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論怎樣解釋康德的物自體?

時間 2021-06-30 22:52:34

1樓:

康德是不可知論者。

他認為現象世界不可靠,按照因果律,結果的背後有乙個原因,原因的背後還有乙個原因,如此推下去肯定有第乙個原因,那麼我們所處的經驗世界背後肯定有乙個第一因即「自在之物」,這個自在之物具有超驗性,由於我們無法跳出世界看世界,所以無法真正認識物自體,所以關於世界的本原不可知,但可思。

那麼如果我們要用可知論來理解的話,就必須要重新假定:

1.這個物自體在現象世界中,不在經驗之外,具有內在性,它只有在現象之中我們才可能認識。

2.如果第乙個前提成立,那麼它就不應該叫物自體,因為它此時具有他因性,要受到限制就不能叫自在之物了。

而這是矛盾的。

所以不能用可知論來理解「物自體」。

2樓:眾妙之門不再玄

中國哲學的「道」,在西哲學家看來,屬於「物自體」。

在二次元世界,所謂「物自體」,相當於二次元人對我們所見的物質世界的「定義」。

以二次元人之感官,是無法了知我們所見的物質世界的,是為不可知。

中華文化認為,給二次元人裝上3D光明感受器,並發電點亮電燈,物質世界就能在腦中形成影像,成為可知。

作為世界本源之「道」,中華文化認為是可映象的,可同步的,可複製的,可感受的,因而是可知的。

3樓:多少樓台煙雨中

沒有物自體。理論理性才有物自體,原因很簡單。

一是,人和物的遭遇是在世界中,我們與這個世界是一種無聲的生命關聯,我們人是在世界中孕育出來的,這裡可以借助佛教緣起性空的觀點理解。舉個其他例子你去山上看花,看到花時,你與花是先在一種情景中,如喜悅,驚奇等,你一下子看到那個花,托口而出,花好美啊,此時花就是美本身。他不會以第二種態度說,我認為花好美啊。

我們在分析物自體的時候就是第二種態度,已經分主客了。

二是隨著科學發展,周圍事物充滿了人造發明和概念,人對這些事物並非最初關聯領會,是靜態外在概念般的接受,主客兩分就嚴重了,這是為啥小孩要去自然界一樣,需要恢復那種生存關聯。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很容易會二元論,很容易會走到物自體

三是亞里斯多德的實體+屬性的觀點影響,如把所有屬性拿掉,其實啥也沒有。只有意義。如你如何同該物打交道就會有他不同的意義。如欣賞的方式就會產生美,控制的方式就會有不同學科等。

四意義也是不斷發展的,有歷史時代呢左右。

4樓:束圓成

我比較贊同黑格爾的辯證法。

物自體的概念在康德那裡是乙個靜止的概念,物自體是無法認識的,而且是永遠無法認識。

到了黑格爾,物自體就從靜止到了運動,也就是通過人的思考、科學技術的發展,原來不可知的物自體是可以逐漸被認識的。例如:細菌、原子,對於古人來說就是物自體,而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最終能夠窺見整個微觀世界。

5樓:Joshua.W

說物自體是康德的宗教情操或是懺悔不為過

首先對於題主說的,對「物自體的間接認知」一點,如果題主明白了為什麼對純粹理性批判就應該明白為什麼這點不可取,再簡白說,超越界之所以為超越界就是因為其超越性,如果可以被認知那就不算是超越界,即使是間接認知又怎麼能確定不是妄想?這種間接認知可以聯絡到對宗教的批判上,對宗教批判最狠的是道德批判。

我們試想,如果物自體可被認知,已有確據,那麼人會相信嗎?這就跳到了宗教神學領域,因為實踐無法干預,就按說「人的主觀能動性」起不了作用。求神拜佛不就是「試圖用人的主觀能性去干涉超越界」 所以這類宗教已經被批判完了,但是由於人有宗教需求,對,就是對超越界的間接認知(說是妄想也好,幻想也罷,但始終存在)所以拜拜的人始終會有。

