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王母,她究竟是什麼人?

時間 2021-05-08 02:22:33

1樓:泰承明虛沌色

先秦時期《慕天子傳》中,她是「我惟帝女」,恐怕是指「天帝的女兒」,而她在《山海經》中崑崙上的一位女神,原文道「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

西王母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長著豹尾與虎牙,頭戴玉飾,亂髮的女神。

到了漢代,西王母被仙化,但在緯書家筆下,他亦是送下某禮的祥瑞女神,在當時陰陽學風行下,西王母的陽化就岀現了,她的反面化就是東王公,二者成為「對偶神」。

東王公是一位長著一頭白髮的半獸半人的神靈,他的獸元素是鳥面與虎尾,他的座騎是一頭黑熊,這時西王母與東王公還沒有退去半獸半人的形象。

道教的金母與木公就是西王母和東王公,道教對於二個神的身份如下:

西王母是西方俊秀至極的神靈,傳說以前未有天地時的開始,這個開始到了將要生下萬物的時候,之後出現了東華至真之氣,這東華至真之氣又在碧海之上的「芬靈之墟」生下了東王公,這之後,道氣又演化出了西華至妙之氣,這西華至妙之氣化在「神州伊川」上生下了一出生就會飛翔的西王母西王母與東王公各統治東西二方,他們養育天地之中的萬物,而主宰本源,培養神靈。 (《搜神記》《混元聖記》寫東王公生於蒼靈之墟)本人也很喜歡這個版本。

另一版東王公為玉帝的版本說東王公是青陽元氣………… 木公,亦雲東王父,亦雲東王公。蓋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亦號玉皇君。居於雲房之間,以紫雲為蓋,青雲為城。

仙童侍立,玉女散香。

《仙苑編珠》中這樣說道,傳說以前陰陽未分,還是混沌之時,太陽與月亮未具全,這時有個盤古在混沌之中,他就是天地的精純,盤古給自己起名為元始天王,他遊歷在混沌之中,不知道過了多久,天地自然開劈了,元始天王則在天的脊膂中住著,天之脊膂名曰玉京山,這個神山中有宮殿,宮殿連線天之炁與地之泉,神山上的一塊石頭就忽然生(崩出)下太玄玉女,這個女神天姿絕妙,又名為太元聖母,元始天王親自下游招還聖母上宮,隨後元始天王、太元聖母還上宮之後啪啪啪了一劫,二個神生下天皇氏「東王公」,三皇氏下地為王統治下世三萬六千年,退位後受書為扶桑大帝,居住東極扶桑宮道教的三皇有的不是傳世的那種

在《太平廣記》說西王母與東王公「此二元尊,乃陰陽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萬靈,育養群品」,認為二者創造了天地,人類,動物,世間一切。

《世贄記》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宮,東王公所冶。(東王公就是扶桑上的天帝,西王母也與之昇華,停留在仙化版本居多)

有椹樹,長數千丈,二千圍,兩兩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其椹,椹体作金色。其樹雖大,椹如中夏桑椹也,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耳,味甘香。

2樓:德恩堂-允吾道人

王母娘娘,又稱西王母,在道教神仙體系中,西王母是天宮所有女仙首領。護佑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

在上古時代的漢族神話傳說中,王母的全稱即為西王母,中國幾部最古老的著作中都有關於她的記載。據說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上古女神。《山海經》版本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就是西王母樣子像人,長著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齒,會用像野獸一樣的聲音吼叫呼嘯,蓬散的頭髮酷似不吉利的戴勝鳥頭上醒目的羽冠,是上天派來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殺的神,居崑崙山中。但也有神話版本說,《山海經》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齒,豹尾蓬頭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

東漢末年,道教興起,把作為上古先祖神祇的她納入道教神話體系,並且逐漸演變為高貴的女神。在後來的許多中國古代著作中,她開始成為天上的一位帝王,人類幸福和長壽之神,還傳說她擁有能使人長生不老的神藥,著名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為偷吃了她的神藥而飛到月亮上的。

