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文天祥?

時間 2021-05-05 11:27:05

1樓:能否記得

太喜歡了,真的,太喜歡他了

最喜歡的三位歷史人物裡,其他兩位都是毀譽參半,只有他是白玉無瑕他是正氣歌裡所有英烈的集合體,是零丁洋上堅不可摧的忠魂,是南宋最後的脊梁,是指南針上的磁石

「彩雲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永遠的浮休道人

p. s 這是《文天祥千秋祭》裡的一段話

2樓:「已登出」

只能說文天祥在牢中拖了幾年時間都沒自殺,不如與元不共戴天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相當僥倖了。若是做了元臣以示反覆,或忽必烈最終同意了文天祥為遺民做顧問的請求,那就是另外乙個故事了。

3樓:

文天祥是宋末名臣,他之所以給後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不朽的形象活在後人心目中,無外乎兩個字——「氣節」。他並沒有做出多麼傑出的成績,但自始至終,他也未曾做過一件玷汙民族品格之事。在氣節的影響下,他擁有了強大的精神戰力,以乙個文弱書生的身份積極抗元;在氣節的影響下,他誓死不降,留下了千古美名。

氣節,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心中最重要的信仰。這種信仰來自於他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來自於全社會崇尚儒家文化的環境,來自於內心深處乙個偉大而自由的靈魂對生命意義的全部思考。古往今來,關於「氣節」的詩詞歌賦文史著述很多很多,不勝列舉。

氣節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影響著中中國人,也漂洋過海,影響了外中國人。

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氣節之體現,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得小時候看抗日的影視劇,總要聽到「玉碎」二字,不是很清楚其含義,後來才知道是日本士兵作戰被殺或戰敗自殺的代稱;長大了開始念書,了解到一句古文叫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那一剎,深深體會到了日本這個強大的敵人,到底在古代中國那裡獲得了一些什麼。

誠然,國家危亡之際,不同的將領有不同的對敵之策,難免因為政見不同而互相攻訐。在這種時候,氣節就是號召大家求同存異、團結一致的催化劑。堅持民族利益最大化原則,以這個為前提,去積極取得共識,形成合力,便顯得名正言順許多——氣節,不僅僅是個人選擇的價值觀,更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自我道德約束。

然而到了今天,氣節兩個字卻被某種看不見的力量妖魔化了。變得不再那麼神聖莊重,讓人誓死追隨,反而會被冠以「食古不化」的迂腐之名。很多很多的英雄,被醜化、被歪曲、被嘲笑、被戲說。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敵人們十分清楚,想要消滅乙個民族的凝聚力,先從毀滅他們的英雄開始。讓他們的英雄暗不見光,讓他們的英雄隱於塵土,讓他們的英雄面目全非……他們不再供奉自己的英雄,他們便一步步失去了正常的民族三觀。

他們變得毫無下限,什麼都可以做。

因此,如何對待民族英雄,關乎民族性格的恢復、養成和保持,從長遠來看,直接決定了乙個民族的未來走向。

沒有不存在英雄的民族,只有不珍惜英雄的民族。

4樓:fpx768

文丞相道德水平極高,忠義堪稱千古文臣典範,詩文寫的也很好,道德境界正如所寫的《正氣歌》。因為受時代所限,沒有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方面的記錄,但這方面是可以學習的。考慮到文丞相殿試寫策論奪魁,不能排除這方面理論能力很不錯的概率(經驗可以積累)。

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軍事指揮能力不行,但軍事能力對文臣來說是加分項,不是必選項。可以說文丞相生於盛世,大概率成一代賢相。

5樓:鹽選推薦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別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理宗寶佑四年(1256 )狀元及第,這年剛滿 20 歲。弱冠之年,蟾宮折桂,誰不認為他有極光明的政治前景,怎奈南宋王朝已是風雨飄搖、朝不保夕!

