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康德的「圖型論」?

時間 2021-05-31 11:56:29

1樓:

圖型法其實只有短短幾頁,它的位置處於先驗演繹和原理分析論之間。首先要知道,先驗演繹的目的是證明「範疇是使經驗得以可能的概念」。

為什麼在先驗演繹和原理分析論之間必須夾著這短短幾頁圖型法?

換句話說:從先驗演繹過渡到原理分析論的過程中還缺了什麼?

這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前提問題。

先驗演繹只證明了「一切顯象都必須落於範疇之下」,換句話說,「範疇能夠應用到所有直觀物件上」。

它沒有解釋:範疇是如何應用到直觀物件上的?

先驗演繹回答的是「是否」的問題,而原理分析論需要解決「如何」的問題。

圖型法作為原理分析論的第一部分,它要解釋的是:範疇被應用於直觀物件的先驗感性條件。在這之後,關於圖型法的主要困難才會引出————普遍的、純粹的、理智的概念如何與個別的、不純粹的、感性的直觀物件發生關係?

生產性想象力的作用是什麼?每乙個範疇具體對應著怎樣的圖型?

康德對圖型的定義非常清晰:每乙個先驗圖型都表象乙個範疇的時間規定。這種時間規定使得在時間中的表象得以被範疇綜合統一。

圖型是想象力的產物,生產性想象力通過對時間的純形式的直觀來建構圖型,這種純粹直觀使得範疇應用於雜多得以可能,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客觀的,可以應用於時間中的表象的秩序。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圖型是概念和直觀的中介。

譬如,一條具體的狗的影象或乙個三角形的影象。然而個別的影象不可能窮盡普遍概念的內容,就好像乙個具體的三角形總是銳角或直角或鈍角之一,因此不可能窮盡三角形的概念。圖型不是影象,而更接近於給出影象的規則。

譬如我畫出一條狗所遵循的「四足動物」的規則。

正因為如此,圖型始終只是生產性想象力的產物。當然,康德的這個例子並不非常恰當,因為先驗圖型是沒有對應的影象的,諸如因果性,可能性這樣的範疇都是沒有對應的影象的,它始終只是想象力根據範疇而進行的純粹的綜合活動。

圖型為什麼是時間規定而不是空間規定?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時間比空間更具普遍性。時間是內感官的形式,一切表象都在時間之中,但並非所有的表象都是空間性的。

能夠把範疇和直觀物件聯絡起來的圖型必須能適用於一切顯象,否則就必然存在某些顯象是無法被範疇綜合統一的。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實體的圖型和模態範疇的圖型。實體的圖型是在時間中的持存性,這也體現了康德處理實體概念的方式,即:就實體在時間中的形式規定來理解它,這與之前的哲學家有些許不同。

其次是模態範疇的時間規定。

康德認為模態範疇的圖型只刻畫了物件在時間中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說,刻畫了主體是如何在時間中表象物件的。而這與後來的康德對本體論論證的批判有很強的關聯。康德認為,我們根本不可能像萊布尼茨宣稱的那樣,洞察上帝的可能性,更不要說它的現實存在了。

這也是康德所謂的「存在不是實在的謂詞」的含義。

肯定有人會說我的論述太抽象了,實際上康德自己也是這麼說的。所以圖型法只有短短幾頁,因為真正的重點是在對先驗原理的分析中。

圖型法只是告訴我們:範疇通過特定的時間規定而成為使經驗得以可能的先驗原理;而原理分析論才要真正說明,每個範疇對應的是何種先驗原理,而這些先驗原理又是如何使經驗得以可能的。

我的建議是:

理解康德關於圖型法的基本洞見,而不必在這上面耽誤太長時間,因為這只是原理分析論的序曲。

(當然,以上建議也僅供參考)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驗唯心論?

楊學志 康德的理論是錯誤的,所以你理解不了。如果你認為自己理解了,那是因為出現了認識的錯誤,是幻覺,經不起深究的。可以看這兩篇檢驗一下 看這兩篇,就明白了。康德根本就沒有邏輯 掰開了揉碎了,說說二律背反 楊學志的文章 知乎楊學志 掰開了揉碎了,說說二律背反 依照休謨的認識論,1 1 2的根據是什麼?...

如何從康德認識論的角度理解榮格八維?

蔣錚 Se 純粹直觀的雜多 Si 想象中再生的綜合 Ne 外感官直觀形式 Ni 內感官直觀形式 Te 先驗宇宙論,先驗神學 Ti 理性神學 Fe 道德神學 Fi 道德法則,實踐理性 大概這樣? Atoms18432 沒關係。內在概念相差過大 揚棄MBTI基本理論與測試辦法的16張圖 知意情之認知,實...

如何理解康德的「圖式」?

幻城輿情 康德的schema圖式,源於前半生的天文經歷,成於後半生的哲學成果。他把星雲的混沌轉換為星座的圖式,內化於心。主體內心的邏輯形式圖式,把隨機的物自體現象,抽取為表象 抽象行為 組合為圖式 概括行為 綜合為願景 想象行為 用知性的判斷表和範疇表來統攝雜多,梳理先驗感性的時空秩序。圖式是感性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