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與康德的物自體有無區別?若有區別在哪?

時間 2021-05-14 18:05:58

1樓:老楊

這個話題特別好玩 。我是認為他們這兩個東西不沾邊。

康德的物自體是指物件,或者更叫物件的載體也許更好。物件就是那麼乙個東西,而我們對物件的感知是基於我們主觀的。所以那個東西是物自體,和我們對它的感知關係不大。

物自體是在我們的感知之外,僅僅提供了乙個抽象的物件 。或者說,僅僅提供了乙個邏輯物件,乙個思考物件。

而老子的道,是我們對物件的某種認識。

是我們可以把握的東西。

2樓:沙漠中的旅人

老子所說的「道」與康德的「物自體」並沒有關係。

老子說,世界運轉、人事變遷有其自然而然的路徑,有生於無。路徑背後的「無」就是「道」。

康德說,人通過自身的多種感官把世界摹刻在腦海中。不是世界是什麼,我們腦中呈現什麼;而是我們能印下什麼,世界呈現什麼。因此,我們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感官的影印品,即「表象」,真實的「物自體」我們並沒有看到。

3樓:文識天

道是一切的起點,是一切的根基。

道不是物質,他是超物質的。

道也不是精神,他是超精神的。

道的概念跟西方的本體論其實有些像。

物自體是專門指代存在裡不可知的那一部分。

宇宙種除了不可知,還有可知的。

物自體是存在的一種型別。

兩者之間的關係屬於上下級。

世界的本原是道,道是演化一切存在的根基。

而物自體是道演化出來的一種存在形式。

除了物自體,道同時也演化了其他的存在形式。

4樓:袁立巖

區別在乙個人可以讓人脫離生死,另乙個自己沒搞明白自己是誰。

乙個理論是否有效,看結果。道德經傳承千年,無數人解讀,無數人參悟,無數人得道。所以中國神多,並非是多神論,而是修成的人多。

所謂的道,是你達到的境界,而不是康德所說的對某些事物的認知。

5樓:無心道人無恥之徒

法,非法,非非法。

道,非道,非非道。

這就是老子與康德牛x的地方。

大白話,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型。佛陀的大智慧型,完全展現在【雜阿含經】中,

而後的佛學宗派與大師,不過是用複雜的語言解讀【雜阿含經】而已,

到了密宗時代,只好拋棄了語言,搞搞禪宗與淨土了。一句,阿彌陀佛的大白話,就打發了所有的佛教徒的狂熱。

真正的心理諮詢,就是佛學的法施。所謂,佛法,非法,非非法。一句玄機無限的語言,包含人類所有的大智慧型。一句,他媽x,包含了所有的現實世界的愛恨情仇。

一句大白話,之所以充滿生命的靈氣,乃是這句話,原來就是人類所有的渴望與貪婪的聚集。哈哈,他媽x,,居然被憋著,不然發出聲音,這是哈哈哈。。。。。。。。

最後只能是,阿彌陀佛!一句,有著各種解讀的佛號聲響。。。。。。。。。

6樓:玄易道人

當然有區別,不只有區別,它們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就像「孩兒他罵罵」和「這到底是怎樣乙個熊孩子」的區別。

我們理解某個人的思想或某個人的著作中的某個概念時,一定不能脫離其整個表述體系和論證邏輯進行斷章取義的解讀,一定要結合這個概念在整個理論框架內的作用來理解對它進行如何的使用。

我看了已有的回答,很多提到了道的不可言說。並將這種解釋和人類的感覺、語言、認知等等的侷限性這些時髦的話題聯絡了起來。殊不知,如此將完全消解《老子》的理論體系。具體詳見後附。

老子的道,其明確的作用一為「生」,即道生萬物;一為「輔」,即「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生」使得道作為取法物件成為必然,「輔」則是我們所要取法於道的最根本的性質,並由之有了處下、守弱、不爭等具體要求。因此,道在《老子》這裡,首先它不是萬物,其次它在整個理論體系中必有可說的部分,而正是這些可說的部分成為了其理論展開並達到其理論目的的基礎。

但是同時,老子的道有其不可說的一面,即它到底是什麼樣子。是方是圓是冷是熱是大是小是平順是粗糙是安靜是喧囂,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還是mysuperstar?這些老子並沒有說而且認為無法說。

而正是在這點上,老子對於道作為乙個物(在萬物之先的物)所採取的謹慎的懸置態度與康德對於物自體的懸置態度是類似的。

康德的思想旨趣在於為知識劃出界限為信仰留下空間。粗略地說,康德認為我們對於物的認識是基於我們理性所內稟的一些先驗形式、範疇,比如時、空、質、量等。由此我們構築了我們知識體系,並且我們的知識或具體點說我們對於物的認識,是嚴格限定在我們理性所固有的先驗形式及範疇的範圍之內的。

就如,我們的認知能力是乙個由形式範疇等構成的座標系(不是乙個白板,以此區別於休謨),我們對於物的認知就像是研究物在這個座標系上的投影。對於這些投影我們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但是造成這些投影的物究竟是什麼(康德將這個究竟是什麼的物稱為物自體),我們的知識是無法給出答案的,因為這超出了我們的知識所能達到的邊界,因此我們對於物自體要保持謹慎的懸置的態度。

玄易道人:《老子》之「道不可言」——兼論對此問題的不同解讀路徑

7樓:

首先說結論:康德的物自體連道德經的「名」尚且沒達到,遑論道了。

康德的物自體或者說自在之物,從根本上來說超脫不了道德經裡的「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句。

