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防範司馬懿?

時間 2021-05-12 05:55:00

1樓:西西弗神經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乙個前提,就是要弄清楚「曹操防範司馬懿「是不是真的。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進一步分析「曹操為什麼要防範司馬懿」。我個人傾向於曹操是防範著司馬懿的,我會在後面給出我認為是的理由。

在這裡姑且先以「曹操防範司馬懿」是乙個真命題作為乙個大前提。

回到問題,曹操為什麼要防範司馬懿?

史書上記載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閒的頗有野心。在後來的文學以及影視作品當中便以此為由,作為曹操一直防著司馬懿的理由。但仔細推敲,其實這種說法是毫無邏輯的。

曹操何許人?兩句話概括——「寧可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這兩點,若真覺得司馬懿有問題的話,以曹操的手段,早殺他一百遍了。

可既然曹操防著司馬懿(大前提),卻又為什麼曹操在死之前不把他帶走?站在曹老闆的角度,其可能的原因不外乎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司馬懿這個人太有才了,沒了他魏國就玩不轉了。比如說沒有司馬懿可能就擋不住諸葛亮出祁山。

這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且不說司馬懿是否有才尚且值得商榷,即便司馬懿真是天縱奇才,沒了他,只要魏國這邊的領導層不都是草包,魏國在曹操一手建立起來的國家機器一樣運轉。至於諸葛亮,換了別人守,諸葛一樣出不來。其中原由我在另乙個問題同樣屬於蜀地,劉邦可以出川統一天下,劉備為什麼沒辦法做到?

做了詳細解答。簡單來說就是蜀國面臨嚴重的人口問題導致諸葛亮出岐山不僅不是最佳時機,而且沒有消耗的資本。而魏國雖然同樣面臨人口問題,但依然數倍於蜀國,而且還有相應的補給措施。

以當時魏中國人才濟濟的情況來看,不用司馬懿,換乙個人一樣擋得住諸葛亮。

那麼就只有第二種可能,就是即便殺了司馬懿,司馬懿的威脅一樣存在,而且很有可能因為殺了他把這個威脅引爆,引火燒身。

因為司馬懿並不是乙個人在戰鬥。在當司馬懿是整個司馬氏族的代表,而司馬氏背後則又是整個豪族階級。曹操與司馬懿,或者說曹氏與司馬氏之間的矛盾本質,是階級矛盾。

在陳寅恪老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裡把這個問題講得十分清楚:

魏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是不同的。不同處在於:河內司馬氏為地方上的豪族,儒家的信徒;魏皇室譙縣曹氏則出身於費儒家的寒族。

魏、晉的興亡遞嬗,不是司馬、曹兩姓的勝敗問題,而是儒家豪族與非儒家的寒族的勝敗問題。

由此可見,曹家與司馬家的矛盾核心就是階級矛盾,而其中又包含有乙個比較深沉次的問題——信仰問題。由於信仰的不同,曹家和司馬家在是存在很多對立矛盾的。比方在人事任用上,曹操提倡「才大於德」,「只要你是人才,我就敢用,至於德行怎麼樣我不在乎「。

而當時以司馬家為代表的豪族,都是信奉儒學的,重孝、重禮。又比如在生活作風上,曹操崇尚節儉,而司馬家則崇尚奢侈......

同時,「儒」也成為了一般小家族想要成為大族豪族的乙個晉公升通道。比如說當時有乙個人叫山濤,本是信奉老莊的,後來依附了司馬家,改信了儒。可曹老闆天生命硬,偏偏不走這個長久以來形成的晉公升通道,而是以軍事手段,讓自己一步步地站上了金字塔頂端。

而其中最關鍵的一戰,就是官渡之戰。

看過關於三國的文學影視作品都知道,袁紹一家「四世三公」,在東漢末年皇權孱弱的情況下,是豪族階級的絕對領軍人物。官渡這一戰,就是兩個對立階級在東漢末年的一次決戰。在這次決戰之後,「汝南袁家」因為軍事上的失敗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而曹操則成為了中原第一大諸侯。

這次決戰的意義不僅僅是曹操佔據了土地,更重要的是對豪門階級的一次革命性的勝利。

但袁氏的淡出並不代表並不代表整個豪族階級的消亡,他們很快又組織起來,並找到乙個新的「帶頭大哥」——河內司馬家。而此時的豪族階級與袁紹時期已不能同日而語,他們已經失去了與曹氏對抗的軍事籌碼,只能選擇隱忍歸附,等待時機。畢竟曹操的用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他們機會,在這個階級裡,有才華的人不在少數,比如司馬懿本人。