在道教中王母娘娘的地位很高,為道教統領三界所有女神仙的祖師,與東王公分別對男女神仙進行管理。

大部分學者認為西王母與由中國西北方崑崙神話流傳演變而來的。在中國有關西王母的記載,最早見於《山海經》。

《山海經》是一部上古流傳的口頭文學,據西漢劉向《上〈山海經〉表》說:「《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其中數篇的年代可上推到大禹的年代,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以文字的形式定稿可能相當晚,且《山海經》經各篇成書年代不一。

有學者認為《山海經》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大荒經》四篇和《海內經》一篇;二,《五藏山經》五篇和《海外經》四篇;三,《海內四經》四篇。三個部分以《大荒經》四篇和《海內經》一篇成書最早,大約在戰國初年或中期;《五藏山經》和《海外經》四篇稍遲,是戰國中期以後的作品;《海內經》四篇最遲,當成於漢代初年。

西王母在《山海經》中凡三見。成書年代最早的《大荒經》中的《大荒西經》曰: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由此段記載可以得知,最早的西王母不是「神」,但與「人面虎身」之神同居「崑崙」之中,而其形象雖然虎齒、豹尾,但稱為「人」且「戴勝」。在其後成書的《五藏山經》中的《西山經》曰:

又西北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在此段記載中,西王母已經成為了替天展現威猛嚴厲及降臨五種災害的神祇。其面貌與前面引文記載的基本相同,保持了「豹尾」、「虎齒」、「戴勝」三個特點。《山海經》中成書最晚的《海內四經》中的《海內西經》曰: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

在這裡,西王母的形象已經有了較大的轉變,僅「戴勝」與前相同,而「豹尾」、「虎齒」的形象則不再被記載。關於三青鳥,《大荒西經》中曰:「有西王母之山……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鳥。

」[5]這三隻青鳥是為西王母的侍從。

到了與《海內四經》成書年代相仿的《穆天子傳》裡,西王母的形象再次演變。《穆天子傳》曰:

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乃執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好獻錦組百純,組三百純西王母再拜受之。

乙丑,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丘陵自出。

道裡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

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西王母又為天子吟曰: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嘉命不遷,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將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天子遂驅昇於弇山,乃紀丌跡於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在《穆天子傳》裡,西王母的言行卻又像一位溫文儒雅的統治者。當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駕馭的八駿周遊天下時,西巡到崑崙山區,他拿出白圭、玄璧等玉器去拜見西王母。第二天,穆王在瑤池宴請西王母,兩人都作了一些詩句相互祝福。

再到後世的《漢武帝內傳》中,則將西王母描寫成容貌絕世的女神,曰:

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錦袷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分頭之劍。頭上大華結,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瓊鳳文之舄。眎之可年卅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山海經》中記載的西王母,經過《穆天子傳》至《漢武帝內傳》的逐漸演變,從而演變為後世作為女仙之首的西王母的基本形象。

人的本性究竟是什麼?

大榮 人的本性是一台極其高階的生物量子計算機 或一台高階的生物資訊機器 個體是他的硬體,基因是他的軟體,人還有第二套軟體,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 文化基因 生物基因的本質就是一套關於生命的 資訊文字 生命個體的發育,後天的生命活動都受這套基因的調控,這是乙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所有的生命都一樣,都是基因在調...

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空心蘿蔔 沒有意義,這就是答案。認清事實,會結束你的痛苦。認清事實後,想問路在何方?不必的,自己決定自己想做什麼就好。沒有想做的也不要怕,慢慢想,沒人會在意。 多加辣椒 人所謂活著的價值,是在滿足其基本生活的條件的延伸,乙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基本條件,吃,穿都滿足不了的話,那麼首先連活著的條件都不滿足,...

人最舒服的狀態究竟是什麼?

包子呀 一覺睡到自然醒,醒來拉開窗簾,溫暖的Sunny灑滿整個房間。然後慢悠悠地洗漱好,再做個簡單的早餐 煎蛋面,超正的哦 早餐結束,穿上自己心愛的小花裙和鞋子,背上小包包,平凡的一天開始啦。 zero 在生理層面來講沒有最舒服,對於人體來說每一秒都在做功,都在產生和消耗能量,都在運動,在心理層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