開慶元年(1259),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逃跑。由於他位高權重,大臣們對這種不思抵抗、聞風而逃的投降政策,不敢置一辭。文天祥卻力主抵抗,為了消除這種投降論調的消極影響,上書請斬董宋臣以振奮士氣。

怎奈人微言輕,他的正確意見不被朝廷所採納。眼見救國無望,他只好棄官回家。當他再被任用的時候,又受到投降派賈似道的排擠,被罷官歸里。

直到度宗咸淳九年(1273),文天祥才被起用為湖南提刑。第二年,改任贛州(今江西省贛州市)知府。恭帝趙顯德祐元年(1275),元軍以銳不可當之勢大舉南侵。

文天祥積極響應朝廷「勤王」的詔令,在贛州起兵,幫助朝廷抗敵。四方豪傑聞風響應,很快聚眾萬人。文天祥散盡家財,充當軍餉。

八月,率軍入衛京師臨安(今浙江杭州市)。

為了清除隱患,整肅抗敵力量,他上書請求誅殺通敵內奸呂師孟(時任兵部尚書);為了統一部署,便於防禦,他建議把天下分為四大戰略區。遺憾的是,這些正確意見都沒有被朝廷所採納。恭帝只是任命他為平江(今江蘇蘇州一帶)知府。

當文天祥到達平江的時候,元軍已攻陷了常州(今屬江蘇),獨松關(在浙江省安吉縣東

南 45 裡)頻頻告急!在這危急關頭,朝廷下令召文天祥入衛京城。德祐二年(1276 )元月十九日,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使統率諸路兵馬,可是這時候,元軍以凌厲的攻勢進駐臨安城北的高亭山,距城僅 30 裡。

兵臨城下,「戰、守、遷皆不及施」(《指南錄後序》),已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平日裡那些竊據高位,為了排擠他人動輒巨集論滔滔的縉紳士大夫們,「萃於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乙個個惶惶然不可終日,拿不出丁點兒主意來。宋帝只能向元軍請降。

文天祥為了紓國難,臨危受命,辭掉丞相職務,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毅然身入敵營,與元軍談判。

他初到元營的時候,大義凜然,抗辭慷慨,元軍將帥十分敬畏。怎奈這畢竟是「城下之盟」,再加上呂師孟、賈餘慶這些叛徒、內奸不惜犧牲國家民族利益,從中構惡陷害,元軍也憑藉強大的軍事優勢,竟然背信棄義地悍然把文天祥羈押北上。文天祥本來想以身殉國,為了尋求抗敵救國之策,只好隱忍以行。

當船到鎮江的時候,他終於找到機會,從戒備森嚴的敵營中逃脫。這時候,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文天祥冒著九死一生,風餐露宿,終於輾轉到達福州。

端宗任命他為右丞相,招募將士,再次起兵抗敵。文天祥進入汀州(今福建長汀縣),轉戰福建、江西,收復州縣多處,一時豪傑多起兵響應。景炎三年,趙昺即位,改元祥興元年(1278),加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

十一月,文天祥進屯潮陽縣(屬廣東)。十二月,走海豐(今屬廣東)。怎奈敵我兵力懸殊過大,元將張弘範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嶺(海豐縣北二里)兵敗被俘。

第二年正月,元軍為了向南追擊逃亡至崖山的帝昺,把文天祥羈押舟中,當航船行駛到珠江口外零丁洋的時候,文天祥回思往事,感慨萬千,於是寫了一首詩《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樓:貓吃魚的蝦

文丞相千古。每一次在華夏傾頹之時,總有那麼一些人勇敢的站出來用生命和熱血為這片土地流盡最後一滴血。正因為有這麼一群人,才能讓我們這些後人知道什麼是廉恥,什麼是氣節,什麼應該堅持、什麼應該唾棄。

歷史終究是公正的,文天祥萬世流芳,小子敬服。

7樓:東坡門下走狗

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留取丹心照汗青,有遠比死更令人難受的。

8樓:

強行來回答一波。

不敢評價,不配評價。只想說:中華民族的脊梁就是文天祥這樣的人一節一節拼湊起來的,有他們帶起來的浩然正氣,從古至今才有那麼多人為了國家而奮鬥流血。

沒有王侯將相,中華民族毫無損失,沒有這些人,中華民族站都站不直。

9樓:琪公主

我愛歷史,也是歷史專業,但敬重的人不多,文天詳不僅僅是為數不多敬重之人,而是我超級敬重的人,20歲中狀元,40歲任將相。而過零丁洋,正氣歌,無不代表著他的氣節和錚錚鐵骨。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文天詳是乙個為大義而生,為國家而死的英雄,身雖死,氣節猶在。頭已斷,正氣長存。

