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打仗軍陣很重要?

時間 2021-08-12 18:26:25

1樓:龐公尺

陣型有多重要?陣型的好壞會關乎一場戰鬥的勝敗!

在冷兵器時代,軍隊作戰時並不是一窩蜂的亂糟糟的衝上去,而是百人一隊的排列整齊,隊形後面有一排鼓手,按百夫長的命令依照節奏敲擊軍鼓,士兵則按照鼓點節奏一步一步前進,這就是擊鼓而進的意思。很多古裝電視劇集都是不對的。

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

第一、利於軍官的指揮,使軍官的命令更容易傳達;

第二、利於統一行動,使隊伍的攻擊更加密集,使防守更加嚴密;

第三、如果隊伍前面的士兵害怕了而往後退,就會被後面的士兵殺死,所以在整齊的陣型中,這樣做不容易渙散軍心;

第四,處於陣型後面的百夫長不僅要指揮戰鬥,還要觀察士兵的功過,在整齊的陣型中更容易觀察,使得賞罰更加分明;

第五、整齊的軍陣能更好的培養士兵的紀律性,也讓士兵不容易譁變;

第六、整齊的軍陣使部隊看上去更有威嚴的士氣,相對於亂糟糟的部隊,首先在士氣上就壓了一頭,而士氣對於作戰部隊而言至關重要。

當然,並非陣型嚴密整齊就一定能打勝仗,但嚴密整齊的陣型可以將人類的組織能力發揮到極致,從而發揮出每個士兵最大的功效。

2樓:映月思筠

古代打仗軍陣的確重要,現代作戰同樣也需要佇列隊形,原因如下:

首先,軍陣本質上是一種組織,一種通過科學合理的配置讓戰鬥力發揚的組織,就像打籃球、踢足球,有各種陣位和不同隊型,否則就是一窩蜂地亂打亂踢。最早的足球比賽還真是10個人圍著對方龍門踢的,後來發現留1~2人做後衛保護龍門,然後傳球給前面8個人,勝算更高,逐漸演變出其他陣型配置。打王者榮耀也要有刺客、肉坦、射手、法師,對應上單、中路、下路、打野、輔助,打野切對方後排,肉坦保己方輸出,輸出用技能乾掉對方英雄,各自發揚自己的作用,為團戰勝利提供保證。

《司馬法》說「長以衛短,短以救長」,通過遠戰兵種(如弓弩手)與近戰兵種(如長矛手、陌刀手)的合同作戰,在不同距離都給予敵軍以殺傷,互相彌補不足,最後消滅敵人。也可參考戚繼光鴛鴦陣的盾牌、狼筅、長槍(矛)、長槍(矛)、鏜鈀互相搭配,鴛鴦陣(直陣,即縱隊)可變三才陣(橫隊),再變小三才(更小的橫隊作戰單位)。

其次,軍陣的作用有利於在應對不同情況的時候保持秩序,並且繼續發揚戰鬥力。

中國古代最基本的陣型有5種:方、圓、曲、直、銳。方陣是能攻能守的穩健陣型;圓陣主要應用於防守,尤其是面對敵人從多個方向向我襲擊時使用;曲陣其實就是橫隊,一字橫開的陣型有利於將所有兵力同時投入戰鬥,並且包圍敵人,但展開後不利於指揮;直陣是縱隊,縱隊利於行軍,也利於指揮,能投入的戰鬥正面卻較窄,有很多兵力無法發揮戰鬥力;銳陣利於進攻,特別是突破型別的進攻。

所以,行軍時候可以用直陣(縱隊),若遭遇敵人而情況又不清楚的時候,則應轉換成方陣(地形適用下);若敵人立足未穩或處於劣勢,地形又開闊適合展開兵力,則可轉換成曲陣(橫隊),去包圍殲滅敵人;若敵人已經做好了準備,雙方又必須一戰的情況下,可以用銳陣來衝擊粉碎敵人正面;若處於敵人幾路襲擊的危險中,可組成圓陣來應付威脅。

再次,各種軍陣之間的變換方式是有規定的,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做到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轉換適當的陣形,否則在實戰中非常危險,如果缺乏訓練,走位混亂,就不戰自敗了。

最後,因為古代的冷兵器作戰特點,集中兵力進行密集配置是常規模式,所以軍陣這種組織是必須的。像西方的多立斯方陣、馬其頓方陣等。

雖然岳飛曾說過:「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過,這是針對宋朝將領出征,皇帝親賜陣圖這種呆板的打仗風格來說這話的。

作戰的確時刻保持靈活性,能隨時應變。所以,北宋《武經總要》就批評李荃著作的陣圖不知變,只能死板按書排出來的,就是只能排陣,不能變陣,沒有實戰意義。

須知打仗還如同戲劇一般,輪番上陣,「你方唱罷我登場」,前後呼應,迭戰而前的。因此,軍陣的作用就是避免一窩蜂的無效操作,使各人員兵器配置得到最好的優化,並且各陣位井井有條地應對各種作戰。

