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講,在叢林裡,最終能存活下來的,往往不是最高大 最強壯的,而是對變化能做出最快反應的物種。對麼?

時間 2021-05-11 01:17:45

1樓:環龍

這種話等於廢話,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高大上」,放之四海皆準,實際上是一種玩弄文字的手段。它有意不把衡量標準寫清楚,什麼是強者,什麼是適者?強弱,適不適,這種相對概念,只有在具備清晰一致衡量標準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先劃出一條線,然後用這條線來衡量強弱,合適不合適,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而演化論呢,是看著結果定標準。現在總有活下來的物種吧,那麼根據現有的物種,給它套上乙個講得通的衡量標準,那麼活下來的必定就是它說的「適者」,這還能出錯嗎?這就相當於考試,它是看著答案選題目,百分百的滿分啊,可實際上它什麼也沒講出來,就是個邏輯陷阱。

適者生存這個詞,稍微拆解一下就知道它有多可笑了。這個詞的表面意思是,合適的物種活下來了。而演化論那些人是用什麼在「論證」呢?

別管它東拉西扯,說的天花亂墜,基本意思很簡單,就是: 因為活下來的都是適者,所以適者活下來了(適者生存)。乙個典型的迴圈論證,自己證明自己的邪說歪理!

2樓:

從概率上看,最高大的物種與生態鏈低端的物種面臨的威脅或災難的概率不同,從邏輯上,經歷的越多適應會更強,所有當出現重大變化是,頂端物種面臨的是100%的威脅,對於低端物種這只是10%、1%或更小的概率,從這個角度可以理解達爾文的觀點

3樓:望道爭馳

其實不對,生存與否不取決於反應快慢,反而與物種自身的食物獲取量和消耗量直接相關,大的、強壯的意味著生存需求物資多才能保證生存,而小微的物資需求不大,當環境發生大的變化,「反應」適應往往是不夠的,往往是微小的物資需求少的能存活下去。菌類可能是最後滅絕的,並不是菌類「反應快」而是「小」。

4樓:yum

文字是對的,但理解方法可以是這樣,變化反應快,不是某個生物的主觀意識,而是它無意識的突變進化方向符合當時的生存環境,反襯它變化反應快。關鍵點就是在它的突變方向是隨機的,無意識的。

但到了2023年(其實時間更早)事情有了一些不同,因為諾貝爾獎頒發給了三位能主觀控制突變方向的科學家。

但是,如果把科學家也定義為外部環境,那麼達爾文的話依然是正確的。

5樓:探路者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裡面的乙個基本觀點,物競:生物的生存競爭;天擇:自然選擇。

它是指各種生物互相進行生存鬥爭,由天(自然)來選擇,適應自然變化就存活,不適應的就滅亡。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這是自然界的乙個普遍生存法則。

6樓:消失的海馬體

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情況下,會對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和棲息地造成破壞,而高大、強壯的生物一般處於食物鏈頂端,所以,一旦環境對食物鏈的某一環有影響,都會導致處於頂端位置生物的生存現狀,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相對於弱小的生物,由於對能量的吸收不高,如果再加上該物種天賦的適應能力,它們的生存機會就大大加強了,那麼它們繁殖的後代也就會進化成越來越適應新的環境。

7樓:Dr.Hu

放到很大的時間尺度上看還是挺有道理的,畢竟進化史上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的始終是跟高大強壯最不沾邊,卻能快速進化的微生物們呢。

那些在勵志經歷裡講「當時我每天晚上都是凌晨幾點之後睡的 」的人是如何辦到的?比如說早晨幾點起?

我有沒有4小時睡眠基因?反正我睡8小時醒來特別困,而且一天都沒精神,4小時特別爽。25睡得最好,深睡眠比較久而且連續,因為我擼了睡的 已登出 美食,你需要更好的食物,以牛羊肉為主,足夠的動物蛋白 每餐不少於一整盤的蔬菜,推薦炒青菜 炒萵筍,以及蘑菇和竹筍配合魚蝦的湯 運動,你需要每週末跑乙個10Km...

為什麼岳雲鵬在電視節目裡講的相聲沒有在德雲社的好笑?

kris Lau 倆人往桌子後一站,就憑兩張嘴說,還要求一周乙個叫得響的作品確實有點困難,沒有時間構思 打磨 修改,這些都影響實際效果。劇場裡乙個作品好幾個人在說,每個人的包袱都不太一樣,更有利收集觀眾反應,進行調整。再乙個,節目也不分級,有的笑話不能說啊,這也是掣肘。 七宿 第一,雞蛋好吃,也不能...

老實講,布雷拉美院在全世界藝術類院校裡大概是什麼程度?義大利留學中介就別來了

蘋果核兒 布雷拉也分專業,比如藝術新技術這種專業畢竟更加當代,在公尺蘭這種城市學習條件算是義大利最好的。其他一校區純藝專業,幾個義大利大的美院都很好,沒有什麼更好的可比性。公立美院都差不多,還是看城市喜歡哪個,中介老師也不一定是義大利留學回來的,推薦學校還是不夠參考性 意崽兒 具體什麼程度沒有衡量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