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掉元朝後,蒙古人為什麼又很快變回游牧民族,而不是繼續務農?

時間 2021-05-12 04:27:05

1樓:

漠北沒有務農的條件(沒錯,現在蒙古國國內雖然有農民,但產量很低還缺水),想務農也沒辦法,只能老老實實游牧。漠南一開始由於戰亂,沒法務農,後來俺答汗時代佔據河套&內戰基本平息,勉強可以重新務農。至於一開始沒有逃回老家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很快就融入漢人之中,徹底變成農耕民族。

2樓:失落的亞特蘭蒂斯

蒙古草原怎麼個農耕法,自然只能以放牧為主,極少數適宜農耕的地區可以搞點小規模農耕,什麼地方自然幹什麼事,在草原上不放牧還能咋的?別說蒙古高原了,如果西伯利亞能農耕的話,漢朝可能都飲馬北冰洋了

3樓:澤被蒼生

如果蒙古高原果真能耕種,還需要留著等蒙古人去當農民?中原政權早就會拿下然後在這裡發展自己的農民了。

歷朝歷代寧可修長城來阻擋游牧民族南下,也不願意去征服蒙古高原,不是沒有原因的。

那地方不值錢,占領了沒意思,想徹底乾掉游牧民族代價又太大,就算取得軍事勝利,也是把自己陷入泥潭。所以在這裡才會出現乙個又乙個的游牧民族。

中原政權是農業政權,一切有農業價值的耕地都會被收入囊中,不可能會給北方游牧民族留下可以用於耕種的土地的,除非是南宋那種軍事力量弱雞的,才會把大片耕地讓出去。然而,一旦讓出去,基本上就沒法翻盤了。

4樓:鵬鵬

中國等降水線中,400公釐等降水線是重要的分界線,它大致經過: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部。主要是半濕潤與半乾旱區分界線。

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南端一線,它同時也是中國的半濕潤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是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分界線。是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的分界線。

是種植業與畜牧業分界線。

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分界線。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古代長城基本沿著400公釐等降水線。

400mm降水量線把中國大致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半壁。

蒙古高原大部分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只能長草,也就只能放牧;除了黃河流域的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少數地方水源充足,可以搞灌溉農業外,大部分地方缺水,種不了莊稼。

古代,不像現代,沒有化肥農藥,沒有有拖拉機機械化,沒有溫室大棚,也沒有滴管技術;靠天吃飯,濕潤區的漢族,西南少數民族等可以搞種植業農耕,西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游牧民族只能放羊。

5樓:三石

首先蒙古人並沒有被農業化,一直都保持著他們的畜牧傳統,哪怕是一部分蒙古人到了中原,他們也強佔農田,作為放牧的之地,更何況他們的根還在蒙古草原,也一直保持著傳統,沒有了中原這一塊,他們依然可以退守。不只在農業、牧業方面,其它方面蒙古人也盡可能保持自己的傳統,防止被漢化。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北方草原不適合大規模從事農業活動,否則的話,萬里長城得往北移了。

6樓:

元朝並沒有轉回游牧民族,不管是當時的蒙古族統治了整個中原還是後來被迫撤出了長城一線回到了蒙古原有的棲息地,都還是游牧民族的特徵,他們在進入中原大地統治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對統治階級進行系列的漢化改革,而是採取了四等人的制度,因為蒙古貴族知道中原大地不在自己掌握中的時候,自己還可以整個部族前往原來的草原生活,過著族草而居的生活。

7樓:好東西

1、元代大部分蒙古人生活在蒙古高原,真正在中原農耕區的蒙古人並不多;

2、在中原的蒙古人並沒有完全農耕化,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基因依然深深根植在中原蒙古人的意識裡;

3、蒙古人真正統治中原的時間並不長,蒙古人建立的元代前後也就90多年,乙個世紀也不到,這麼短的時間蒙古人根本無法很深入消化中原農耕文化;

