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裡的身如鬼魅到底是什麼?

時間 2021-06-02 16:56:29

1樓:元元

看看泰森的身法就懂了,靈活得跟一條魚

身如鬼魅

2樓:屈指描太極

「身如鬼魅」的描述其實是在「預先接觸」的「摸似實戰」狀態下才會出現的狀況;比如李仲軒老最喜歡說的故事:「兩人比武一搭手,你就『晚了』……」

太極推手就是這種模式,並不像拳擊那樣雙方要拉開距離互毆,而是雙方先雙手互相接觸再用拳術的技術動作互相攻擊,因為距離很近所以眼睛的觀察跟不上身體的感覺;「身體感覺」較差的一方就會有這種感覺。

在傳統武術當中有許多這種預先接觸的摸似實戰訓練方式,我覺得這些方法可能是為了應對日常衝突的「撕扯」情況的;其實封建社會許多太平盛世的法律也很健全,總不能看誰不順眼都一擊必殺吧~另外實戰武術手戰是為兵戰做準備,先接手也是為了摸似槍劍刀的互壓狀態。

當然~其實傳統拳術中也有很多「接手」訓練,為了應對類似拳擊的互毆場景;不過就我個人有限的街頭實戰經歷來看;日常鬥毆如果不是互相仇殺,一般不是上去幾個口刮子在氣勢上壓住對方後脫身,就是把對方放倒(推搡)的情況;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有推手式訓練的作用。

反觀拳擊散打比賽中或者練習者也不會強調「身如鬼魅」即便那些拳手的移動速度比許多內家拳大師快多了

3樓:黃某人

我個人理解啊

身如鬼魅就是內三合與外三合的高度統一後的人馬合一+拳勢藏身+拳走身動也就是說你打一拳,對方格擋,格擋後對方攻擊不到你,而你卻可以打到他,比如詠春的外線搶攻,八極拳的六不輸等等都可以算作身如鬼魅

鬼魅鬼魅說的是摸不著抓不到

4樓:

說一些個人的體會,看看不知能不能給有心人一點啟發。

「身如鬼魅」是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怎麼練出來。要說是什麼的話,就是所謂丹田帶動,重心驅動的方式唄。

練法有三點關鍵:身整、身活,還要眼靈。

身整,就是上下相對,重心始終落到腳底。

比如做乙個下潛抱摔,或下潛刺拳擊腹,人的本能是自身保持平衡,彎腰撅屁股。

身整呢,就要求不能撅屁股,腰塌住,胯沉住,肩合住,脖子「艮」住(我們這兒老師傅的說法,就是保持頸椎中立的意思),這樣重心一落,上身探出的同時不撅屁股,腿就蹬上勁了,但還不能前栽,力全都落到腳底。

一開始,對著鏡子磨練動作要領,慢慢的按著一定節奏,輕輕的加速。

其他的動作,三角步也好,什麼也好,舉一反三吧,也都要這麼練。

身活,還是從樁功中盤出來的。重心帶動要能牽引四梢,那既需要用力習慣的肌肉記憶,也需要關節處的小肌群的器質性變化。就所謂磨練筋骨。

眼靈呢,人失去重心的時候身體會自我調整,但是眼就不靈了。想動手、想變化就難了。

這說到底還是樁功中來,在閃戰騰挪中上下保持身整,頭頂上的帽狀肌腱,還有眼外周肌群,都是有感覺的。

說實話,古代沒有裝置。只能靠步法練。就是形意拳經上所說的「邁大步過水溝」。

現在怎麼練呢,除了按照樁功步法的要求練拳以外,還可以增加一些輔助訓練。比如在墊子上練武警的倒功。在摔的過程中在數公尺外設定乙個目標,有意識用眼去看。

如果有跳水隊的懸吊訓練器,或者飛行員訓練的旋梯,我覺得效果更好。

5樓:抱樸慈緣

身如鬼魅指的不是動作快慢,也不可能快到看不清的程度。

身如鬼魅指的是身法,而身法的實質還是身體的發力方式和發力效果。

內家拳的發力,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收身中定,這是楊露蟬先生說的。收身就是內家拳壓縮旋轉的能量的蓄積方式,中定就是以心行氣形成的三心歸聚抽合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

由於內家拳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能夠雙向傳簇能量,所以身體中存在上下與內外二股對拉拔長的能量傳簇,就像乙個皮球中球體的內縮能量與球內氣體的鼓脹的能量之間的對拉拔長。

三心歸聚與挺齊四梢的能量對拉拔長,就生成了內家拳漲筋騰膜真氣鼓盪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是能量由於對拉拔長在骨肉之中、皮毛之下傳簇,周身皮毛之下就是能量和力量這就是內家拳的凌空發力,因為能量就存在於皮毛之下,所以似乎不用外形動作就能夠發力。

對拉拔長就是內家拳發力的根本,表現在外形動作就是收身中定、真氣鼓盪。內家拳的這種發力方式及發出的力量對於使用肌肉緊張發力的人來說,是非常神奇的、巨大的,接觸到這種勁力,自身力量就會被吞吐而消於無形---------其實就是形意拳的化勁和太極拳的引進落空這就是身如鬼魅,身體沒有外形動作而能夠發出巨大力量!

內家拳快不快?

快!幾乎沒有什麼技擊術的發力能夠快過內家拳!

為什麼內家拳這麼快?

因為內家拳能量傳簇能夠達到漲筋騰膜真氣鼓盪的程度,能量存在於皮毛之下,身體無論是何種動作與狀態,根本就不需要發力過程,隨意蓄髮!