履善公長存於天地。

分割不要和我說他想出家不死的話,不要噴這些,文天詳在我心中是完美的,你們所有噴子做不到,我也做不到,噴乙個為國盡忠之人,你們於心何忍。

10樓:溫良恭儉袖藏刀

文天祥的確是骨鯁忠臣,民族之楷模,可是文天祥為的是一國還是一姓,抗元可保南宋江山國祚延續數十年,可是於天下百姓何益?宋元對峙間,有多少不義戰,有多少場坑殺?多少座城池被屠盡?

有多少人相食母販兒父烹子?士子,貴族,權臣,武夫,乙個個粉墨登場,即便身死,大多仍算是在青史留名一兩筆,可太多只是想做溫飽太平犬的亂世人,死就死了,連本該清明燒香的後人都一併死絕。歷朝歷代的名臣君子,多少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晨起忘故鄉,千般努力,留下了青史不朽英名,帝王美諡,往後文人皆泣其壯烈,可是那路邊的百姓朽骨當與誰哭去?

11樓:

文丞相,一代儒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係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闢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12樓:馮慶

馬千里《詩傳·宋詩傳(下)》之文天祥

花馬千里

昔者,劉勰有文情之辯。若夫以文人自視,一字不成,惶恐終日。惴惴乎雕文琢辭,栖栖然搜腸敲骨,然後結社鬻聲,刊行釣世,互稱大家,於是皆為妙手。

此為文造情者也;至若以天下為命,躬肩天道,畏天憫人。坦坦然錦衣玉食,蕩蕩乎發之性情,然後如鯁在喉,吐而後快,詩成而止,豈以風雅為意。此為情造文者也。

杜聖曰:「文章憎命達。」發之腑肺,泰山難當其勢;文公曰:

「人生自古誰無死。」光耀千古,日月不掩其華。故曰,未文而文者,其文也;未詩而詩者,其詩也。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①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②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③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

【注釋】①起一經,起自明經取仕,言以精通一種經書進士及第事。四周星,四年間。言入仕至勤王。

②言家國破敗,身世隨波。③惶恐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贛江之險灘。文天祥兵敗,妻子兒女被俘。

乃經惶恐灘撤赴福建。零丁洋,即伶丁洋,在今廣東省珠江口外。文天祥兵敗被俘,囚船曾經零丁洋。

④汗青,古代烤簡去溼,使水分如汗滲出,以便書寫並防蟲蛀,稱汗青。後以汗青指著作完成,此指史冊。

君降而臣未降,國滅而相不滅,家破而心難破。時兵敗潮陽五坡嶺,被俘押至敵營。張弘範以禮待之,請信招降張世傑,乃出此詩以明志。

張弘範感其仁義,解送京師。降帝舊臣,妻兒元廷,勸降不移其志,凡四年,從容殉國。人雲照汗青者,青史留名也。

非也。記其事,史冊乃有光芒,欲使後人讀之而不恥也。

《宋詩·文天祥傳》:「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像,皆諡「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未忘初心,求仁得仁。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後改名天祥,改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

今江西省吉安市(時江西吉州廬陵)人。世宦之家,自幼錦衣玉食。性豪華,平生自奉甚厚,聲伎滿前。

理宗寶祐四年,二十歲狀元及第。父喪服滿,經寧海軍節度判官,公升刑部侍郎。以政見不和,屢貶屢遷,自請致仕。

時年三十七歲。

後起荊湖南路提刑,遷贛州知府。時長江告急,詔命勤王。乃傾賣家產,聚眾萬人,拱衛臨安。

德祐元年,兵敗常州,退守餘杭。以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營,被扣留,幸逃脫。兵退南嶺,於潮州被俘。

京城淪陷,全家被俘,老母病死。

有詩五古《正氣歌》,七古《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皆悲憤慷慨之作。又有《六歌》,其詞曰:

