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打袁紹?

時間 2021-05-31 12:22:22

1樓:徐龍眼

在曹操二次東征陶謙,被後方的張邈和陳宮大規模叛亂,導致曹操失了兗州的時候。

這個時候袁紹給曹操傳訊息:

「孟德啊,你都只剩下三個縣城了,聽說蝗災又起,你和呂布對峙又缺糧,不如直接跟著哥混吧。把你妻兒送來鄴城,我給你派兵送糧。」

三國志武帝紀:「秋九月,太祖還鄄城。… 於是紹使人說太祖,欲連和。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止太祖,太祖從之。」

曹操說,我把你當兄弟,你要我妻兒。

袁紹說,我把你當小弟,你妻兒都不肯送來,就許。。。

以上是玩笑。

因為官渡之戰太有名了,而恰恰在官渡之戰前一年的一些事情大家往往忽略。

三國志有記載

四年春二月,公還至昌邑。張楊將楊醜殺楊,眭固又殺醜,以其眾屬袁紹,屯射犬。夏四月,進軍臨河,使史渙、曹仁渡河擊之。

固使楊故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自將兵北迎紹求救,與渙、仁相遇犬城。交戰,大破之,斬固。公遂濟河,圍射犬。

洪、尚率眾降,封為列侯,還軍敖倉。以魏種為河內太守,屬以河北事。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在幹嘛,這個時候正是攻打公孫瓚的關鍵時刻。

曹操跨河進攻河內,直逼鄴城。

你可能以為我在說笑或者陰謀論,這個判斷是寫在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中的

往者伐鼓北征公孫瓚,強寇桀逆,拒圍一年。操因其未破,陰交書命,外助王師,內相掩襲。故引兵造河,方舟比濟。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

袁紹在攻打公孫瓚的關鍵時刻,曹操在抄袁紹的後路。

拋開爭霸天下這種巨集偉的命題,我把你當兄弟,你把我當xx的行為,當然要打了。

2樓:舊時豔陽

曹操手裡有漢獻帝,可以以天子的名義發號施令,這讓袁紹很不爽。袁紹滅了公孫瓚以後,就把矛頭對準了曹操,有了以後的官渡之戰。

3樓:張小拿

竊以為不是曹操要打袁紹,而是袁紹需要開戰南下,一統中原;曹操不願投降,決定放手一搏。其實當何進、董卓這種三國前期的超級大佬滅亡後,獻帝/朝廷就成了乙個遺產被家奴(地方豪強)霸佔的俏寡婦。袁紹、曹操只不過是又玩起了年少時候的「英雄主義」遊戲——搶寡婦、打家奴、奪遺產。

寡婦就乙個,遺產就那麼多;寡婦不能鋸了開,遺產只想獨自吞。姜文曰:「乙個土匪遇上乙個惡霸,多簡單的事兒(開打唄)!」

4樓:董安于

首先,官渡之戰是袁紹引起的

其次,兩人同處中原地區,互相忌憚。就地理位置而言,曹操是袁紹南下的障礙,而曹操也總擔心袁紹在他對南方作戰時偷襲他。這就像五代末,趙宋與南唐的關係,所以趙匡胤才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5樓:佛丁

因為曹操是要統一天下的呀,袁紹又是當時天下第一大軍閥,這就相當於曹操的絆腳石。

袁紹覺得曹操越來越勢大,以後肯定對他是個威脅,曹操為人又詭計多端,也是想要把他消滅掉

後來就有了官渡之戰以曹操險勝而終

6樓:溯渝

這就跟你玩遊戲一樣,到了某個級別,原先的資源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求,你需要更多的資源發展,來打出更豪華的裝備。這時候有個boss擋住了你的路,你滅還是不滅?不論是曹操還是袁紹都是這個道理。

至於從政治、經濟、人物性格啥的分析這個太麻煩了,就不一一贅述了。最後,不是本初哥哥先打孟德弟弟嗎?

7樓:月神覺醒

這個問題其實準確來說,應該是他們兩個B為什麼要互掐。

袁紹曾經打算擁立劉虞當皇帝,也就是說,從他的角度來看手上有個皇帝肯定不會是壞事(劉虞作為乙個很有名望的宗族,總歸比兩個小孩子難掌控,但這樣袁紹都能接受)。那為什麼西涼軍內訌了之後,他沒有選擇迎回皇帝呢?原因很簡單,實力的變化,在這個時期,袁紹的勢力迅速膨脹,他認為自己有很大可能統一天下,那何必請來一尊佛供著呢。

再從袁紹,袁術兩兄弟在大亂開始後的操作來看,對比同樣世出名門的楊家,可以看出袁家在很早以前就看出天下必將割據,而袁家的目的多半不是中興漢室。

反過來看曹操,作為當時名義上皇帝的勢力代表,包括其政治團體內部也吸收了一部分忠於漢室,意圖復興漢室的人,從這個角度來看,曹操和袁紹在當前階段代表的勢力就是相互對立的,這是立場的矛盾。

再從地理位置上看,袁紹在擊敗了公孫瓚之後,基本已經將當時人們意義上大漢的東北方向全部掃清,他的目的是統一天下的話,那麼此時他最大的敵人就是盤踞在兗州、徐州一帶的曹操,且因為西涼軍的原因,長安洛陽此時已經破敗不堪,相比之下,戰亂較少的山東一代,自管仲重商開始,一直是中華富庶之地,無論是利益還是擊敗強敵考慮,打曹操都是更優的選擇。

