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渴望成為焦點,另一方面害怕被人過分關注。這是什麼心理,應該怎麼改正?

時間 2022-01-06 00:31:26

1樓:學之道講堂

你的焦點,頂級教育的真相(四)

2樓:Jean

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認同,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所以會幻想成為「焦點「

當那一刻來的時候,卻發現承受不住這樣的「關注」,慌亂,忐忑,空白。受之有愧……

3樓:餘歡顏

什麼樣的人會渴望成為焦點呢?想被人看到、被人喜愛的人。

什麼人有這樣的需求?平時沒有存在感、默默付出卻從未被關注的人。

什麼人害怕被過分關注?怕暴露真實自己的人。

為什麼會害怕暴露呢?因為他認為真實的自己不值得被愛。

他渴望別人看到自己,又怕別人看到了真實的自己,而失望離開。

他渴望親密關係,又害怕親密關係裡的自己不被愛,然後就會再進一步時,轉身而逃。

問題出在哪?自卑

乙個人長期被忽視、被指責、被嚴格要求,就很容易自卑。自卑在這個時代很常見,它有著非常複雜的形成原因。

中國過去的一百年,是極其特別的時間段。到處都是戰亂、饑荒,好不容易新一中一國成立了,又是文 ge,計畫生育。

這恰好是我們的父母、祖父輩們生活的時代。他們生活在動盪與不安裡,內心一直被恐懼與匱乏佔據著。

除開大環境,父母的婚姻跟原生家庭也是一方面。封建思想(諸如娶媳婦為傳宗接代、重男輕女等)殘留下,婆媳矛盾、家庭矛盾、家暴(妻與子)層出不窮。這些情緒並沒有消失,要麼被壓抑著,要麼一代代的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舉栗子1:妻子因生女兒,被婆婆丈夫冷落虐待,長期以往,她會選擇性忽視這個孩子,或者抱怨孩子拖累了自己,再或者把怨氣撒在孩子身上。這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該存在」。

(當然婆婆父親也有可能打罵孩子。)

舉栗子2:父母希望孩子比別人優秀,未來自己與孩子都能受人尊重。他們會不斷的設定高要求,要求孩子達成。這個孩子就會認為「我必須要優秀,否則不配愛」。

改革開放後,人們日子慢慢好了起來,但焦慮跟匱乏感並沒有隨著吃飽肚子變好。因為社會在鼓吹成功,在變著法子刺激消費。

廣告告訴你:有這個才是成功人士、才配得愛;

婚戀市場告訴你:有房有車高額彩禮,才配結婚;

父母親戚告訴你:誰誰誰北上廣買房了;

這些引起了兒時的傷痛。

我講這麼深入的原因,是為了告訴你背後的真相。

你自卑,你就一定有乙個認為自己「不夠好」的父母。她把對自己對現狀的不滿投射到了你身上,而你認同了,並且開始以此要求審視自己。

你可以怨恨他們,但是你要明白他們有自己的侷限。看到這侷限,便可放下「從他處索愛」的執著。同時也放過了自己,你無需再用「我不配愛」來折磨自己。

那麼,如何療癒自卑呢?列優點、做擅長的事都是治標不治根,唯從根源上解決才是藥到病除。

自卑的根源在於:我不好所以不配愛,我不應該存在。我們無法接受自己不好,我們預設了優秀就能被愛。

這篇回答裡講了接納:

「嫉妒別人」和「看不得別人過得好」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4樓:周沐潼

走中庸,成為偶爾焦點,但不要一直是焦點。被偶爾關注,但不要一直被關注。事實上,你也不可能一直被關注,一直成為焦點。所以,先滿足前面當焦點的願望就可以了。

今年大一,一方面想好好學習,另一方面有覺得自己努力得夠久了,想好好玩,怎麼抑制自己的貪玩?

後悔 第一,剛剛從高中公升上大一對家庭父母都開始有了一定的擺脫,沒有了父母的嘮叨,就不想努力了 第二,我覺得貪玩不是什麼壞事情,但是要明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 第三,你肯定覺得自己非常的矛盾,每次貪玩之後肯定是有想學習的,但是覺得學習很累,自己也學不進去,就放縱自己 第四,你有想好好...

為什麼一方面佛經教人 破相 ,一方面寺院裡總是佛像林立,讓善男信女燒香禮拜呢

再見神邏輯 你以為破相就是不立佛像嗎?抱歉,其實你著相了。佛法三根普被,不是光教 破相 法,著相 法門也有的。著相入學,破相畢業,不矛盾哈。因為 破相 太難學,學歪的一抓一大把,得有人教你。佛像林立,供你禮拜,就當是拜師禮吧。連這個都沒的話,普通人何來學習 破相 的機會。眼高手低可不行。什麼,你說你...

身邊的人一方面說我很優秀,一方面又說我擇偶要求太高了,怪我咯?

來說一下我的,身邊的人說我擇偶條件不高,可能比較現實了吧。現在有個168的小哥哥在追我,在讀,學歷較高,家在農村,兩個姐姐。自己覺得配不上人家,在猶豫 還有乙個190 的,獨生子,在工作,工作一般,本科一直擔任學生幹部,為人處世比較強。覺得脫單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找到彼此心生歡喜的那個人很難 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