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理解康德所說「人只能是目的而不能是手段」?能否在生活中舉出佐證這個觀點的例子?

時間 2021-05-09 19:03:19

1樓:

例子:1.」建設乙個繁榮的世界「,繁榮的世界是目的,人是手段。

2.」為上帝而戰「,上帝是目的,人是手段。

3.」我愛你」,愛是目的,人是愛的工具與載體。

這個世界大致如此,康德能怎麼樣?生活中處處是反康德的,不然卡夫卡也不會去寫New Beetle了。理解跟不理解,不知道哪乙個更好。

2樓:Price.JC

題主的說法其實有點問題,應該修正為:人是目的,而不只能是手段(絕對不是人只能是目的,而不能是手段)。

這句話,出自康德《道德形上學奠基》。

通俗解釋:①首先,人無法避免的要成為手段。現實生活中充滿了為了其他的目的把人當做手段的例子。

比如,走在路上,我找個人問路,他就是達成我目的的手段。 ②但是,康德強調,不能把人僅僅當做手段。什麼意思?

就是說,我在把別人當做手段達成某種目的的時候,本身不能「不擇手段」,我不能僅僅把他看做工具,還要顧及到他是乙個和我一樣的理性存在者。③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作為理性存在者的我,凡是我不願意施加於自己的,也不要施加到別人。通俗解釋,有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

生活中佐證這個觀點的例子:為了利益犧牲他人,會被看做是不道德的。

3樓:達克

康德沒有說「不能是手段」哦,他只說「不僅僅是手段」。就比如說你在學校上課,老師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你獲取知識的手段;但同時你也尊重老師的人格,發自真心地和老師相處,在老師有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在這種意義上你就把她也當做目的。

4樓:我們的生活

康德的這個絕對命令是一種價值取向,符合了這個原則就有了價值。康德得出這個結論不是通過經驗事實總結出來的,而是用理性用邏輯推演出來的。所以,不要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去佐證他的正確性,要在超驗中去推理。

5樓:阿拉曼的貓

那麼,把人作為道德行為的目的,這種作為目的的人和其他目的形式有什麼區別呢。這裡要明確的是,這個作為目的的人不是經驗狀態下的人,不是質料的人,這裡不涉及人的日常生活狀態。這個作為目的人是理性自我或者本我,康德還使用了人性這個概念。

理性和人性是客觀的,是可以普遍化的,因此是可以作為我們道德行為的目的的。在這種觀念之下,任何不符合理性,不為了理性的行為都是可以被排除的。這個理性是什麼呢?

要只按照你同時認為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準則去行動。回到上面的例子,兩個例子都涉及到犧牲,我們的日常道德建議一般都會建立在犧牲物件的價值等級上。第乙個例子是國家與個人的價值等級,第二個例子是幾個人與乙個人的價值等級,在康德的觀念中,這些等級沒有普遍意義,有意義的是犧牲行為的普遍性,是這一行為物件是理性自我。

那麼,以上例子中的四個選擇中,哪個可以被普遍化呢,哪個是以理性自我為目的的呢?我不知道答案,各位同志可以試著用康德的絕對命令模式去套一套。

6樓:yangjian

人是根本目的,所有的實踐的目的是為人,而不能反過來將犧牲人的基本利益作為手段去達到其它的目標,任何高尚但目標若需要損害人但利益就是不道德的。

黑格爾所說的「自在」和「定在」該怎麼理解?

wlzjx 的回答雖未展開,但我很贊同。無論康德,還是黑格爾,自在都是自我把握外在變化物而得出的抽象,自在在黑格爾那裡就是他物的潛在主體。定在的意思是有規定的存在,作為某物,是乙個有質的存在。區別於存在本身,它是乙個有規定的自身,假如把定在與存在的聯絡看作是直接的,定在就是實在,但定在與存在的聯絡實...

怎麼理解叔本華所說「快樂是痛苦的負面,痛苦是人生的正面」?

positive有正面的意思,還有肯定的意思,這個地方用肯定的意思更好。所謂痛苦是肯定的,直白的說就是,你人生中絕大部分時間感受到的都是痛苦,快樂總是短暫的,快樂可以讓你暫時免於痛苦,當然是痛苦的反面,或者可以說快樂是否定的,對應痛苦的肯定。想想看,確實是這樣。這裡只解釋這句話,就不展開說了,直接看...

人是鐵飯是鋼 這句俗語該怎麼理解?

Pony杜子建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雙押,中國有嘻哈1.0版本。但是從現代營養學來說狗屁不通,現在的飲食結構越來越推崇戒糖飲食,澱粉類對於人的能量補充而言,並沒有重要到缺他不可的程度,反而是戒糖後的食物均衡 如只吃肉菜類 能夠給人更好的狀態與體型。 光斌 小時候我見過很多次鐵匠鋪手工鍛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