曹操這邊同樣沒有選擇,往南是長江天塹,荊州劉表經營多年,且地形複雜,同樣難以攻打,而當時的中國北方之地富庶於南方,所以曹操同樣利益上、戰略上都會更偏向於一統北方。

不知道題主玩不玩Continental風雲4,安利一下,舉個裡面的例子,就是二者互相將對方的所有土地設為了重大戰略意義土地,同時互相宿敵,這種情況總歸要分個勝負的。

8樓:英雄本色

就三國地緣政治來講曹操堵住了袁紹南下發展之路,所以只有擊敗曹操袁紹才能繼續發展。位於曹操北邊的強大的袁紹成為了曹操發展的一大隱患,因為曹操一旦先向其他方向進攻袁紹就能在背後偷襲曹操,所以只有先擊敗袁紹曹操才能放心發展壯大。

9樓:伏地魔本魔

曹操好比乙個選秀節目參賽者(當然選手將面臨之殘酷性甚於選秀比賽千倍、萬倍)最起碼真正的選秀比賽即使出局也毫髮無損而曹操之流卻要賭上自己甚至整個家族的腦袋!比起何進、丁原、董卓等拉開群雄逐鹿大幕卻匆忙領取了盒飯的角色——曹操還算有幾分在亂世重頭戲裡的挺住僥倖!

這檔「綜藝選秀」也要經歷海選、預賽、半決賽、決賽這般連番淘汰;最為殘酷者莫過於海選階段(曹操不是考慮怎麼擴大經營而是得擔心辛苦積累之本錢不會被騙光)有幾次他真是輸得快渣也不剩……慶幸曹操有主角光環籠罩最終否極泰來、遇難呈祥。

當然光靠曹操及其團隊之綜合能力也無法取得「中原霸權爭奪」之參賽資格;好比兗州一役假設臧洪、袁紹都幫助呂布往死裡整曹操那麼他肯定也叫作劫數難逃。曹操的成功之處便在於他有效避免在無規則競爭當中展開兩線或者多線作戰!

例如他跟袁紹長期穩定的形成合作關係才令彼此都可以遵照預案去發展、壯大本集團的勢力(無規則競爭就是敵我關係瞬息萬變;預計不到明槍暗箭源自何處!)袁紹、曹操卻合作到各自掠奪冀、青、幽、並跟兗、徐、豫、司才決戰官渡。

回到問題曹操為什麼要打袁紹……因為袁紹當時之體量便注定他不會如同張繡、劉琮、張魯那樣被說客的三寸不爛之舌折服而團結在以曹丞相為核心之大漢朝廷周圍——反之亦然!曹操打袁紹是出於個人、部屬、家族以及社稷的前途、命運之走向必須通過武力方式抉擇!

10樓:江左蘇景瑜

袁紹有句MMP想要吼出來。

官渡之戰是袁紹發起的戰爭,曹操有得選也不會和袁紹開戰,有多少勝算曹操心裡有數,袁紹心裡也有數,所以袁紹要打了(至於十勝十敗這種無才無德的馬屁精拍的馬屁就不要當真了,曹操自己都不一定信)。

袁紹雖然在戰爭初期連敗了幾次,但確實不痛不癢,官渡之敗也無損大局,畢竟官渡之後袁紹還能優哉遊哉地四處平平亂,如果不是死得太是時候鹿死誰手還是未知之數,畢竟他死後河北百姓還是非常哀痛。

簡單說,根本不是曹操要打袁紹,而是袁紹要打曹操。乙個無聊的問題。

為什麼袁紹曹操部下都一致確認,袁紹兵多,曹操兵精?兵精與不精是如何判斷的?精兵又是怎麼練出來的?

都打起來了還判斷不出對手軍隊質量和人數的話,說明將領謀士嚴重失職。將領可以觀察對方軍隊的旗號陣列,並通過間諜情報判斷對方戰鬥力。像司馬懿這種老手看到諸葛亮軍隊留下的營地就知道對方不簡單。至於練兵,其實古代練兵方法大同小異,士兵的質量主要就是勇氣紀律技戰術水平,一般多上幾次戰場積累經驗,又能活下來的話...

袁紹當年要怎麼做,才能贏曹操?

三國演義裡面。曹操自己說的。官渡之戰,只要他不分兵,就難了。對於袁紹來說,此時他北邊無患。只要南下打曹操就可以了。甚至和袁術一塊兒打都沒問題。容錯率極高的easy模式被硬生生地搞到官渡之戰的情況。不過還不要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算有許攸出賣也根本無所謂。救烏巢,換城,都可以。結果. Sllery ...

曹操為什麼對袁紹父子斬盡殺絕?

沒有馬的騎兵 因為袁紹的體量太大!這就是主因。哪怕袁紹官渡戰敗。死前還犯傻把自己的勢力分給幾個兒子和侄子。老曹前前後後依然用了八年時間才乾掉袁家。否則按照老曹的個性,還是會留有香火之情的。陳宮的老母老曹都養了,不會在乎多養幾個吃飯的。故而,戰爭期間曹操唯恐不快速滅了袁家,根本沒有餘力想這些香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