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再大馬力的民用車依然跑不過方程式賽車?

時間 2021-05-06 05:30:08

1樓:Wheelsboy

你都說了民用車,就不要去跟賽車比了。

其次,功率指標只是乙個基本指標而已。

不同的賽道還有不同的取向,靠幾個簡單的引數就要贏得比賽那這比賽也太簡單了。更不要說方程式,這就是給你設定了一堆高難度的框架,需要高人來解方程嗎?

2樓:深度學習的晉晉

因為賽道不是直的,不僅要考慮馬力還要考慮其他特性,比如操作性,過彎效能啥的。如果只需要考慮直線速度某些使用火箭發動機的車可以跑到3000公里/h

3樓:大川說

術業有專攻,只能這麼說。賽車就是為了比賽而生的,從底盤、造型、動力匹配等等,大馬力民用車則只是在滿足家用的同時,依靠更多的油耗來取悅一下你想要刺激的那一刻的神經。出發點就不一樣,幹的活也不一樣,所以就不要一塊比較了。

4樓:自封的香檳

還方程式呢

來乙個賽道玩具你民用車改爆都得死

舉個例子

就這個BAC Mono

2.3L 自吸引擎 280馬力

車重540kg

0-100 2.8S

2023年古德伍德速度節把911RS都給揚了而且這東西外國合法上路

還真以為馬力大了不起了???

5樓:yinsanlity

廠商在製造跑車的時候,用盡各種手段來想辦法讓車跑的更快。

廠商再造賽車的時候,要熟讀賽事組制訂的各種規則,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跑快。如果一不小心造的快了立馬就會被禁用。

6樓:曉路考蘇曉

Power is nothing without control.倍耐力輪胎的經典廣告點明了關於效能和速度之間的關係

方程式賽車的意義是用一種接近於最有效率的方式把它所擁有的全部效能都轉化成速度。無論是在直線還是彎道,無論是在加速還是減速過程中都是如此。

民用車當然遠遠無法做到這樣的專注,所以馬力大得多一樣很難跑贏。

7樓:

沒事,要放寬心,就算不跑賽道只崩直線,也不一定能跑得贏340匹的後驅037。

或者500匹的205T16

或者600匹的誇戳s1

或者據說渦輪打到5bar能幹到1000匹的S4畢竟威龍等那種超過1000匹的車,自重都快兩噸了,跟這種不到900公斤發動機加個殼的瘋子怎麼比。

當不到900公斤發動機加個殼的瘋子去掉乙個人,再配上巨大的前後定風翼與尾部擴散器,就是現在的F1了,民用車比得過才是大新聞了呢~

8樓:面朝大海的兔子

還可以再細分,下賽道的話,很多大馬力的電動車跑不過馬力小很多的效能車,畢竟不是崩直線,然鵝崩直線最猛的一般是不屑於用輪子加速的。

9樓:呼呼

今天週末,天氣不錯,你開著你的911出現在賽道上,跟在後面的是一輛某小廠改裝的鋼管賽車,全車輕量化,移植了一顆K20A鍛造發動機,加上前擾流、大尾翼和全熱熔胎,整車重量只有不到900kg。很快你們來到了長直道上,你的大馬力讓你一馬當先,把賽車遠遠的甩在了後面,隨後便心生不屑,破車也好意思跑賽道?緊接著前面乙個高速長彎道,你一看速度120,心想,嘗試過一下,沒想到你的車子側傾嚴重,輪胎發出嘶嘶吼叫,前輪很快就突破了極限抓地力,帶著你和你花了數萬選裝的音響、真皮座椅、空調、中控大屏等等一路推頭,眼看就要衝出賽道,你慌了神,玩命踩剎車,最後刹到80,輪胎才逐漸恢復抓地力,那個時候你看到那輛賽車從後面衝了上來絲毫沒有減速的意思,當你感覺他也要失控的時候,他的輪胎就像沾了膠一樣,死死貼在地面,死死咬住彎心,你就這麼看著他超過了你,沒有一絲打滑,出彎伴隨著一路爆VTEC的嘶吼聲,衝過終點線,大螢幕上的出現了他的圈速,那是你的911從來都跑不到的圈速,你下車點了根菸,嘆了口氣,突然出來乙個前凸後翹的車模妹妹對你說,你剛剛在賽道上賽車的樣子真的好帥哦,可以一起吃個晚飯?