用道德經的邏輯來解釋康德的這種思想比康德用那麼長篇幅來講更簡單易懂。

物可名,非恆名。無名,物自體也。有名,認知之始,萬物之母也。

但是以道德經的邏輯,批判物自體的也可以用同樣的邏輯來進行。

物自體之名,可名,非恆名。無物自體之名,是物之體之本始。有物自體之名,物自體衍生之萬物之母,迎合與批判之母。

康德的物自體也是批判康德物自體之母。有物自體之名和有批判物自體之名,這才是萬物生於有,而有生於無。無名,天地之始。

8樓:kimean

物自體是費、謝、黑三人致力解決的問題,老黑解決的最徹底,《精神現象學》序言和導論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物自體只不過是乙個虛構的彼岸,意識虛構的不可知的Phantom,然而這種虛構本身就是現實此岸的反映,或者就是現象的反映,只是知性意識總是要強調這是不可知的,這是彼岸,這是反過來的。

道是老子對宇宙真理真題把握的一種勉強的字面指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用老黑的話說,真理就是全體,既是全體直接性的直觀呈現,又是動態的生成過程,對「道」的各種看似矛盾盾的描述,無非是讓人超越語言的侷限,得意忘言,得道忘象而已。

「道可道,非常道。」為什麼不可道,因為語言說出來的都是直接的東西,但是真理是間接的,常道也是間接的,非常道就像表象一樣倏忽萬端則是直接的。

所以這兩者沒有什麼可比性,完全說得是兩個問題。

9樓:高呂戎

物自體和道,都是某一種三段論的超範圍使用而產生的。都是用理想的統一性超越現實的統一性。現象與本質構成本末關係,人們看到現象就會用本末的推理定義乙個本質的東西。

康德稱之為物自體,老子稱之為道。道相比物自體,還有時間上展開的思維,與黑格爾又有共同點了。

10樓:Mitom

康德按我的理解,他是提出的一些理論。目前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經親自證實體驗了這些理論的無懈可擊。但是,老子的「道」不僅僅是乙個理論,而是由他自己體驗了這個「道」,然後以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個「道」,即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這些理論。

這個理論只是幫我們找這個「道」而已,並不是「道」本身。而康德的理論,我個人覺得完全不一樣。如果用哲學理論來學,那就好好學每個人自己的理論好了,不必要互相比較,這樣反而看不到他們理論的真實情況。

11樓:yesman

老子是開悟的覺者,從文字概念上永遠讀不懂道德經的。

覺者寫的文字是為破除頭腦牢籠的,在思維層面永遠讀不懂。他們的文字能殺掉頭腦,而頭腦絕不會認輸——

除非那人已吃盡苦頭,機緣成熟。

12樓:老張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語言不能言說的,如何解釋,就是客觀事物,人類通過感官不可能達到客觀事物的本真狀態,因為人的感官是有規定性的,比如你的聽覺是20—20000赫茲之間,你的視覺是400—720奈米之間等等,用有規定性的感官不可能達到客體的本真狀態,語言是建立在感官認知的基礎上的,所以古人早就看到了這個真理,而康德的物自體,其實就是指的客體的本真狀態,他解釋的是我們只能認識物體的表象,並通過表象形成概念,道,與物自體,在概念的理解上應該是差不多的,就是客體的本真狀態,不知道您明白了嗎

13樓:哲學為何p開頭

1、方塊字不方便說哲學,因此無法與西方哲學相提並論;

2、好在,大道至簡,中國哲學不幸中之萬幸,竟然與西方哲學的「上 G 帝》o< 本D 體」無別;

4、由於為形而下的生存而艱苦奮鬥,沒有很多閒工夫研究形上學,當然也不可能弄清西方哲學,甚至誤解西方哲學,"物自體"就是誤譯康德哲學的結果。

5、如何誤譯?已經多次回覆過此類問題,已經沒有興趣再複述一遍了。

14樓:光之源頭

老子言的道,唯一,大,生命與物質的源頭。康德的物自體,是康德的一種認識與覺悟,察覺到人啊認識自己,隱藏一種維度力量與修為,指的就是物自體,被佛教認識的相包含,相都是道的演義演化延續,道用在佛家文字表示,無上其大無外。康德不可以同老子相提並論,老子身在天法道中,物自體只能人法地地法天的鏈結點,歷史當時的環境狀況文化智慧型而論康德悟性聰明,帶來以後的科學技術進步,肉體維度的公升降平行。

都有名可名的名,區別如同文化特色因道並生理禮,理禮排而有序,相應出現數字文化。

康德的本體 Nounmenon 物自體 Ding an sich 有什麼區別?

古樹 不論是本體與及物自體都是基於康德的知性範疇的運用,康德嚴格的把感性 知性 理性三個認知能力,而物自體就是對應於理性而言,而理性的運作特地是 知性範疇對應的是中世紀三大本體論的基本問題,而這些本體論問題就康德而言就是物自體。本體是很寬泛的運用,而物自體是具有康德特色的。後來叔本華把物自體看作 意...

康德設定物自體的矛盾怎麼解決?

右派藝術家 如果一定要用易懂的語言回答的話,只能說是 物自體 和 存在 沒有關係,物自體 是不可以被指認的。用數學來舉例子就是 因果關係就是加減乘除,物自體與現象的關係是倒數關係,無論你怎麼加減乘除,都不能 定義 導數關係。當然,這是我們想到的最易懂的方式來解答,如果想要最準確的回答的話,建議重讀,...

可知論怎樣解釋康德的物自體?

康德是不可知論者。他認為現象世界不可靠,按照因果律,結果的背後有乙個原因,原因的背後還有乙個原因,如此推下去肯定有第乙個原因,那麼我們所處的經驗世界背後肯定有乙個第一因即 自在之物 這個自在之物具有超驗性,由於我們無法跳出世界看世界,所以無法真正認識物自體,所以關於世界的本原不可知,但可思。那麼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