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00ml是電單車很火的乙個排量?

時間 2021-05-31 17:50:59

1樓:

300cc是一檔。獨成一檔。分界線。

國內300不多吧?市場環境原因,搶占小排量市場。

國外的車型300cc以下都是小型車,正常尺寸主力車型一般都在300以上,大貿進口的你找找有幾個300以下的?進口了有幾個人會買?比國內的小排量貴好多而且可能紙面配置還會低一些。

所以300以下都是國內廠家分蛋糕。

2樓:衝動是魔鬼

因為300比250更強,

這個強是從提速到極速的全面超越.

可以做到一把過.

但是車重和油耗等和250區別不大.

甚至單缸300可以比雙缸的250還更輕.

在效能一定的情況下,車是越輕越好玩的.

400和300看起來只差了100,但是實際上重量上差了很多,使用感受上乙個是入門級,乙個是中等排量,

入門級的最大好處就是好控制.

碰上路好車少,還有機會全開油門一下下,

400級的在國內的道路上基本上是不敢全開油門的.

短時間都怕翹頭.

3樓:Dr.Motorrad

幸福是幻覺,廣告都是「慾望量販」。

2023年的全球電單車製造業資料,MCD提供的如下:

Considering the CC-Class segmentation,the range between 51-125cc is by far the largest in the market, counting near 70% of the total, followed by the 126.250cc at 24.8%.

The cc-class mix changes when considering only the ATVs or Motorcycles segments

歐洲最大的預期增長市場,依舊是51-125 cc,也就是A1級別。

包括剛剛結束的Dnnerstag車展之後的宣傳趨向,也證實了這點。

日本本土的消費趨向,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的官網也不難看到:

Spring Scooters Fair、「原二生活」,這才是柴公尺油鹽的實際生活。

至於左邊的「CBR1000R」,只是購物中心入口的宣發……

亞洲的新興市場印度,早就被各個巨頭滲透了。

Kawasaki直接在印度鋪了個廠,14年就A2級650直出

2023年,乾脆A級直出達成。

Kawasaki opens new 2-wheeler plant in India; Starts assembly for its 1000cc superbikes (Ninja1000)

至於奧地利和慕尼黑的那點小打小鬧,忘了吧……

這就是國內普遍當段子的「三哥」,「幸福是幻覺」還不明白麼?

為什麼會有「300很火」這種錯覺?

電單車的廣告、周邊,和電單車本身,哪個最便宜?

從2016開始,中國市場的消費法規已經開始調整。

包括2023年的「電動新標」和2023年中的一系列「靴子」。

國際消費最大的A1級,在國內被預留給包括電動自行車的EV瓜分。

目前倖存的製造商們,不可能感知不到生存危機。

問題是,想往A級跳,也得有雙大長腿……

在國內文化匱乏的情況下,推動一場新的「道路戰爭」他們能想到的戰術是什麼?

還是廣告。以上。

為什麼是哈雷電單車占領了摩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榮耀ROSE 哈雷文化中給國內騎車的人最好的一點是可以彰顯自我,另外哈雷電單車出行講究的是團隊,秩序,這點是國內車友缺乏的,馬路上騎車太不守規矩。學習哈雷文化中優秀的地方為我所用,讓中國的機車文化更進步 kolecenter 作為非哈雷車主,我想說如果你買過真皮的皮衣,肯定會對它印象深刻,貴 嬌氣 ...

為什麼很多人春運期間選擇騎電單車而不是火車?

謨詰 我這麼跟你說我老家在寶雞地下乙個縣,回家我一般先到西安或者寶雞,然後轉車到縣里,縣里到我們村里的車,等的時間太長了。從地級市到縣里,縣里到村上,可麻煩了。 天天天天晴 電單車並不僅僅是回家的工具,回到老家之後靠著電單車也可以走親訪友或者帶著家人小孩出去玩。本人工薪家庭,家庭條件不算差。父母在外...

為什麼那種聲音很吵的電單車屢禁不止???看著都心驚膽顫!?

工地少年與磚 鬼火少年太多了 大街上那種改了拔了消音閥的人太多了,這種人我是真的特別討厭,我恨不得把他們的腦袋擰下來放排氣筒裡全天二十四小時轟油門讓他們感受一下炸街是什麼感覺。 偉森 因為窮,花幾萬弄輛摩托,再花幾千改一下,雖然沒有超跑的外觀,但擁有了超跑的聲浪,這就是二逼屌絲的青春。如果這些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