3樓:克勞德莫奈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戰爭是關係國家興亡盛衰的大事,軍隊是贏得戰爭的重要力量。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很多兵家著書立說講行軍列陣,他們認為結軍陣是對各兵種有效組織,最大限度發揮戰爭力量的手段。

西漢武帝之前,漢人戰爭主要用戰車+步兵+弓弩手的組合方式,類似現代戰爭的步坦協同、步炮協同,優點是梯次攻擊,能把攻擊力發揮出來;缺點也很明顯,機動性差,面對草原騎兵部隊往往追不上也跑不掉。

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的成功在於,漢人騎兵受兵法戰陣理念影響,組織紀律性比草原騎兵要好得多。雖然草原戰士弓馬嫻熟,但都是部落制,戰爭時候臨時集合,紀律性比較差。面對漢家騎兵部隊的集團突擊,往往被衝的一哄而散。

到唐代唐軍的軍陣水平可謂是到達巔峰,重甲騎兵、輕騎兵、重步兵、輕步兵、長槍兵、陌刀手……混合編隊,類似於現代機械化混成旅,攻守兼備。50人一大隊,每個兵種有自己的位置,打仗對唐軍來講變成了一種流水線作業:弓弩手放箭,重騎兵衝亂敵陣,輕騎兵反覆收割,遇敵衝陣,長矛兵陌刀兵結陣抵抗等等。

後世蒙古大軍的輕騎兵戰法,明清結合火器的戰法,都是在吸收前人陣法基礎上改良來的,只是用什麼陣法要看手裡面有什麼樣的牌。

4樓:遊學者panda

瀉藥但是個人也不是很了解,只能說是略有興趣而且私下想過,算是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中國古代,大多數朝代的士兵都不是完全脫產只進行軍事訓練的士兵,再加上思想上的差距,因此對比起現在的士兵從紀律性上是不如的,因此把士兵分行伍便於指揮,行伍組成軍陣,軍陣也不完全是方方正正的陣,《孫臏兵法》有十陣,適用於不同場景,但不管怎麼說,如果沒有陣型,也就無有指揮了,那麼作戰就變成了一堆人呼啦啦往前衝,也就無所謂將領了,這樣的作戰是明顯不行的。題主問為什麼軍陣很重要,因為沒有軍陣就沒有指揮了。

所以其實題主要問的是為什麼指揮很重要,個人認為這就有多種原因了,比如指揮者能夠顧全戰場大局,如果沒有指揮,士兵各自為戰作戰效率會大幅下降,比如有了軍陣士兵就有了士氣保障感覺上和各自為戰是不一樣的等等..

個人只想到了這些,希望對題主能有幫助

5樓:天天洗

參考排隊槍斃。和火力投射量有關。單發步槍排隊槍斃,彈倉步槍輕機關槍小炮擲彈筒,散兵時代。

半自動突擊全自動誰見過這種部隊玩密集衝鋒的?除非彈盡糧絕玩刺刀衝鋒,英軍玩過一會,防禦方全軍覆沒

6樓:Alex

就像學校開大會,你需要一定的隊形這樣才能有序的進場和退場。

陣型的基本原理和這個是一樣的。

這玩意不僅僅是古代重要,現代也是重要的。

只是人家不叫八門金鎖陣,而是叫XX戰鬥隊形而已。

古代打仗的陣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陣型很重要,但不是什麼神器,除了要發揮不同兵器兵種的功效,還得保障己方少犯錯誤。不僅僅是戰鬥布陣,也包括行軍途次各個部分的前後策應,發一段1703年清軍在苗疆行動的命令供參考。內容簡單,不過圖畫的不甚明了,因為地形破碎,實際各營駐地是錯落布置的,前後是個相對形勢,不是圖示的一條直線。大意為 第乙個區...

古代打仗為什麼會缺少糧食?

一一溷一一 為什麼會缺。兵未動糧草先行。大型的戰爭兩軍對戰,不是正面遇到了硬懟過去。自孫子後打仗不僅僅是明面上的陣戰。還有後方的襲擾。雖然不可能成功,但是每次襲擾都會對糧草進行一定程度的破壞。跟舊時代歐洲和游牧民族不同。古代中國打仗糧草是非常繁重的。失去了糧草,想再從後方調集,還需要徵集大量的民夫,...

古代打仗時將軍為什麼不容易死?

因為一般不上陣接敵,將是兵的膽,一旦出意外,對士氣打擊很大的。就算想上,親兵護衛也不會讓他上的,一旦將軍死了,所有親兵護衛都要被砍頭。 風雲風狂的雲 古代將軍坐鎮中軍,那裡是全軍最安全的地方,幾萬 誇張 個人保護乙個人,就連諸葛亮這種文官都受不到傷害,何況將軍?將軍單挑我認為是有的,打仗都是從心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