◎六歌有妻有妻出糟糠,自少結髮不下堂。

亂離中道逢虎狼,鳳飛翩翩失其凰。

將雛一二去何方,豈料國破家亦亡,不忍舍君羅襦裳。

天長地久終茫茫,牛女夜夜遙相望。

嗚呼一歌兮歌正長,悲風北來起彷徨。

有妹有妹家流離,良人去後攜諸兒。

北風吹沙塞草悽,窮猿慘淡將安歸。

去年哭母南海湄,三男一女同噓欷,惟汝不在割我肌。

汝家零落母不知,母知豈有暝目時。

嗚呼再歌兮歌孔悲,鶺鴒在原我何為。

有女有女婉清揚,大者學帖臨鐘王,小者讀字聲琅琅。

朔風吹衣白日黃,一雙白璧委道傍。

雁兒啄啄秋無粱,隨母北首誰人將。

嗚呼三歌兮歌愈傷,非為兒女淚淋浪。

有子有子風骨殊,釋氏抱送徐卿雛。

四月八日摩尼珠,榴花犀錢絡繡襦。

蘭湯百沸香似酥,欻隨飛電飄泥塗。

汝兄十三騎鯨魚,汝今知在三歲無。

嗚呼四歌兮歌以籲,燈前老我明月孤。

有妾有妾今何如,大者手將玉蟾蜍,次者親抱汗血駒。

晨妝靚服臨西湖,英英雁落飄璚琚。

風花飛墜鳥鳴呼,金莖沆瀣浮汙渠。

天摧地裂龍鳳殂,美人塵土何代無。

嗚呼五歌兮歌鬱紆,為爾溯風立斯須。

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識桃李春。

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風隨我鐵馬塵。

初憐骨肉鐘奇禍,而今骨肉相憐我。

汝在北兮嬰我懷,我死誰當收我骸。

人生百年何醜好,黃粱得喪俱草草。

嗚呼六歌兮勿復道,出門一笑天地老。

不讀《六歌》,只知其凜然正氣,未知其俠骨柔腸。每歌首句皆用疊字,如泣如訴,一唱三歎。結句歌正長、歌孔悲者,又如《詩經》之聯章復沓。

敘議興比,交錯用之,隨情走筆,全無刻意之處,而警句頻出。可嘆「我生我生何不辰」,終是「出門一笑天地老」,於兒女情長中,見其凜然之氣。

北宋未嘗統一,南宋益為偏狹。邊外狼視,稱臣俯首,豈能安側。初有隱憂,後有實患,故有宋以來,全無昂揚之氣。

宋詩冷靜沉思,尚有強國氣度。後之漸入卑弱,巧思明麗,拍案稱奇,亦不足完其氣格。《過零丁洋》悲壯豪邁間仍有書卷氣,而《六歌》則宛轉悱惻其表,悲壯豪情其裡,噴薄而出,一無筆痕。

於宋亡之際,忽有自抒江、撼人心脾又意象完備之力作,其兩宋之壓卷乎。然則,文天祥豈自視詩人者乎。

知乎專欄

如何評價文天祥出使元營

書生 沒能力,沒才華,就不能愛國了嗎?更何況人家文丞相可是狀元,生不逢時罷了,就南宋末那個局勢,打不贏,苟不住,怎麼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已比有些清談者高尚千萬倍。 無聊玩家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每次看到文天祥三個字,總會想到這句話,腦海中會浮現一道身影面南受戮,還有那崖山...

如何評價俘虜文天祥的張弘範?

小白 張弘範,他不是漢族,他是華夏族的一員。因為漢族是近代才出現的。漢朝華夏族的活動範圍很廣,華夏族是乙個龐大的族群,漢族只是其中最大的乙個分支,因為漢族是近代才出現的。唐朝華夏族通過自身的吸引力,又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漢唐都控制過漠南,因為當時的生產力不夠,無法進行全民教育,導致地方語言和地域文化產...

為什麼我覺得文天祥是近代人

可能是中國歷史太長了吧 個人感覺,唐就是分界線。剛開始學詩就是唐詩,誰小時候沒看過 西遊記 唐僧開口就是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 唐朝的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唐,唐,唐,唐 唐之前的就感覺遠了好多,比如南北朝,唐之後瞬間近了很多 瀉藥,我有過一段時間有這個錯覺,因為我把譚嗣同和文天祥弄混過。其實主要是弄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