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電視明軍打仗都是各種火器,清朝軍隊全是冷兵器,問下真實歷史上清軍火器怎麼樣?

時間 2021-05-08 11:38:40

1樓:孫利軍

清軍確實棄用了明朝火器,因為太落後,尤其質量差。

清軍的火器一直在根據「需要」而提高,因為清朝是農業文明,對征服沒興趣,對手火器強,清朝就學習,變強,沒對手之後立刻自宮,一分鐘都不耽誤。

乾隆時期是最強的,滅準格爾,百人就裝備子母炮一門,火槍手75,幾乎是全火器部隊。

戰術上也是火槍手+炮兵進行飽和轟擊,然後拎著手槍,舉著腰刀的重騎兵衝鋒。

然而弓箭在那時候對火槍仍擁有優勢,尤其是索倫的弓箭手,即便緬甸主場作戰,火槍使用水平和火槍質量遠高於清軍,但在「彩旗」兵面前放棄了野戰,完全打不過。

因為射速來講,弓箭是鳥槍的十倍不止,索倫可以萬箭齊發,箭雨下的鳥槍兵就是靶子,然而弓箭手很難培養……

為啥英中國人打清朝那麼容易呢?因為2023年以後,清朝沒對手了,對外無戰事(打張格爾過於輕鬆),所以整整四十年沒更新火器,而這四十年,歐洲因為拿破崙戰爭,火器發展速度處於最快的時期。

所以呢,都是命。

現在本朝的炮兵,又恢復到清朝時打準格爾的水平了,反覆轟擊,瘋狂轟擊,必須口徑比你大,炮彈比你大,這是硬指標。

2樓:古飛渡

早期清軍裝備樓上幾位答主都已經說了,我說下清朝晚期的。

湘軍和淮軍的裝備裡有大量公尺涅式前裝線膛步槍,12磅野戰滑膛炮。公尺涅式步槍是2023年發明的,也就是說湘軍和淮軍的裝備和當時西方列強並沒有代差,都是同等的裝備。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加特林機槍就被引入中國,可以說清軍是世界上最早裝備加特林機槍的軍隊之一。

左宗棠平定回亂和新疆,軍隊就裝備有斯潘塞連珠槍、加特林機槍,還有後膛野戰炮。到了清末,裝備就更好。武毅軍、武衛軍都是德中國人訓練的新軍,全德械裝備。

其他舊軍雖然大多不是外中國人訓練,但基本也採用了新式裝備。單從裝備水平看是世界一流水平。下面引用一段劉鳳翰《武衛軍》記載:

步槍與馬槍:以德制舊毛瑟步槍一萬桿為訓練用槍,奧制曼利夏步槍一萬枝,馬槍一千四百杆,新式小口徑毛瑟(套筒)二百桿為戰備用槍。並裝備其他各類少量步槍與馬槍,配合訓練與作戰使用。

火炮:克虜伯七五炮十六門,克虜伯六〇炮三十二門,格魯森五七陸路快炮與過山快炮約三十二門左右,克虜伯三七快炮數目不詳,麥克心炮二門,八七炮數目不詳。

在單兵軍需用品方面,武毅軍單兵還配有鐵杴、乾糧、擦槍油、被包、皮袋、鐵水壺、孔明燈;指揮官配備有千里鏡、電台等近代化裝備。

在訓練方面,武毅軍聘請外國教習進行訓練,同時又參用中西兵法,呈現出鮮明的中西合璧的特點。除開辦開平武備學堂培養基層軍官骨幹人才外,對士兵的訓練通常分為三個月「單操」基本訓練,然後步隊訓練、炮隊訓練、馬隊訓練、工程隊訓練、作戰訓練等依次類分。每年春秋操演行軍陣法,由蘆防東迄榆關,復循海岸折回。

沿途逐細講求,俾資歷練。

3樓:王晨星

清軍真像電視劇集裡一樣那麼武德充沛,敢輪者片刀挺著長矛懟英法聯軍。一鴉就能和祖魯一樣以極大的損失把聯軍踢下海了。也不需要什麼湘軍來平亂了,慈禧也不必左右逢緣了。

4樓:夜泊姑蘇

分時期,在努爾哈赤時代,基本上就是冷兵器明初明軍. ,皇太極時代在登州之亂後,大力發展火器,尤其注重火炮,建立炮兵部隊烏鎮超哈 (滿語:重兵)到了明清易代的時候,基本上無論是紅夷大炮的數量還是質量都超過明軍了,火繩槍的話當時也有,但是不多,也萬把漢軍和北韓人玩這個

為什麼古代打仗軍陣很重要?

龐公尺 陣型有多重要?陣型的好壞會關乎一場戰鬥的勝敗!在冷兵器時代,軍隊作戰時並不是一窩蜂的亂糟糟的衝上去,而是百人一隊的排列整齊,隊形後面有一排鼓手,按百夫長的命令依照節奏敲擊軍鼓,士兵則按照鼓點節奏一步一步前進,這就是擊鼓而進的意思。很多古裝電視劇集都是不對的。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 第一 利於軍官...

明軍有大炮,後金沒有,為什麼薩爾滸之戰明軍還輸了?

藍色起源 1明軍在深山老林裡行軍,沒帶大炮 2明軍來自南方,不耐寒冷 3女真軍以逸待勞,明軍輕敵冒進 4努爾哈赤在明軍內安插間諜,早有情報 5努爾哈赤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對明軍各個擊破 艾歐里亞 那個時候的炮沒啥用,不能形成火力壓制,甚至一百年後的拿戰,騎兵還是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的,拿破崙的鐵甲騎兵在滑...

徐達 常遇春時的明軍遇見努爾哈赤的後金軍,誰會贏?

新使用者 徐達常遇春那會兒的明軍,士氣組織度遠勝努爾哈赤的後金八旗。聽知乎上面的人講,八旗早期沒少賣大汗,看著情況不對就跑了,留太祖和親衛奮戰。也就是努爾哈赤夠給力,多次逆轉頹勢,然後其他八旗才上去痛打殘寇。明軍以常遇春為先鋒,遇到努爾哈赤的八旗,太祖陷入苦戰,八旗過半觀望,徐達領後隊趕到,女真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