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康德的「圖式」?

時間 2021-06-12 00:14:42

1樓:幻城輿情

康德的schema圖式,源於前半生的天文經歷,成於後半生的哲學成果。他把星雲的混沌轉換為星座的圖式,內化於心。主體內心的邏輯形式圖式,把隨機的物自體現象,抽取為表象(抽象行為),組合為圖式(概括行為),綜合為願景(想象行為)。

用知性的判斷表和範疇表來統攝雜多,梳理先驗感性的時空秩序。圖式是感性與知性之間的粘合劑。皮亞傑發生認識論深化了圖式理論。

當下人工智慧的知識圖譜和事件圖譜,還有圖式塔和謂詞邏輯框架,都是康德圖式的應用深化。

2樓:夏蟲不知冰

以下部分觀點為個人臆想,未必符合原著。僅供參考!

1、感性直觀獲取的是雜多表象;知性範疇提供一種規則;在感性與知性之間存在一種能力,將雜多表象按照規則進行排列組合形成影象,這種能力被稱之為想象力。想象力可以理解為構建影象的能力,雜多表象提供影象的素材,知性範疇是構圖的原理;而此影象就可以理解為圖型。

2、先驗是一種知性能力,經驗是感性生成。在這兩者之間應當有一種聯結,作為能力層面,稱之為想象力,作為現象層面稱之圖型。

3、柏拉圖的理念可以理解為先驗知識,然而康德體系中只有先驗的認識能力,而無先驗的知識。那麼巴門尼德的存在,蘇格拉底的「是什麼」,柏拉圖的理念,亞里斯多德的形式。在此退而求其次,充當了先驗認識能力與經驗之間的過渡、橋梁,即圖型。

4、圖型即一種融合二元的概念或者共相。唯物的角度來看,概念來自於物的抽象;唯心的角度來看,概念來自思想的具象。我的不成熟的想法,以圖型作為外在與內在的、主客觀的、心與物的融合。

它來自外在的經驗,亦來自內在的認識。

3樓:

唔,我給個簡單的理解吧:

康德認為知識來自於兩個源泉:「我們的知識發自心靈的兩個基本源泉,第乙個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印象的承受性),第二個是通過這些表象以認識物件的力量(概念的主動性)。」

「如果把心靈的承受性,即把心靈被刺激而接受表象的力量,叫做感性,那麼,心靈從自身產生表象的歷練,認識的主動性,叫做知性。。。。。這兩種力量或能力不能互相切換作用。知性不能直觀,感性不能思維,只有通過它們的聯合,才能發生認識。

」感性與知性的聯合才能產生知識,但是知性和感性並不是直接發生關聯的。康德所講的圖式是溝通知性與感性的橋梁,是一種指向概念的抽象的感性。

諸如幾何學的三角形,就是構架,是一種抽象的感性結構。

4樓:伊謝爾倫臭流氓

並非康德專家,囫圇一答,實際不外乎抄書,哂之可矣。

首先,根據A138/B177,圖式是一種起中介作用表象,為範疇在直感中的應用提供了先驗可能性

其次,根據A140/B179以及A141/B180,圖式是想象力的產物,但是卻不是乙個影象,亦即,不是通過想象力再造或者創造的,在無物件的情況下也能出現的感知(關於想象力的這個定義,見B版「推演」部分。實際上整個圖式論裡的想象力,個人感覺都接近於B版而不是A版)。

以上基本可以算是圖式的定義,但是其應用,根據他在圖式一章後半段的例子,我認為其實就是先驗分析篇的第二章所講的,所謂先驗知性的綜合原則。也就是說,與其說圖式是一種具體的表象,不如說它實則是隸屬於想象力的一種原則——之所以隸屬於想象力,是因為它與感知和範疇都有聯絡,但同時既非感知又非範疇,於是根據先驗推演部分建立起來的體系,它就只能被划進想象力;同時,既然它又是奠基性的原則,那麼它就不是圖形,而只是圖形之所以可能的基礎。

而例子方面,如果我的讀法勉強還靠譜,那麼整個先驗分析的第二章都可以拿來當例子,當然這是乙個成體系的例子。它說明的就是,範疇如何可能在我們的感知(時間空間)中發生作用。比如說,實體(substantia)這個範疇,就只能和「持續」這個時間概念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在感知(我們接受的感覺雜多)中,發現某物是在經歷變化後不變的東西,或者說,變化者只是這個實體的屬性。

又比如,量的範疇(個體、多數、總體),又必須和時間空間作為同質之物的概念相結合。這些規定「範疇X只能和時間空間的特質Y相結合」的整個體系,我個人就理解為圖式的諸部分。

而這裡需要注意的仍然是,這些原則在感知方面,仍然只涉及時間與空間,而不涉及任何具體物件,因而它們仍然是先驗的;或者乾脆說,它們是先驗範疇與感知的先驗形式(時間空間)相結合的諸種可能,只有在這些可能性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分辨物件,從而才能有經驗。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驗唯心論?

楊學志 康德的理論是錯誤的,所以你理解不了。如果你認為自己理解了,那是因為出現了認識的錯誤,是幻覺,經不起深究的。可以看這兩篇檢驗一下 看這兩篇,就明白了。康德根本就沒有邏輯 掰開了揉碎了,說說二律背反 楊學志的文章 知乎楊學志 掰開了揉碎了,說說二律背反 依照休謨的認識論,1 1 2的根據是什麼?...

如何理解康德的人性和人格性?

凌語野 關於人的動物性 人性和人格性,康德在其 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 一書中有清楚明白的闡釋。在康德看來,人既有向善的稟賦,又有作惡的傾向 而在向善的稟賦中,又有三種原初稟賦,即 作為一種有生命的存在者,人具有動物性的稟賦 作為一種有生命同時又有理性的存在者,人具有人性的稟賦 作為一種有理性同時又能...

如何理解康德哲學中提到的「有機體」?

若讀過 韋爾南 你將知道古希臘是複雜動態的有機體,包含著很多態別的信仰與理性,也存在很多態別的 人 的概念。比如荷馬的英雄,赫西阿德的農夫,與亞里斯多德所謂的理性的政治動物,是完全不一樣的。古希臘思想中的確定性遠遠沒有我們後世所詮發布來的那樣強,在乙個多神論的體系裡,鬥爭與張力無處不在。 vi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