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說漢語不宜思辨的理由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11:57:12

1樓:碩鼠

你上網的計算機,是建立在形式邏輯之上的。而黑格爾是反對形式邏輯的。所以黑格爾反對什麼,有那麼權威麼。你認為權威,是你們學校給你的框。

2樓:一丁一丁

就離譜。

黑格爾能用漢語給北京的李華寫一封信嗎?

在座的網友能寫一篇比三國演義更文的文言文嗎?

其實大家(黑格爾和網友)對文言文都一知半解,人家還死了一百多年了,就這還能吵起來。

能不能用超脫歷史的眼光去看歷史,而不是把自己代入大清辮子遺民。

3樓:

他是漢語文盲。

對他來講,漢語豈止是不宜思辨,根本就是不能思辨。

如果不信,可以找個不懂漢語的德中國人,請他用漢語做個思辨試試。

4樓:趙剛

我想問一下黑格爾的漢語水平怎麼樣?他翻譯過哪怕一部漢語著作嗎?給他一本《金瓶梅》他能說出西門慶有幾個老婆嗎?

黑格爾只是乙個哲學家,不管他在自己的領域裡如何了不起,出了自己的專業也就和乙個普通人差不多,那個年代乙個普通德中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嘖嘖嘖。

黑格爾只是給中國古代的學術偏好找了乙個語言方面的假說。實際上他的理由全都只是臆測而已。賈伯斯聰明絕頂還不是上了蒙古大夫的當,把命都搭進去了。

牛頓相信神學和煉金術荒廢了自己的下半生。黑格爾還算好,最多算是一時口嗨留下了乙個小小的汙點而已。

5樓:長風

嗯,乙個語言,還能「思辨」,合著他的思辨不是出自他自身,而是源自他所用的語言啊。

瞧瞧這個思辨能力。

思辨,是個只有人才能踐行的動作,語言,不是個人,沒法思辨。

然後,據說他的理由是漢語沒有冠詞介詞什麼的?合著他不用冠詞介詞就不會思辨了?然後就以為他思辨是因為他所用的有冠詞和介詞的語言???

嘖嘖嘖~~~

他說德語「宜思辨」?那德語就讓他思辨出這種結論,還能被他認為「宜思辨」,他這是一黑黑倆啊。

6樓:

第一,黑格爾不懂中文。

第二,黑格爾對中國哲學的了解真的很有限,考慮到這一點,其實他對中國哲學的見解已經算是傑出了。

第三,黑格爾說漢語「不宜思辨」,更多地指文言文的語法內容不適合哲學的論述。而文言文的語法內容自然不是黑格爾研究中文來的,而是黑格爾從那些較為了解中國的西方人得來的,比如一些傳教士,他們對中國有更多地了解,也都是懂文言文的。對於中文的字形他也有抱怨,這一點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有體現。

我覺得他可能覺得中中國人的字形反映了他所認為的「中國哲學只能停留在抽象階段」,所以有這個批評。

第四,現代漢語的語法已經大大不同於古漢語,現代漢語是半漢半西的產物。比如說「是」這個字眼現在的常用,就是從西方那來的。以及很多語言成分也是。

第五,許多德中國人都對自己的語言很自信。阿多諾是上個世紀的傑出德國思想家,二戰期間流亡美國,按他後來的影響力足以在美利堅的一流大學任教做學術,待遇也很好。但他在戰爭結束後還是回國了,他也認為德語更適合哲學思辨。

第六,笛卡爾在正經著作只用拉丁語,因為那個時候拉丁語才是正統學術語言。後來我們知道法語變得流行了,直到如今法中國人還堅持用法語寫作,而德中國人已經開始用英語了。而在康德之前,是不會有人用德語寫作哲學大部頭的,更多地德語哲學用處都是小地方,那時候歐洲哲學家更喜歡法語和拉丁語來寫書。

所以黑格爾所驕傲的德語,在他出生前一兩百年,也都是普遍被人所不稀罕的。

7樓:智商稅

不懂,可能是因為他沒讀過莊周的辯證法,墨翟的公理,也沒了解過一切名學家為形式邏輯做出的貢獻。

或許是那個解釋力過於旺盛,以至於犧牲了預言力的某顯學,給淺嘗輒止的黑格爾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吧

8樓:寒凡

黑格爾的哲學是偉大的,但其他方面,尤其是中國,你就當胡說八道看看就行。馬克思都因為資訊偏差對太平天國做出了極不公正的評價,更何況黑格爾。我可以說,對於任何乙個充滿智慧型的人來說,資訊上的偏差都是致命的,而且越聰明的人越致命

