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國成功發射的首顆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

時間 2021-10-27 15:23:59

1樓:者也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以前我們一直是追隨歐美的步伐,歐美有什麼,我們做什麼。

但是,我們的志向不是一直跟著別人走,我們也需要有超前。

2023年8月16日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公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訊,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訊與科學實驗體系。

繼量子衛星後2023年11月10日中國首顆脈衝星試驗衛星精確入軌,重新整理了中國固體運載火箭「一箭多星」發射記錄,首次探索了中國民營衛星公司商業搭載發射模式。

脈衝星就是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具有極其穩定的週期性,其穩定度比目前最穩定的氫原子鐘還要高1萬倍以上,被譽為自然界中最穩定的天文時鐘,使之成為人類在宇宙中航行的燈塔。

GPS系統和北斗系統是大家熟悉的地球導航系統。

中國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為日後外太空飛船通過脈衝訊號進行導航定位打下基礎。(中國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被稱作宇宙燈塔)

所以說,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關於中國的更多資訊可移步

中國真的能在未來抗衡美國麼? - 者也的回答 - 知乎

2樓:玖拾肆

11月10日7時4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的,但是知乎此刻的熱點依舊是川普……

坐等分析君(●—●)

3樓:這麼巧你也神經病

脈衝星導航的概念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被提出,它可為人造衛星、宇宙飛船提供導航。不過,以往提出的基於脈衝星射電訊號的太空飛行器自主軌道確定方法存在明顯缺陷,X射線脈衝星導航技術研究也僅停留在關鍵技術研究與地面驗證階段。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脈衝星導航衛星科學任務系統總設計師帥平研究員介紹:脈衝星導航系統並非直接對地面進行導航,而是對近地軌道衛星、深空探測及星際飛行器進行導航。「其實就是利用脈衝星發射的X射線訊號作為天然信標,引導太空飛行器在宇宙空間自由航行。

脈衝星具有極其穩定的週期性,其穩定度比目前最穩定的氫原子鐘還要高1萬倍以上,被譽為最穩定的&天文時鐘&」。這一次,中國不再跟隨美歐的腳步,而要成為「第乙個吃螃蟹的人」。我們打算通過5到10年的努力,探測26顆脈衝星,建立脈衝星導航資料庫。

如果能夠建成以脈衝星為基準的時間系統,也許能夠實現「太空飛行器長時間無需人來照料,對錶時間將是脈衝星時間」這一想法。」「如果我們能夠實現脈衝星的導航,不用再從地面對衛星進行追蹤測量,它將自行整理資料發回,告訴地球我在哪兒。」帥平說,一顆衛星每年維護費用高達6000萬美元,包括裝置、地面站布設,但如果實現自主執行,將會大大減輕地面測控站的負擔、費用和工作量,不過,他也強調,要達到這一點是很難的。

4樓:

你們搞這個啊…

簡單的說兩句,本科聽說就在搞這個,第一次知道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吧。當年大家就都有乙個野望,說是要搞深空導航…但同時也在搞一些別的東西,譬如衛星編隊啥的。

關於脈衝星,其實大家都覺得這個當導航用墜吼了,畢竟只要有乙個準確的星表,位置就很容易解算出來,更何況人家自帶原子鐘一樣時間穩定的脈衝呢。

但問題還是有的,首先是星表,怎麼測準乙個恆星的位置算是乙個非常大的問題,基準問題還是在曆書上,這個我們不算是先進。天文台的小夥伴們可以努力一下~

另外在儀器上,這裡也提到了X射線透鏡的問題…好吧我不了解,不是說有乙個X射線衛星麼…不知道被誰吃了和FAST差不多是同時代的事吧?

還有乙個事我蠻好奇的,之前好像看到過脈衝星星震的問題,不知道會不會有影響捏…

反正沒接觸過涉密的東西,不過還是要逃~匿

5樓:李逍遙

簡單來說,這是深空航行的一種導航系統,結合最近竣工的FAST天眼,在座諸位難道還看不出國家很大一盤棋嗎,與超級文明誰先接觸誰就有藍星主導權。三體人不遠了,可靠訊息。

6樓:mcluke

說明我兔在人類太空探索旅程上又邁出了一步,從原子鐘到了脈衝星,多年後我們的孩子會問為何人類為什麼不早用脈衝星計算銀河標準時間,為何人類要叫月球背面為月球背面,那一面不是正對著星辰大海的一面嗎?

7樓:朱彭霄

說白來了就是在大海中想找一坐參照物來完成全太陽系內10公尺精確定位的東西!就和上個世紀航空飛行中的地標物一樣的,也可以理解成「燈塔」!看來我們深空探測在定位授時方面將會和現在不同,現在都是以地球、太陽為座標!

8樓:

兔國航天專案都有軍事目標。

測試新感測器在姿態穩定,大角度姿態機動等方面應用也是有可能的。

你不知道姿態控制幹什麼?

間諜衛星啊,越穩定拍攝越準確。

能機動才能對準你家軍事設施啊。

如何看待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即將發射?

熱烈慶祝 天和 發射成功!這是千里之行的一小步,這是中國的勝利,贏麻了!未來的目標應該是全民航天,無數的太空飛行器穿梭天地,有生之年或許可以看到不在地球上出生的人類。中國航天將有巨大的人才缺口,新生代的研究人員不負老一輩的重望,定要讓中中國人在登天梯上再上乙個台階。 作為航天科技集團的一名設計師,有...

如何看待我國首款牛級霍爾推力器研製成功?

全世界班主任狂喜,因為 每天努力一點點,一年就有大改變 這句話終於能有現實基礎了。雖然霍爾推進器以前也有,但以前你得努力不止一年。以及如果以後真用這個星際旅行的話,出門前可以先給對方發一套表情包 圖源網路,侵刪 阿虛 看待的話,2020年總算是該有點2020的樣子了。這東西目前比較常規的應用是衛星,...

如何看待雷軍投資的銀河航天發射首顆支援 5G 的衛星?

嶽麓黔首 大背景 埃隆馬斯克搞的SpaceX,最終搞定了NASA。而在此之前,以及當前,貝佐斯這樣的網際網路大佬都在搞太空 主要是火箭 也就是民營航空復燃了美國太空,使得太空探索不再是軍備競賽,而是進入商業化時代。啟示 美國的很多突破就是這種矽谷創新精神 總有那麼些傢伙 資本主義倫理一起產生的,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