而對於神學領域卻是恰恰相反,超越界是由上而下主動讓人認知,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這個過程中是重要一環。所以物自體是一種妥協,不相信但是承認存在,子不語怪力亂神。

所以,你相信超越界自上而下可以啟示人就是神學領域,如果不相信遲早會想要乙個答案,這個答案可能是任何,還可能是一輩子都找不到答案。但是人的宗教需求是不可否認的,不管物質如何滿溢都不可能達到乙個穩定的狀態。問題的關鍵不是物自體本身,而是你思考的物件早已經不是物自體,而是追求乙個「可互動的物自體」,哲學提供不了答案。

又好比你想要乙個活生生的人但自己不確定是不是這樣,而你每天盯著乙個玩偶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這就是「偶像」

放一尊像在這裡

6樓:得一學究

沒有可知論。不可知論之所以不成立是因為它自相矛盾,它虛設了所謂的不可知物,既不可知,又何以知其不可知?由於矛盾,這個不可知物是無法存在的。

馬哲不是可知論,是實踐論,馬哲的問題不是認識問題,而是實踐問題,無法投射到實踐範疇中的東西都是無意義的。所以在馬哲中說的認識問題,指的是可以投射到實踐範疇的認識問題。離開實踐範疇的一切談論皆是妄語,如果你說的知不是基於實踐範疇的,就屬於妄語,可知和不可知一樣就都沒有意義。

7樓:蔣不害

1康德把作為純粹知性範疇的因果律用在不可經驗的物自體身上以證明物自體的存有,本身就違背了他自己的先驗分析論。康德最多證明人可以認識現象,但關於物自體的一切按康德的先驗唯心論實際上是不可說的,更不可能獲得乙個判斷說物自體不可知。

2.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說的很清楚了。主體和物件都是被揚棄在了思維之中的。

而思維是動態的,沒有乙個凝固,靜止的物件可被定義為物自體。比如對於古人來說,水的分子結構h2o就是物自體,再怎麼感性直觀也經驗不到。但是對我們來說水的分子結構顯然是可以認識的。

物件也是同步於我們的認識能力在不斷深化。況且物自體其實是典型的抽象思維的產物。「物自體作為本體不可知」本身就是一種對物自體的知。

康德的物自體 先驗論 知性智性是不是獨斷論,用另一種獨斷論 神秘主義去取代經驗論?

費安宜 梯利在他的西方哲學史中說過 他的方法不是心理學的,而是邏輯的或先驗的方法 他並沒有要求我們檢查我們自己意識中的知識條件 它如何在心理學意義上出現 而是要抓住真實的知識,比如數學命題或物理學原理,並追問我們自己這樣的命題存在的邏輯預設是什麼。比如,畢竟判斷是存在的,或是關於空間關係的判斷,或是...

康德的本體 Nounmenon 物自體 Ding an sich 有什麼區別?

古樹 不論是本體與及物自體都是基於康德的知性範疇的運用,康德嚴格的把感性 知性 理性三個認知能力,而物自體就是對應於理性而言,而理性的運作特地是 知性範疇對應的是中世紀三大本體論的基本問題,而這些本體論問題就康德而言就是物自體。本體是很寬泛的運用,而物自體是具有康德特色的。後來叔本華把物自體看作 意...

康德的物自體不可知,那可感嗎?感覺材料中包括它嗎?

njzj99 不包括。感覺材料中不包括物自體本身,我們感覺到的是物自體的表象,到底是全部表象還是部分表象,我們也不確定。感覺材料被感性形式處理也沒有被賦予必然性。錯覺比比皆是。 求問問題啊 物自體之所以對於康德不可知就是因為物自體不可感康德對於物件一詞有兩種解釋 1現象的物件也就是認識知識感覺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