9樓:林疏影

再一次證明對於不熟悉的領域不要裝全能導師的正確性。

道無鬼神,對不熟悉的事物不去輕易地或無理由地膜拜或貶低,是科學精神的第一層。

10樓:陳術Rovier

1.微觀的原因

好多朋友第乙個反應是生氣,質疑黑格爾體會不到漢語的精妙,這大可不必。黑格爾批評漢語,有很多他自己的理由,其中有乙個挺好的切入點,那就是從用詞:

讀過黑格爾《邏輯學》的朋友應該清楚,黑格爾哲學根本上是以「純有「出發,逐漸運動發展出來的。(純粹的運動到純粹的,這兩者一起運動出變易)。

這是因為,在西方的語言思維裡,」有「,「存在」,」是「都是一回事(從英語講,being同時有這三層意思;從德語講,Sein,也是乙個道理。)

但是對咱們中中國人來講,就沒有這回事了。按照我們的理解,存在是三個分開的概念。鄧曉芒先生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論述中西方對於」「這個概念理解的差異,可以去讀一下。

黑格爾在中文的這種理解性差異上,沒辦法開展他的思辨,自然會懷疑中文的思辨性。

2. 巨集觀的原因

還有別的原因,沒辦法一一贅述,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中中國人從來沒有西方人那樣重視語言的哲學性,甚至對語言含有一種鄙夷的態度。中國的玄學家們,一向認為語言是陷阱,對於尋求真理毫無幫助。那禪宗裡乙個故事舉例——有人質疑六祖,你連字都不認識,憑什麼說你能懂《金剛經》?

六祖解釋道,真理如同月亮,文字如手指:手可以指月,但看月卻不需要手指。

11樓:趙者也

有些語言自帶應然格,實然格,我不知道德語有沒有這一功能。

用中文交談時,如果提到乙個應然的概念,譬如教育公平,有人就會跳出來和你大談實然,說教育實然是不公平的甚至永遠也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公平。但是教育公平是個應然概念,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而不是實際已經達到的。

假如語言有應然格和實然格,那就不存在這種問題了。

所以我只能說,的確有一些語言更適合思辨,但是我不知道德語是不是這樣。

12樓:君子風

13樓:阿明

黑格爾這樣說,恰好說明了漢語是最適宜思辨的。黑格爾作為當時西方頂流哲學家,也算是德語文化集大成者吧,只恨母語不是漢語,而同時代漢語的母語使用者又沒有出現能和西方抗衡的大家,對於這麼思辨性的語言不為自己所用,又沒有出色的使用者,也許是心理不平衡,也可以說是嫉妒妄想障礙吧。畢竟總喜歡拿中國文化歷史來開刷,以證明西學比較優越…

14樓:邊角

真正的哲學家應該會明白:語言既是哲思的朋友,也是哲思天生的敵人。

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這句話所承載的思辨資訊就已經被語言所異化。

有人看不懂這句話所指為何

有的人心領神會

而有的人甚至會「誤解」這句話的意思,我所說的「誤解」,是指他所領會到的意思和我心中所想相去甚遠。

看懂了嗎?

無論哪種語言,德語、拉丁語、漢語都逃不離這個定律,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乙個沒有價值的問題,因為思辨根本就不靠語言。

老子和釋伽牟尼所持的語種不同,但是影響他們思辨了嗎?不影響,相反,語言只是承載思辨資訊的工具罷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言是思辨的朋友。

不同的語言在我看來只是有傳播資訊和承載思辨能量上的區別,因為不同的語言語義精度是不同的。

所以哲學家這一類人,都是語言天賦頂級的天才,因為他們和自己天生的侷限作鬥爭:即明知所想與所說必然不相對稱,但仍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簡練語句,甚至是詩化語言,給接受者更好的閱讀體驗(尼采的《查》),但是沒有辦法,大眾的根性以及現實生活生存壓力的偶然性給哲學帶去了最大的敵人。但我想明白了,或許不對稱性與參差性本就是「物自體」。

而為什麼會有蘇格拉底、孔子這種述而不作的思想家?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都是徒勞,因為思辨不靠語言。但是思辯卻可以最大限度的通過語言流傳於世,進而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這種人生價值,是出於一種懷有對全人類普泛博愛的襟懷,是一種抗爭生活荒謬的英雄主義。哲人可以選擇做英雄,也可以選擇不做。

如果人類的認識感官以及傳達感知的能力不進化,那麼人類哲思的天花板就是柏拉圖、瞿壇之流。

不隸屬於任何一種群體,我終將擁有美好的一生。

15樓:

是否適合思辨和語言本身是沒關係的,主要看該語種語境中既有的「思辨資產」有多少。

也就是既被清晰定義(或至少有所界定)而又廣為大眾所知(或至少廣為學界所知)的常用概念有多少。

只不過並非每個語種背後的國家和民族都有這個歷史機遇、有這個本錢去完成這個事業罷了。

但顯然,這對中國不成其為問題。

實際上,在以百年計的長期競爭之中,中文恐怕還有優勢。

16樓:元尚

漢語不需要思辨,漢語尤其古代漢語,很靈性,很靈活,方便理解,方便左右逢源。思辨只是德語(古希臘語)乙個特徵而已,黑格爾用了這個特徵,並且發揮很棒。他說漢語不宜思辨,算是他看到漢語的高明處了。

漢語特點就是百樣說,百樣聽,百樣領會。領會好了,實惠,領會差了,倒霉而已。

17樓:ArtGAP

首先,判斷一件事,不能基於個人立場,而應理解對方為什麼認為他可以這樣說。有了這種思想,一切權威都可以質疑和理解。否則任何先賢都可以變成傻子,乙個現代小學生就足以嘲笑亞里斯多德的宇宙觀,即使這個小學生完全不懂亞里斯多德如何得出那個「愚蠢」的結論。

黑格爾了解漢語和古代中國,是基於19世紀以前的翻譯作品,甚至是直譯。通過這些直譯的語言,確實很難理解中中國人思想中的「博大精深」。基於對這些內容的理解,他只說了幾句話,就被中中國人奉為良藥或毒藥,都說明思辨能力不足。

或自我否定、或牽強附會地自我褒揚都沒有意義。

其次,中國古代語言確實難以清晰地表達複雜的思辨。老子都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現代人怎麼有勇氣認為古文天下第一呢?很多人更是把本問題的「漢語不宜思辨」變成了「中中國人不會思辨」而憤憤不平。

「言者不如知者默「,比起立言辭,古代思想更重參悟,寫出來的都是表象。這不僅僅古代中國,古希臘人也同樣理解語言的限制,對現代哲學而言,語言問題仍然是爭論的話題。

根據黑格爾的語言觀,語言就是思想的身體,思維在沒表達出來時是沒有邏輯的,在變成語言的時候,應該是邏輯的。如果一種語言不能表達邏輯,就不能很好表達思想,也不能成為深入思辨的工具。這裡並不是說中中國人不思考,只是古漢語輸出時,沒有把語言當做邏輯工具,所以也沒形成邏輯表達語法,而是採取了意象表達方式,這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選擇方向。

從這一點上,黑格爾作為哲學家,基於邏輯標準對漢語進行評價,完全可以心平氣和地理解,沒必要憤憤不平。

必須承認漢語確實有限制,邏輯確實是古代漢語的短板,在古漢語語境裡,容易理解的事情,換個語境完全不理解。受過《易經》教育的極少數人能從中悟出道理,但把易經翻譯成歐洲語言,就是一堆小故事,很難理解這是有邏輯的」哲學「。以下是黑格爾對易經的評價,我相信很多現代中中國人會有類似的想法,古文最大的難點是缺少定義和概念工具,這確實是古漢語的問題。

如果《易經》編成《幾何原本》那樣,對黑格爾來說就容易了,當然也不可能,因為時代語言總是有限制的。

易經包含著中中國人的智慧型,是有絕對權威的。……那些圖形(指卦爻符號)的意義上極抽象的範疇,是最純粹的理智規定。中中國人不僅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階段,我們必須注意——他們也達到了對於純粹思想的意識,但並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淺薄的思想裡面。

這些規定誠然也是具體的,但是這種具體沒有概念化,沒有被思辨地思考。

有人提出以下論據,說明文言文比現代語言更強。對方禁止我回覆,但這是個很好的例子。

由於A在B和C間造成的差值太大,相比於A在D和E間造成的差值以及F和G的差值,這個數值不該太明顯。

Becau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 and C caused by A is too large, 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 and e caused by A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 and G, this value should not be too obvious.

德語:Da der Unterschied zwischen B und C, der durch A verursacht wird, zu gro ist, im Vergleich zum Unterschied zwischen D und e, der durch A verursacht wird, und dem Unterschied zwischen F und G, sollte dieser Wert nicht allzu offensichtlich sein.

