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辨別是詐騙罪和民事糾紛?

時間 2021-06-03 19:49:59

1樓:人安合和社群

1.主觀目的不同。主觀目的是從客觀行為推斷出來的,《刑法》對詐騙罪目的規定的很明確,即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民事欺詐行為一般來講是用誇大事實或虛構部分事實的辦法,藉以創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並與其訂立合同,通過履行約定的民事行為,以達到謀取一定利益的目的。

由此可見,二者的出發點是根本不同的。

2.客觀行為不同。詐騙罪和民事欺詐不僅在主觀故意方面是不同的,而且在客觀表現方面也是不同的,其實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是相互呼應的。

(1)欺騙內容不同。詐騙罪和民事欺詐行為都虛構了一些事實情況,乙個是虛構了基本事實乙個是虛構了輔助事實。

(2)履行承諾的實際能力和行為不同。詐騙罪的行為人根本不打算實現自己的任何承諾,也沒有能力實現承諾。區分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關鍵應該是履行承諾的實際能力和行為。

(3)承擔責任的方式不同。一般來說,民事欺詐行為人本來就不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因此總是積極的承擔責任,是主動的承擔。而詐騙罪的行為人則是迫於法律的威懾,而不得不承擔相應的責任,是被動的承擔。

2樓:王小怪

區分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的關鍵是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即行為人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還是為了通過履行合同獲得經濟利益

首先,民事糾紛與詐騙罪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主要是:

1、兩者都產生於民事行為之中,並且都會有合同,無論是口頭約定還是書面的合同;2、兩者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都出現了不完全履行的情況;

3、在達成合意的過程中,一方在客觀上都存在虛構或隱瞞事實的情形。

儘管詐騙罪與民事糾紛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兩者也有本質的區別。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無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是區別兩者的關鍵所在。

如何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呢?

1、考察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有無履行合同的能力

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在一定情況下對於是否具有騙取財物的目的,有著重要意義。例如,李某以做生意為由向張某借錢,但因自己經營不善,導致全部虧損,沒有能力按時償還欠款。

2、看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有無欺騙行為

從司法實踐看,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沒有欺騙行為,即使合同未能全面履行,也只能作合同糾紛處理,不能定詐騙罪。沒有欺騙,不能定詐騙罪。但是,有欺騙也不一定構成詐騙罪。

一般來說,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行為人在事實上虛構了某些虛假成分,但是並非掩蓋其根本無法履行合同的事實,而且實際上也並未影響對合同的履行,或者雖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是本人願意承擔違約責任,說明行為人並無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故不能以詐騙罪處理。

3、看行為人在簽訂合同後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

行為人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在簽訂合同後,必然設法創造條件使合同得以履行,如果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也會願意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對方損失。無疑,這屬民事糾紛。但是,有些人在合同簽訂後,根本不去履行合同,往往是錢款一到手,便大肆揮霍,造成無力償還。

這種行動足以證明他根本無意履行合同,完全是出於騙取財物的目的。因此,應當以詐騙罪論處。

4、看行為人在違約以後是否願意承擔違約責任

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若有履行合同的誠意,發現自己違約或者對方提出違約時,儘管從自身利益出發可能提出種種辯解,以減輕責任。然而有些人在明知自己違約,不可能履行合同時,往往採取潛逃等方式進行逃避,使對方無法追回自己的經濟損失,說明其主觀上具有騙取財物的故意。對於這種人,一般就以詐騙罪論處。

但是,應當指出,對於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債,或者在雙方談判中百般辯解,否認自己違約的,一般不能認定為詐騙罪,而應當按民事糾紛處理。

5、考察行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影響合同未履行的原因不外乎主客觀兩種情況。查明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對於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騙取財物的目的有很大作用。根據中國《民法總則》之規定,合同當事人均享有合同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

一方取得權利,就必須相對地承擔相應的義務,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是對等的,如果合同當事人一方面享受了權利,而不願意、不主動去承擔義務,那麼,合同未履行是由於行為人主觀上造成的,從而說明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應當以詐騙罪論處。但是,如果合同當事人享受了權利後,自己盡了最大努力去承擔義務,然而,由於發生了使行為人無法預料的事實,致使合同無法履行。對此,應當以民事糾紛處理,不能定合同詐騙罪,因為這種情況行為人不具有騙取財物的目的。

以上情形只有全部具備才能正確區分二者的區別,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上述區別只是大致做個區分,還是要立足實際情況做進一步的判斷。但是,無論是民事糾紛還是詐騙罪,債權人都有權利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

詐騙和民事欺詐,看起來很難區分,其實要區分有一點很簡單,只要把握,是否是完全屬於虛構事實!如果是虛構部分事實,以次充好,或者以假亂真就是屬於民事欺詐,而如果是無中生有則就可能涉嫌詐騙罪。還有一點簡單的就是詐騙就是以非法占有財產為目的,不做任何事情。

就是騙錢,而欺詐是為了賺錢。這樣理解就行了。從你問題的描述來看,一般夠不成詐騙,只是民事欺詐。

這個屬於詐騙罪嗎?

淄博律師王同生 詐騙罪 淄博的王同生律師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的內容,構成詐騙罪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具備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1 虛構事實 本身無工作,卻說工作需要墊資 2 非法占有為目的 騙了錢 賭博花了,無法歸還了,無力歸還了 是否就等於 不想歸還?這裡需要進一步證據印證。3 21萬,達到了法定的詐騙罪...

信用卡詐騙罪?

郜雲律師 信用卡詐騙罪 1.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的,可以根據下列不同情形在相應的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1 達到數額較大起點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2 達到數額巨大起點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3 達到數額特別巨大起點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能否定罪詐騙罪?

公安法醫 夠不構成詐騙與在法庭上承認不承認彩禮,和辯解用於共同生活沒有聯絡。詐騙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欺騙對方,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對於本案,如果女方要構成詐騙,要有欺騙的行為,既在要你的十萬要錢的時候就是想騙你,根本就沒有想與你結婚,還要有非法占有目的,就是想通過結婚騙你十萬元據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