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科學家發現 量子躍遷 有預警訊號?

時間 2021-05-11 17:54:53

1樓:sinxl

我一直在想另乙個例子,假設我從一副撲克牌裡隨機抽一張(不看)放在乙個盒子裡,並把這個盒子寄到美國,其他的牌留在中國。現在沒人知道這張牌是什麼,我們就認為這張牌處於54個狀態的疊加,當我們開啟盒子,「觀察」了這張牌,它就在瞬間坍縮成一張唯一確定的牌了。反過來,我們去觀察放在外面的53張牌,一旦它們都確定了,那麼盒子裡的那張牌也就瞬間確定了。

這就是撲克牌的「糾纏效應」,而且這個過程還是「超距的」和不依賴於任何資訊傳輸的。

但是,就我們的經驗來講,根本沒有那麼複雜和神秘,盒子裡的那張牌是什麼,在抽出的一瞬間就確定了,只不過我們缺乏觀察手段罷了

2樓:朱成斌

科學家.打破原子發現原子由核子和電子組成,去建太陽糸行星原子模型。由於電子繞核變速運動放電損失能量,若沒能量補充電子就會落核心,與地球繞太陽穩定軌道公轉不符。

科學家就用高電子降軌道放光電,低電子吸收光電會躍公升高能軌道。

由於電子軌道跳躍在宇宙運動沒找到例項,科學家邊懷疑邊打破核子進入粒子世界,一邊用粒一邊用波相互深入物理黑暗世界裡,終以既波又粒既還模糊不清又需統一波粒二象性的現代物理探索路。

3樓:Harbing Lou

我對量子力學的了解僅限於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水平。但是很明顯的,這次的研究成果僅僅是提供了一種測量量子躍遷的方法,並沒有推翻量子力學中的測不准原理。

4樓:hu-ou

很簡單,凡是物質都是聚合。微觀也好,只要還是物質,就還是聚合。所以,微觀物質並非是最小不可拆分單位,所以,還可拆出更小的時空段來「預警"。

hu-ou:生命的深度秘密

5樓:黑祭司

只是又一次打了哥本哈根闡述的臉。哥本哈根闡述認為量子態是瞬間躍遷的,但是這個實驗再次證實了量子態始終是相干的,量子混合態並不是瞬間躍遷到純態的,而是有乙個逐漸變化的過程,乙個態的概率逐漸變小,另乙個概率逐漸變大,直到達到純態。

而這個概率變化的過程其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是可以標記的,注意這裡說的不是「測量」而是「標記」,因為實驗並沒有直接去測量混合態,看每個態的概率是多少(那樣會破壞混合態),而是利用另一組混合態的幫助來把它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標記出來。讀取到這個標識訊號我們就可以斷定,量子態躍遷要開始了。

這個時候改變邊界條件,可以中止躍遷過程。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對量子態進行更精細的操作——甚至在它發生錯誤的躍遷前就中止錯誤的發生。

對於薛丁格的貓而言,這是個驚喜的訊息,SWAT(反恐特警隊)可以在毒藥釋放前一刻把貓救出來。

6樓:love8-5

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在乙個小黑屋裡

有乙個人要殺貓

你看不見小黑屋裡的人

你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要殺貓

然後有些人

搞了個探測儀

這個探測儀,能檢測出這個人要抬起刀子準備殺貓了但是刀舉起來了,貓已經注定要死了

所以這並沒什麼用

你還是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要抬刀

7樓:飛翔的小能貓

1.量子力學理論不會因此有什麼變化

2.薛丁格的貓和這個沒啥關係

3.去看看什麼叫量子躍遷什麼叫疊加態什麼叫薛丁格方程4.很多人並沒有量子力學的基本常識

5.洗洗睡吧

8樓:liyouxi

實驗文章確實是想證明乙個不同於傳統哥本哈根解釋的所謂「modern quantum trajectory theory」,abstract裡寫得很明確。

下面這個是有關的英文專欄文章:

9樓:葡萄糖氧化鈣

不請自來。不過看了幾個答案感覺有點恐怖,怎麼有這麼多看起來莫名其妙的答案,什麼XX理論被推翻之類的,是大家量子力學乾脆沒學嗎…

現在普遍接受的理論一直都是「躍遷」需要時間的啊。簡單定性來說可以用不確定原理考慮一下,考慮得稍微複雜點就是含時微擾,這不都是本科生量子力學很重要的內容嗎。

補充一些東西:

我個人其實不太喜歡但凡有科普就提薛丁格的貓,甚至對其過度解讀。現在而言,就把這個例子當成普通的思想實驗就好了。非物理專業的人如果不能理解就不要去理解了,那就是數理基礎不夠,強行理解反而沒有什麼幫助。

我覺得科普這個事情應該是讓人在思考後有所收穫的。不應該為了方便所有人理解而把科學過分簡單化。

10樓:雷奕安

哥本哈根說法本來就是乙個說法,誰讓那些「量子力學混球」(文章中薛丁格的說法)們,也就是我說的「量子力學不懂派」們當真了?

哥本哈根說法裡面的量子躍遷概念基於非相對論量子力學。非相對論理論中作用量,也就是力,或者光,的傳播速度是無限大的,乙個事件的發生就不需要時間,而且全空間瞬時發生,也就是所謂的量子非局域性。所以量子非局域性概念也是錯的,或者說需要得到實驗證明。

當然,後來貝爾實驗的解讀錯了,從而導致詭異的「量子糾纏」概念謬種流傳,成為量子力學不懂派的招搖神器。

耶魯的這一實驗證明了薛丁格,愛因斯坦等人的物理概念是正確的,「測量」不會導致薛丁格貓死活瞬時轉換這種事情發生。

該實驗也證明了量子過程比以前以為的更容易理解,或者說,更經典。

但是量子事件的隨機性,也就是波函式的機率屬性,並沒有推翻。

該實驗也跟光子的定義,或者光子究竟是什麼有關。光子的概念在解釋貝爾實驗的時候非常關鍵。

11樓:薛丁格的老貓

實驗過程前面答主貼出來了,我就不重複了。

從本質上來說,只是對於「電子躍遷」這個現象進行了一次細節修正。對於量子物理本質上的隨機性並沒有任何改變。

原本我們以為的躍遷過程是直接閃現過去的,現在看來可能是脫離原有能級——和另乙個能級發生關聯——進入另乙個能級。中間發生了什麼我們還不清楚,但是不再是瞬時過程了。

12樓:譚少雄

中中國人習慣向西方人看齊,這與中國科技的話語權有關。但中中國人通過嚴謹的公式推出的論段,總該比西方人的猜測強。

場速可變的相對性原理論述了量子現象源於場對運動量子的德布羅意波動,科學智慧型欄目曉話123論場速可變的相對性1+1原理一有關氫原子軌道模型,論述了量子軌道成因,軌道的不連續性是由穩定態造成的,躍遷時的軌跡是由輻射場變化產生的,是乙個極短的過程。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空間維度的?

gypandaer 三維空間我們很容易理解,三維以上的空間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即 在三維空間基礎上加上變數,比如加上時間變為四維,在加上速度變成五維,然後以此列退直到加到26維 四維以上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數學範疇! 胡說的山東海鮮 人類發現空間維度只有兩個,你生活中的3維,以及另乙個。4維以及以...

如何看待「追星不如追科學家」?

千萬不要片面的就認為科學就比娛樂高尚,不是乙個利益鏈沒有比較價值。自己認準乙個方向努力讓自己變好就行了,沒有必要爭論科學和娛樂誰更高尚這種無聊問題。我在化學方面和導師做研究,但是課餘時候也關注下娛樂圈。我覺著無論我對化學再感興趣我也做不到看著能斯特方程開心的大笑,除非我有毛病 這就是科學不能做到而明...

如何評價科學家 又 發現金屬氫?

瞻雲 科研畢竟不是狼來了,這一次,的確是重大的突破。的確是大眾喜聞樂見的 打臉 不過,這個突破,距離實際應用差之太遠。對於80K的低溫來說,還好辦一些。但對於425GPa的壓強,那就真是無可奈何了。我們可以看一看這麼一組資料 地殼深處的壓強為1GPa左右,地幔深處的壓強為150GPa,地心深處的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