因甲致於乙、丙間差值太大也,比甲致於丁、癸及醜、亥之間差,其數不可太明。

這個複雜邏輯,文言文的表述力最強

看現代中文,我理解說得和英文表述沒有差異。但看後面的」文言文「我就迷惑了,我想古人也未必清楚,這麼複雜的問題用古漢語很難思考,至少我沒見過古文裡有這麼複雜的邏輯問題。其中大量詞彙需要重新注釋,如致、差值、太大、比、及、數、間差、明,這些都可多義。

再去掉句讀,怎麼讀?何況這種論述本身已經不是古文,只是使用了怪詞的現代文。

黑格爾提出漢語不宜思辨,主要指的是古漢語。其實他是在推廣讓哲學說德語這樣的理念,他也是在試圖改變德語。以下是他說漢語不宜思辨的譯文。

一種語言,假如它具有豐富的邏輯詞彙,即對思維規定本身有專門的和獨特的詞彙,那就是它的優點;介詞和冠詞中,已經有許多屬於這樣的基於思維的關係;中國語言的成就,據說還簡直沒有,或很少達到這種地步;這些分詞是很有用的,只不過比字頭字尾之類較少分離變化而已。重要得多的,是思維規定在一種語言裡表現為名詞和動詞,因而打上了客觀形式的標記;德國語言在這裡比其他近代語言有許多優點;德語有些字非常奇特,不僅有不同的意義,而且有相反的意義,以至於使人在那裡不能不看到語言的思辨精神:碰到這樣的字,遇到對立物的統一(但這種思辨的結果對知性說來卻是荒謬的),已經以素樸的方式,作為有相反意義的字出現於字典裡,這對於思維是一種樂趣。

錢鍾書對黑格爾進行了批判,原文如下:

黑格爾嘗鄙薄吾國語文,以為不宜思辨;又自誇德語能冥契道妙,舉『奧伏赫變』(Aufheben)為例,以相反兩意融會於一字,拉丁文中亦無義蘊深富爾許者。其不知漢語,不必責也;無知而掉以輕心,發為高論,又老師鉅子之常態慣技,無足怪也;然後遂使東西海之名理同者如南北海之馬牛風,則不得不為承學之士惜之。

對學術性的評判,自認為是對宗族的蔑視,馬上開罵,是中國文人典型思維。當然,錢鍾書也特意對此做了訓詁,證明一些詞是具備思辨意義的。錢鍾書認為黑格爾論述一大堆矛盾、辯證法不過是老子一句話「反者道之動」,但結論的接近不等於思想高度是一樣的。

這種宗族式思維方法與用易經對應當代物理學如出一轍。

定義要先明確,思辨和思考是兩個概念,哲學上指運用邏輯推導而進行純理論,純概念的思考,毫無客觀座標。古漢語有一些帶有思辨意味的詞彙,莊子、老子也具備思辨能力,但他們思辨後的表達則受語言限制,最終不得不用模擬、比喻的修辭方法表達。因為沒有形成完善的語言邏輯系統,古漢語作為思辨的工具確實不好用。

這也是現代漢語改革的內容。現代漢語基於中西文化融合,借鑑西方語言系統形成的一套標準,這種統一的標準在專業領域尤其重要。完善古代語言是任何語言都會經歷的過程,從宗教改革到啟蒙運動,歐洲各國,也是經歷語言改革後,產生文化巨變的。

辨明條件、再行進行批判思考,才能有所促進。考慮到自然語言的限制,人們甚至不得不用符號邏輯和數學語言進行更抽象的表達。

至於有人認為黑格爾不是語言學家,不是漢學家憑什麼評估古漢語?哲學的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語言,所以很正常。黑格爾通過翻譯文字判斷一種思想的邏輯模式,判斷這種語言的邏輯限制,是可行的。

至於很多人認為言外之意才是博大精深,那真沒必要和黑格爾爭。

黑格爾理念論就是黑格爾的概念論嗎?

哲學為何p開頭 1 理念 idea 非 concept 概念 2 至少精確到單詞的 首 idea 尾 舳艫相繼 首 concept 尾 3 如 心事身份 恒等理念 idea 共相身份 還原物質 concept 概念身份 恒等類名 4 身份恒等 a a 同一律,或者,同一律 a a 身份還原自然語言 ...

如何評價海德格爾的《黑格爾》與《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哲學為何p開頭 我沒有看過這兩本書,但我了解哲學,對這兩個人的哲學也略知一二 從來也沒有統一,哲學好像是一部爭論史,這樣理解可以說完全不了解西方哲學。海德格爾之前的西方哲學,僅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兩個邏輯框架 如 事fold物 圍繞圓球摺疊,若 身body體 圍繞圓球摺疊 柏拉圖哲學,依 人心事物 柏...

請問先讀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還是先讀黑格爾的小邏輯呢?

付傑 個人認為,小邏輯是黑格爾純粹的思維活動,黑格爾只是留下了這條路上的每個驛站,這個裡面的辯證過程,就像脫離了戰場的沙盤推演,雖然也能起到改變人們思維方式的作用,但那只是高手和高手之間的對決。精神現象學突出的是黑格爾思維的艱難歷程,是對辯證法的親身教學,是手把手的教你如何從自然的意識到辯證思維。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