再往下寫就是付費內容了。

(以上皆為瞎編,只是用一種比較娛樂的方式告訴大家跑車和賽車的區別,各有各的好,理性看待問題。)

10樓:王子的胖粑粑

大馬力的民用車,不管馬力有多大,既然是民用車,就會有極致效能方面的妥協;雖然我們看這些車跑已經跟民用車差距很大了,但是或許這樣大的差距也是大馬力民用車和方程式賽車之間的差距一樣。

考慮到民用,競速的效能就會像舒適性,底盤調效,娛樂功能方面所有讓步,而且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日常路面和全天候全氣象條件的駕駛。然而,賽車只為競速而生,只為賽道而生。賽車可以不考慮舒適度,娛樂系統,甚至可以不應考慮機械的耐久度等等。

這些就是區別

11樓:周周周周

這問題也太蠢了吧。

針對前2個比較:F3是不是也跑不過拉力賽?卡丁車是不是也跑不過越野賽?

最後一點,百萬的民用車及能和賽車比了,而且還要和方程式賽車比?方程式賽車可是上億的啊,差幾個量級啊。

12樓:xyPROBLEM9x

先不說圍場,說拉力賽,大馬力也不一定能贏,操縱效能更重要。

當然方程式起步的時候也不能開油門到最大,不然輪胎抓地不夠會spin。

說到輪胎這很重要,方程式用熱熔胎,壽命短,但效能強。大馬力超跑畢竟要日常用,頂多裝半熱熔胎。

車重,民用車肯定更重,方程式大量使用複合材料。一般來說,車越輕,圈速越快。

下壓力,方程式也是吊打的,跑車也要講什麼風阻,開輪方程式本身是高阻力,但也帶來高下壓力,有更強的抓地,很多賽道過彎,方程式更快。

引擎長期工作下的效能衰竭問題,民用車非常嚴重,就算改裝也不行。就TCR對比,雖然說引擎改動不大,而且圈速慢一些,但圈速是恆定的,而改裝的,也許一開始比TCR還快,但後來一圈比一圈還慢。

另外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調教,比如膽量,比如技術沉澱(卡丁車幹爆保時捷的可能性)

當然還有的卡丁車是喪心病狂的,就有一類卡丁車,叫Superkart,時速可以達到230+

隨便寫的,看看就好

13樓:絕世小擼擼

我確實不知道你提的如何看待是什麼意思,難道這些百來萬的車跑不過方程式對你來說是很不能理解的事?乙個要兼顧實用,檔次,隔音,排放,舒適等等一系列要求的產品跑不過乙個只為追求速度的機器,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而且百來萬的車就很厲害了?你把布加迪拉乙個正經國際賽道上跟F3來跑整圈,只要不是比極速,它都不可能比F3快,更不要講F1了。

我這裡指的民用車是真的民用車,只要你別算GT2 RS這種廠商魔改的能上路的車,其他市面上你能買到的車,都可以任你挑。

反正我可以告訴你,車並不是越貴就越快,但是快的車一定不便宜。有些車商要的就是單純的奢華和檔次。

以上,自己衡量。

14樓:Topyeah Howard

有多個原因

推重比高,比如馬力強大的布加迪奇龍SuperSport,有1600馬力,車重1978Kg,推重比每公斤重量0.8馬力;而像賓士F1賽車有949馬力,車重745Kg(含駕駛員),大概推重比每公斤重量1.4馬力。

輪胎更強,因為F1使用的是高溫熱熔胎,而且是光頭胎。在高速行駛時對路面附著力很高,靜摩擦力很大,可以保證車輛高速過彎效能。而民用車不可能用這種輪胎,乙個是這種輪胎只適合在幹地上跑,有積水就容易打滑;第二是低速行駛時達不到熱熔條件反而輪胎對路面附著力太差,靜摩擦力小,容易打滑;第三是壽命太短。

更大的風阻(沒錯,風阻更大),一般F1的風阻係數可以達到0.9,也就是風的阻力是車身重量的0.9倍。

而超跑普遍的風阻係數0.36-0.5左右。

更大的風阻可以產生更大的下壓力,也就提高了輪胎與地面的靜摩擦力。

更強的輪胎+更大的風阻實現高速過彎能力,F1可以達到5-8G的過彎離心力,同時車輛不會側滑。但是民用車頂多2-3G的過彎離心力情況下,輪胎的離心力就可能高於靜摩擦力導致車輛側滑。

更低的底盤+更低的車身,F1的底盤離地高度大概50-70mm,民用級的超跑通常在100mm以上。更低的底盤+更低的車身可以有效降低車輛重心高度。而重心高度降低也是有效抵抗離心力的辦法,同樣也是為了更快過彎。

民用級超跑離地間隙不能過低是考慮到公路路面的不平整性,否則通過能力太差(家用車普通轎車一般高於130mm,SUV一般高於150mm)。

所以,根據上述原因可以得到:

車輛加速效能更強(推重比高)

車輛過彎速度遠高於民用車(低重心、更強的輪胎、高風阻)