4、蒙古高原的氣候狀況並不適應大規模農業生產,這是最重要的——大規模農耕生產所需的熱力和水分條件蒙古高原都不具備,估計大家中學地理課時也學過氣候和農業的關係,這個就不展開了。

PS:涉及蒙古或者蒙古族的問題必出妖孽。尤其那些配著豐富的表情圖的答案。

8樓:

沒有轉回游牧,他們壓根兒就沒有全民農耕化。蒙古人入住中原後大部分蒙古百姓還是留在蒙古草原了,只有部分將領和家屬以及士兵入住中原。也就是說蒙古人的本部和主體一直保持著游牧傳統,沒有滿族這樣主體入住中原和定居化農耕化。

北退的蒙古人是上層和官兵為主,在中原已經定居農耕的蒙古人大部分是沒有退回蒙古草原,繼續留在中原。退回蒙古草原的農耕蒙古人也是少數。

最主要的還是環境的原因,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生活方式。

古代那個農業水平下蒙古草原絕大部分地區只適應游牧,根本沒辦法發展農業。夏季較短導致玉公尺(從美洲傳入後)和夏季麥產量極低,那個時候冬季麥還沒傳入東亞,多變不穩定的草原氣候造成收成沒把握。所以那個年代蒙古草原更適合游牧。

其實不僅蒙古人還有更早的回鶻人都試過在蒙古草原發展農業,但是都沒有成功,要麼戰亂要麼氣候原因都失敗了。

9樓:火耀石

肯定要放牧啊,不放又沒東西吃。種地是不可能種地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種地的。只有這樣才維持的了生活的樣子,放馬的漢子個個都是人才,搶劫又專業,超喜歡在草原上的!

抖機靈的分割線

與其說蒙古人是變回游牧民族,倒不如說蒙古人一直都是游牧民族。在入住中原後,蒙古人不止一次想把漢人都給宰掉,然後把耕地換成牧場,幸虧脫脫阻止,外加起義爆發及時,才把蒙古人趕回去吃草。

明朝立國後,從八八到老四再到宣宗,多次遠征蒙古,劫掠的人口大多都運回內地安置種地,可見不是蒙古人不會種地,而是元朝高層那豬腦子根本就不願讓族人種地。

蒙古人為什麼拿不到奧運馬術冠軍?

這就跟哪些能吃苦能跑步的孩子拿不了奧運跑步冠軍一樣!現代賽馬已經不是乙個人的運動,而是乙個龐大的產業體系,從賽馬的育種 培養 訓練 檢疫和比賽經驗累積,完全是現代科技和資金的堆砌。沒有幾個億,很難玩得起高水平賽馬,根本不可能是天天放馬的蒙古漢子可以比擬的。估計賽馬的乙個馬廄,就可以換幾百匹蒙古馬了!...

為什麼明朝後期要用車陣對付蒙古騎兵?

Force Beryllium 明朝車陣不是被騎兵替代的笨重戰車,而是可以移動的堡壘。雖然緩慢,但防禦騎射的能力極其強大 車上架炮,車下放槍,大兵呆在車後面看蒙古人狼狽放箭。 十八千壇女兒紅 是因為火器的發展,使得以車陣作為掩體躲在後面進行射擊成為了一種對抗草原騎兵的有效方式。不光明朝,同時期的東歐...

為什麼相撲高手裡那麼多蒙古人?

耶律普賢 我先前覺得是蒙古人技術和體質的問題,現在我覺得純粹是白鵬強過頭了。橫綱鶴龍本身都沒有對其他力士的穩定優勢,傳統力士玉鷲 東龍 千代翔馬也就是偶有亮點,建立不起集團優勢。逸之城雖然是個草原怪物,但他已經連十兩都沒法勝越了 於永唐 相撲這一行是個具備儀式性 對抗性的競技表演專案。這意味著練相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