豪族階級通過這樣的制度有相當一部分人滲入了曹操的統治集團內部。

其實在這個動盪的時期,許多問題的本質都可以回歸到「階級」二字上。比如為什麼曹操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天下英雄唯你我二人「,因為劉備雖自稱皇室後裔,但本質上就是個織鞋販履之徒,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貴族階級。又比如劉備入西川後,諸葛亮為什麼要不停北伐,因為西川的豪族階級並不願服從劉家管制,蜀國內部並不團結,諸葛亮需要通過不斷地外部鬥爭來換取內部的團結......

但曹操不會不明白,他打破了固有的「貴族子弟優先做官」的遊戲規則(這樣的遊戲規則就是為了保護階級的利益)。這樣的制度是傷害到了這些豪族們的切身利益的。「今天你被你拿走了的東西,總有一天我要拿回來」,這是人性使然,雖然自己大權在握,但對於曹操來說,司馬懿之流,不得不防。

2樓:四七

我們有乙個習慣,那就是逆推因果。

比如說,曹操、司馬懿的後代篡位稱帝了,那麼一部分人潛意識中,就認為,曹操、司馬懿這些個傢伙呀,生下來就圖謀不軌想要造反,是大大滴壞人,從小到大肯定一件好事沒乾過。

為什麼呀?因為他以後篡位了啊!

至於問題提到的,曹操為什麼要防或者為什麼不防,我個人理解是,誰也沒有前後眼,歷史書上記載的「此子日後必定……」,多半並不可靠。

3樓:

後人杜撰的吧,應該沒有特別防他。原來的士族應該都不怎麼喜歡曹操,曹操用人不看出生門第,難以獲得支援。所以曹丕上來用了九品中正獲得大家族支援再稱帝。

曹操防的人挺多的呢。(瞎猜猜,嘻嘻)

4樓:ni.bu

曹操防司馬,就和劉備說魏延腦後有反骨,馬謖實際沒有太多真才實學是一樣的道理。身為管理者,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會看人。曹操賞識不拘常理的郭嘉,並且能包容他的諸多惡習。

劉備賞識法正,雖然法正心性狹窄公報私仇。但是這些人總能被他們抓住其優點而控制其缺點。

司馬也一樣,司馬的才能曹操看在眼裡所以任命他和賈詡一樣做兒子的老師,但是他也同時要掌握他的弊端,隨時做好殺他的準備

5樓:欲效淮陰

帝(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

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

「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晉書裡寫得挺明白的。首先是司馬懿一直不出仕,但一直有才名,也結交了不少知名人物,這是袁紹陳宮那一類人物的行事風格,被防範也很自然,其次出仕後司馬氏和崔琰又走得比較近,崔琰的政治影響力不容忽視,他被誅殺後與他走得比較近的司馬家被關照也很正常吧。

曹操為什麼要用司馬懿?

ANDYSUN 君王與臣子相互選擇,君子希望得到有才能的臣子,臣子也希望投效英雄的君王。然而,臣子有才幹了,君王卻開始對他猜忌,怕他用他的才能來反對自己。君王英雄了,臣子也開始害怕,怕他不能容納自己。當然,也有君王不猜忌臣子的,那是因為他得到了不必猜忌的臣子,比如劉備之諸葛亮。但是曹操和司馬懿就不是...

曹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曹操不殺司馬懿,是因為 司馬懿來到曹營不但沒有顯露自己有多少才能,反而處處表現的小心翼翼。曹操開始懷疑這個人的能力,屢次試探都沒有試出來。多疑的曹操那能如此輕易相信司馬懿的偽裝,他還是動了殺心。曹操在內心深處還是覺得這個人不對,一直沒有重用他,就讓他當自己兒子的老師。曹丕自從得到司馬懿的輔佐之後,不...

假如曹操對司馬懿煮酒論英雄,司馬懿會怎麼做。?

助宣重光 這兩個人可以組一隊,一位演京劇曹操扮相的演員與一位演司馬懿的演員曾經唱了一段遊龍戲鳳,是正德天子與李鳳娘的故事,反串的,但是卻沒穿對應的戲服造成了兩位大家配合著唱腔與衣服,雷的裡焦外嫩。世以成敗論,操懿真英雄。 M3小蘑菇 仲達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後園裝蒜,親自光合,以為韜晦之計。師 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