只不過F1的極速(應該不到400)可能低於民用級超跑(最高接近500),但是無論日常行駛還是比賽都不可能是大直道,基本沒有機會開到極速(超跑測試極速是在乙個非常大的橢圓賽道,單車進行的)

更正一下:

風阻與車輛正面投影面積成正比。風阻係數是一套雷諾數函式,概念上很難講清楚,所以簡單理解一下就行。

另外風阻與下壓力的關係,實際上是根據車輛氣動構型,類似於反機翼的氣動模型。所謂機翼氣動模型,是指利用切分空氣從上下表面通過時,由於上下表面不同形狀對空氣產生的阻力,進而影響到空氣壓力。上表面阻力大形成空氣流道狹窄,形成低壓區,反之下表面比較平緩形成高壓區。

空氣壓差(下面高於上面)形成公升力。所以反機翼氣動模型正好形成反向公升力(也就是下壓力)。

15樓:

f3不一定跑贏法拉利,關鍵要看,動力,車重,風阻係數,輪胎,下壓力,賽道特點,多方面。說簡單點就是f1彎道速度最快,這得益於輪胎和下壓力。賽道主要看的就是彎道速度。

街車的彎道速度非常弱,但可以通過改裝提公升

16樓:晨霧

人家是賽車啊,就是比快啊。民用車拿頭打啊。民用車在舒適度,外觀,續航,壽命,成本等等方面做了太多妥協了。賽車目標就是在規則允許內更快。要是和賽車比壽命,成本等,民用車肯定能贏

17樓:五竹

這個問題,問的稍微有點模糊。

題主應該是想問在賽道上的情況,畢竟在直線加速、拉力越野、爬山賽方面,民用車都可能跑的過方程式。

所以以下回答僅僅是針對,「馬力再大的民用車也無法在FIA一級賽道上跑贏方程式」

在賽道上跑的快,刷賽道記錄的話,馬力的確很重要(窩法的引擎。。。),但其他方面更加重要。

舉幾個例子。

比如,相對於馬力這個概念,推重比對於車輛加速效能影響更直觀一些,推重比就是馬力與車重之比。畢竟坦克幾千匹馬力,也沒有每輛坦克都五秒的零百加速。加速效能對跑賽道的重要性無需多言,畢竟法拉利出彎加速被賽點甩開的場面還是很蝦仁豬心的。

其次,空氣動力學和下壓力。這玩意保證你開到300的速度還不會起飛,同時保證你高速過彎下壓力足夠大,不會把車甩出去(當然下壓力不僅和空氣動力學有關),學過高中物理應該明白,下壓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預設最佳走線),民用車和方程式比起來,可能頂多是直道王彎道亡。

就先說這麼多吧,我也不知道所有民用車的情況,本來還想展開說說輪胎和車隊專業調教的問題,但怕槓就算了。總之就是方程式用的光頭胎就是為了跑賽道抓地的,不了解民用車有沒有用光頭胎的。

總之。。這個問題問的本身不那麼嚴謹,沒有加上限定條件(跑賽道),而方程式本身就是為了跑專業賽道而生的,一級方程式的參賽廠商都會把車隊的技術用在自家的高階民用跑車上,可以說方程式,尤其是一級方程式是人類跑標準賽道的極限了(其實也不是,因為FIA出於安全考慮限制了車的效能)。

為什麼大馬力車用不用四驅

A350XWB 跑直線加速賽的肌肉車用不到四驅,這些車都有特製的輪胎,賽道也是特殊材料,摩擦力已經很大了。四驅在的傳動損失以及多出的重量還會影響後段加速 肌肉的代表必須是大V8而且頂桿搖臂雙氣門的V8 這類發動機行程很長曲軸直徑巨大很難在發動機下面布置前驅結構安裝直接進氣恨不得要高出機蓋 Pro F...

過去的經典轎車中有哪些排量超大馬力極小的車型?

愛吃士多啤梨的貓貓 人在開,天在看 小排量車留隱患 三缸一震天地滅 換用V8保平安 誠心誠念大排好 自吸高扭平安保 眾生都為大後超 高速可以開空調 有!真!相! 今朝更好看 哈哈,最近在軍事博物館看展覽,這個勞斯萊斯7.5排量,8缸只有60馬力。另外還看到乙個捷豹,12缸5.6排量,268馬力。加上...

四缸自吸發動機量產車型最大馬力有超過250的嗎?

Honda志 歷史上,貌似直列四缸的最大排氣量是1910年菲亞特的S76 Record上那台28.5公升引擎吧,有290匹,號稱能有300匹。現代引擎裡,最大的應該是保時捷的M44 12,排氣量為2990cc,單缸排氣量747.5cc,最大馬力只有239匹 6200轉,但扭力有31.1公斤公尺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