經的學習上,意思是道德經可以學,但不能死板地學。

要實事求是,辯證思維。學以致用,靈活機動。

這就是精髓,眾妙之門。

11樓:澤雷

仔細反覆讀,結合在實際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情況,越是沒遇到過沒經驗的事,越可以試著用道德經的邏輯去體會。慢慢就會發現裡面的真髓了。

12樓:

先聽,但是也需要更多文化底蘊的增加,同時還需要讓自己的身體的虧空補滿,讓自己變成強大的普通人,境界不同,理解力不同,不要去聽網路課程只要聽原版的,自己理解就可以,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13樓:薄頤

讀書不要太功利。別人告訴你的和你自己讀出來的不一樣,如果抱有功利的去讀書,萬一求而不得,那麼讀書的興趣勢必受挫,相反如果沒有功利心去讀書,如果從某書中突然明白一件事或者一種原理,達到一種境界或者猛然間醍醐灌頂。你對讀書必然興趣大增。

我回覆這些顯然和你問的問題不搭噶,但是希望你知道這個道理。我看這本書彷彿得到了一種境界,區別與普通人雖然我也是普通人。

14樓:什麼

我只看得懂譯文和部分原文,按照推測當時普遍的文化水平,應該沒有那麼玄乎吧。現代搞這麼玄乎感覺多是財富密碼。

所以我覺得,跟著譯文自己理解理解唄。

15樓:你說呢

當你讀道德經,覺得理所當然的時候,這說明你的道德經讀懂了。道德經核心本質是一種解讀真實世界的方法,你缺乏對真實世界的了解,是不可能讀懂道德經且了解其中的精髓的。

16樓:桓正五行檢測

讀《道德經》要參照《易經》《太上感應篇》《荀子》而且要多讀《道德經》原文,增加內功,沒有個三五年功夫是不可能明白道德經的,能而視之不能,會而視之不會。道之本,德是行為和修為。

17樓:青雲散人

老子五千言,青雲散人個人認為,要解其中真意,需「虛極靜篤」,方能「見素抱樸」,「樸」即「道」,抱樸即見「道」。

如何才能「虛極靜篤」?

「心中無物為虛、念頭不起為靜」。

於人生順境時,於人多時,不易讀懂,建議處逆境時,經歷磨難時,獨處靜思時,再讀,更容易感悟《道德經》的真諦。

茶集天地之靈氣,其性與道近,可以借助「茶」來悟道。

青雲散人推薦飲白茶助讀《道德經》,因為白茶的製作工藝在中國六大茶類中最簡單,不揉不炒不渥堆,僅是萎凋與乾燥,保有茶之本味,白茶「若朴」,故「合於道」。

要想品白茶真味,除需關注茶本身的品質(白茶以太姥山高山茶園為佳)之外,水與器的選擇也萬不可忽視。

水以山泉水為上,如沒有,經青雲散人測試,農夫山泉(長白山水區最好)最接近山泉水品質。

器以白瓷蓋碗(110ml)為佳,紫砂壺因肚大嘴小出水慢(沖泡白茶講求快出水,前5衝出湯越快越好),吸附香氣等原因,不適合沖泡白茶。

逢一人獨處,手捧《道德經》,於白茶邈邈香氣中,靜悟其中精髓。甚好。

18樓:黃老邪

先得理解什麼是道,而這絕對是對道最正確的理解:

19樓:張麗霞(Lisa)

初字輕如鴻毛,複字如泰山重,再複字如山水流,復復須彌芥子,終復宙宇往復,觀己身如界主,復觀己身如蜉蝣,終局不見道德,方才入門。

20樓:無奇之道

國學之根在道德經,道德經精髓在相對性。

一旦領悟了相對性,即刻醍醐灌頂,融會貫通古今中外文史社哲數理IT一切學科。

無奇之道:世人不懂道德經,竟因不懂這3個字相對性學

21樓:「已登出」

卸腰。個人觀點:

①結合自己的經歷去讀。

看看過往哪些經歷你在書中是能找到類似場景,找到對過往經歷存在疑惑的地方,在書中尋求解答。

找到過往經歷你認為不足的,書中給予你的啟發,會幫助你下一次遇見類似場景時能夠從容不迫,更加自信,更加完滿的完成此次經歷。

②謙虛的讀,知行合一的讀。

老子《道德經》原文中提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理都是很簡單的道理,關鍵是你讀了要去付出行動,不然讀了再多遍,也是瞎荒廢光陰。

③帶著目的去讀。

你讀《道德經》到底為了什麼?這會讓你更明了自己內心想法,幫助你早日接近你所想要的其中的精髓。

借用《道德經》裡面的一句話結尾:「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共勉。

22樓:

1.不要看任何翻譯。

2.無需帶目的性誦讀,無需刻意思考,無需強行理解。

3.多讀,多聽,多看。

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豁然開朗。

23樓:點點畫字

你還會看到讀者的評價;市面上解讀「道德經」的版本太多了,越是想多看些解讀版本就越覺得懵圈。

人們對於《道德經》的解讀各有千秋。如果是站在漢語文法的角度,可以有「主語、謂語和賓語」的解讀;可以有「標點符號」的解讀;還可以有個人邏輯思維的解讀。

這些不同正規化的《道德經》解讀,都是可以自圓其說的。但也正是因為可以「解讀」的方式和方向太多,大家誰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反而讓讀書的人越來越迷茫,都站在自我的見解上,解讀「老子」的思想體系,這個世界上有多少「老子」?

我們不是「老子」本人,那麼老子到底會站在什麼樣的角度來表述自己的「思想」呢?

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老子只有一條出路,就是依據「漢字」的字義來表述。也只有站在這個角度上,才有可能避開每個人的個人見解「解讀」,以及後來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我注《道德經》」。

我們不能用今天的社會概念去「理解」和「解讀」它,我們應該回到老子的那個時代,用乙個個漢字原始的造字場景去「拼圖」。這樣我們才可以回歸到老子最原始的狀態去解讀「道德經」。這樣才是老子的真實含義。

讀《道德經》和《金剛經》用結合他們的翻譯去讀嗎 ?

混沌思維 我個人認為 道德經 和 金剛經 就是 讀原著 翻譯 就不是原著味道 讀原著味道 就像蒸饅頭用老肥蒸 比用Xiaomu蒸好吃呦!必須讀原著。不懂在諮詢一下共同努力探索未知領域的古籍是我的Gongzuo DBA之道 要辯證的參考前人和大師的智慧型才有收穫 不然 金剛經 還要去找梵文去讀嗎?鳩摩...

讀道德經的不爭有何感想?

混元無極無窮道君 不爭是因為所追求的根本不用爭,也爭不來。比如畫家追求藝術,學者追求學問,處其實不需要與人爭,只需自身努力,勇攀高峰。反過來藝術造詣高了,學問大了,被人捧到高處,得名得利,要享榮華富貴了,居其華就不得不與人爭。名利是有限的,第一只有乙個,想分得更多的利益就要與別人爭搶。心生算計,平添...

《道德經》該怎樣去讀才能還原它的本意?

天地不仁 任何版本,都肯定不是老子初稿之原版 現在的段落章節排序,肯定不是 老子 本來之順序 任何人都無法100 準確的理解老子本來的原意,因為無法回到他生活的時代,無法經歷他的經歷,無法和他一樣的境界。同時,老子 沒有標準理解,也不要去求所謂準確理解。能讓自己有暢快淋漓的體悟之感,哪怕一句也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