我所說的,可能一些人感覺到無法想象,所以我鼓勵大家來瀋陽親身驗證一下,感覺一下內家拳身如鬼魅的能量蓄髮。

另外大家可以看看前輩大師的拳論,看看是不是像我說的一樣。

6樓:春夏秋冬

首先吧,有一種習慣,將很厲害的東西加以驚悚的說法,來表達情感。如飛流直下三千尺,如力拔山兮氣蓋世。如身如鬼魅。

其次。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假設有一大胖子笨漢A,費盡力氣拔腿,邁一步搖一下。

好一點的B拔步邁腿上身不晃。

普遍壯漢C眼睜衝過來,一拳打來。看見了,驚著了,忘了躲。

練過幾年的D,防備了,但沒注意怎麼邁步的,身子突然靠近,手已到了。

有功夫的E,你連打七八下,卻總是手從他臉前過,就是打不著。

厲害的F,見他衝過來了,你全神防,一拳,擋了,二腿,架了,三拳,又防了,他娘的啥時候襠被打上了。。明明兩手兩腿都防了啊,難道三隻手?

大神G,你一瞬間連架了他七拳,卻沒想到他一秒鐘八拳還見了鬼的配合身法。。。。

再次,有的習武人上手時有個特點,出手於脆說到就到,不會揚手揮拳,打耳光就是腳暗暗一蹬,脊椎一抖,手就從懷裡經下巴直直甩出去。甚至,不是抬腿邁步而是身子突然欺近腿去追。當然這是發力順序,其實幾乎同時。

不注意看不出來。看著能被驚著。難防。

簡單地說,身如鬼魅,根據我的見知,就是反應靈敏,身隨心動。角度刁速度快幅度大。常人很難做到。快,巧妙。

7樓:wenqian zheng

以下幾種原因結合綜合造成的視覺效果:

與普通人動作習慣不同的動身方法。例如:沉身進步等;

移動時軀幹重心先於四肢動。例如移動身體時,起點為A,終點為B。腿不動,軀幹和重心先向B點移動,在身體快要失重摔倒時腿才動。類似這樣的軀幹主動而做動作。

超越常人的身體素質。爆發力,身體彈性,以及步幅等等。

最重要的,無論哪一條都離不開苦練。

8樓:不止流泉

就是身法快唄,快到打不到,快到看不見人。

可以參考泰森的揺閃,雖說身法和形意不一樣,但意思差不多,你打不到他,他卻能把你打得娘都不認識,換誰都會來一句:

麻痺的見鬼了!

9樓:

整的太玄乎了。身法變化快,乙個是協調能力好,再乙個是會用勁,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和現代搏擊並沒有本質區別,之所以會有所不同,是因為技擊環境不同而已。

比如:站著馬步曬煤球,端著大鐵棍子走圈,用大泥塊子練棍,在門框上練攔拿扎,在泥灘上練拳,都是練協調能力和勁力的使用(這些都是有名的前輩們練功的方法)。這本身沒什麼難的,難的是持之以恆,人的天賦條件不同,有的人天生協調能力好,有的人天生力量大,有的人兩者兼之,有的人天資平平卻毅力非凡,而現如今大多數練武術的人不過是在尋找一種練功夫的捷徑!!

不肯下功夫練基本功,怎麼也練不出來。就拿最簡單的,腿上綁沙袋踢腿,一天一千腿,有誰能受的了,練到床都上不去,而這也就僅僅是入門級別的訓練,不要把武術看的太簡單了。不掉幾層皮是練不出來的。

樁這個東西,沒有你想象那麼高階和有用,練不練兩可,可以用來定架,但是入門還不會的時候定了也白定,會了的時候不用教就會了。行拳單操套路主要練協調能力,這個比較關鍵,但是必須得加上大重量負荷和擊打實物才能真正和技擊產生聯絡。

什麼是內家拳裡的功夫上身?

好問題,非常好的問題。個人理解,從明勁上找。能明白勁是怎麼來的,且能每種勁打清晰了,不用說每種勁都打多好,老前輩們不也是各有所長,算上身了,後面就看自己是不是繼續下功夫練,是不是有機緣學到更多的東西了,有明勁的功底,咱不說多能打,畢竟懂的都知道打是另外一回事一套練法,這裡說的是功力,至少一打拳架子,...

內家拳高手的身材是什麼樣子的?

撲街仔 背部肌肉群非常發達。小臂肌肉發達。就是,整體效果看上去不是猛而是壯,身材比較勻稱。老師要求我這半年再回歸基本功,練習方法很簡單,兩手互換抓鉛球5公斤30個一組,臥推200斤15個一組,仰臥起坐15個一組,同時200斤負重深蹲,還有一種我不知道叫啥,就是棍子下面系上兩塊鐵圈,手抓住兩端,手臂朝...

內家拳裡的虎豹雷音只得是什麼樣的聲音?有什麼作用?

小蒼鷹 虎豹雷音是啥?虎豹你摸不到,去摸摸貓,貓安靜地躺著,心情不錯的時候,肚子裡就有咕嚕咕嚕的聲音,那就是虎豹雷音,就用聲音來滋養骨頭用的。這是功夫到了自然出來的,不是追求來的。 龐超 虎豹雷音,是內功的修煉方法,在眾多著名武術前輩的書籍裡面,都提到過 不過並沒有重點強調 他的原理是 人的胸腔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