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民事糾紛拘留當事人算不算侵犯公民基本權利?

時間 2021-11-06 16:34:14

1樓:阿丁

最不喜歡外行濫用法律術語,知道什麼叫「拘留」嗎?

問問題就事論事就可以了,不要亂編詞,這樣並不能顯得自己高明。

範例:張三吃飯不給錢,老闆李四就不讓他走。李四採取了鎖門、綑人的手段。問:這合法嗎?

2樓:端木辰寒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只有公安機關(好吧,我加上公安機關,畢竟嚴格意義上講,公安不是司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才有權利,商家無權,以任何形式限制都涉嫌非法拘禁。

但非法拘禁有前提,超過24小時才涉嫌非法拘禁罪。如果因為吃霸王餐,商家報警,在警察來之前商家不讓走,是合理合法的,除非商家採用暴力過其他非法手段傷害了顧客,可能涉嫌別的犯罪。

吃霸王餐本身就是非法行為,商家暫時不許顧客離開,等待警察,合情合理合法,否則經營秩序何以捍衛。但是如果商家沒有報警,而是單純限制顧客人身自由,則涉嫌非法拘禁,超過24則構成非法拘禁罪。顧客應當報警。

3樓:

你得說清楚,是商家把吃霸王餐的人拘留了還是商家報警後,吃霸王餐的人被拘留。如果是前者,商家構成非法拘禁罪;如果是後者,警察屬於正當履職行為。

民事糾紛,打架骨裂求法律幫助?

天鎖玄冰 蟹藥首先是派出所處理評價,個人認為並無不當,根據題主描述,是雙方互毆,在不啟動刑事程式時,屬治安問題,協商是合理的處置方式 而是否啟動刑事程式,依題主描述,對方輕傷更有權啟動,因此讓你去找對方協商,也無不當 其次是刑事責任問題,輕傷是認定故意傷害的一種情況,而輕微傷往往是不認定的一種情況,...

怎麼辨別是詐騙罪和民事糾紛?

人安合和社群 1.主觀目的不同。主觀目的是從客觀行為推斷出來的,刑法 對詐騙罪目的規定的很明確,即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民事欺詐行為一般來講是用誇大事實或虛構部分事實的辦法,藉以創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並與其訂立合同,通過履行約定的民事行為,以達到謀取一定利益的目的。由此可見,二者...

是否所有民事糾紛均適合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舉個例子

法律工作者 法律不是萬能的,最典型的,比如撫養權糾紛,子女不贍養老人,老人起訴到法院,法院可能會判子女每月負擔一定的贍養費,但是判決生效之後,可能親情就徹底斷了,老人有可僅僅每個月拿到法院判決的撫養費,子女情感方面的關懷可能不會再有了。 帝王蟹小楊和老實 不是的,沒有可執行內容的糾紛就不能靠訴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