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高產的科研工作者嗎,怎麼做到的?

時間 2021-05-31 11:31:33

1樓:我是你王哥

研究生期間發很多SCI,不知道算不算,好吧,他現在還在接著發,然後,已經變成教授了~~~

方向有關係吧,

但是我覺得還是要自己努力的,舉個例子,以前我們實驗室也自己做飯吃,因為我們科室窮,哦不,是我窮,

他們實驗室也做飯吃,因為來不及去食堂,因為要凍樹鼩~

知識分子就應該好好搞研究,有的時候別人會找藉口,說這算一種傳承畢竟人家祖師爺叫孫儒泳……北師大那個,後來去了華南師範大學。

但是這不是理由的,他們實驗裡偷懶的多了去了。所以還是看人,各種吃得起苦吧,而且為人真的好,所以我也一直覺得要向他看齊~

2樓:

熟能生巧吧。

坐我旁邊的哥們就超能寫,平時見他不做聲一周,一篇文章就出來了。

他自己說,是因為掌握了寫作套路。因為專業基礎大家都差不多,日常工作也大同小異,外協專案的資料也都在資料庫裡。他一般就是有點想法,就先擬個提綱,然後一點點去找素材,看可行性。

萬事俱備,寫起來就是一氣呵成了。

很多領導現在都會找他幫忙了,呵呵。

3樓:wenchuan

一般理論深厚,思維清晰,英語好,尤其是文字能力強的人發文章都比較容易,但最主要是看個人意願,是否想發文章。有的大老闆乙個課題做得很深了都還不願意發,他們可能是有點思想潔癖,凡事追求完美極致,這種人反而更令人敬佩

科研工作者一般怎麼找文獻?

好的工具是第一生產力。已經都快2020年了,還在用筆記本手寫記筆記這個實在無力吐槽。是的,如果不習慣用電子裝置進行記錄整理並網路儲存,那就改變現有陋習吧。智慧型手機普及的今天,平時的事項,比如開會,我的記錄都是通過手機實現。手機 電腦 pad,所有個人終端都是共享的,不在此展開說了。再回到文獻問題,...

可以當乙個快樂的科研工作者嗎?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 一般字典上對快樂下的定義多半是 覺得滿足與幸福。德國哲學家康德則認為 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的確,求而不得總是給人帶來痛苦的,而求而不得又可以說是科研工作的常態。是否這就意味著科研就一定是痛苦的,讓人不快樂的呢?一樣公尺養百樣人。悲觀的人看到一杯水會覺得,唉,只剩半杯了,但是...

外界看說科研工作者,傻傻的,大家怎麼看?

何許 不是傻,是不想多花時間精力放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課題 文章 專案 經費,每一樣都勞力傷神,還有各種流程,實在是再多不出來什麼精力搞其他的了。而且接觸的環境往往是學校科研所,目的明確一些,環境造人,所以不那麼靈光吧。當然也有一些大牛搞出成果會去開公司賺錢,在社交 資源等方面都挺注重的,這些人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