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劉慈欣作品中過分冷漠的理論科學家們?

時間 2021-06-01 06:56:07

1樓:wonder

劉慈欣是科學教教眾你們曉得伐。

與其說是冷漠,不如說是狂氣のmad scientist。

在他筆下,無論丁儀林雲,還是沈淵奧拉博士, 倫理道德, 信仰傳統都是他們追求正確的一種枷鎖。

有點像月世界裡面那群根源中毒的魔術師的心態。

劉慈欣對科學家的塑造, 就是在還原超人哲學,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 而又「用新的世界觀構建新的價值體系的"理性,純粹,正確的準繩「」具有旺盛創造力的強者「

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劉慈欣是尼采的信徒, 除了這種科學館, 劉慈欣本人推崇絕對理性, 崇拜強人政治也不是新聞了。

從文學上講,這種形象也比較吸引人,比較有人氣。

2樓:其名為鵬

小學的時候看過乙個電影叫「深海圓疑」,有點恐怖有點驚悚。

講述的是在太平洋發現了乙個外星飛船,派了幾個科學家下去。然後就發生暴雨天氣與海面通訊斷連了。後來發現這艘飛船是來自未來的地球,最後墜毀在數萬年前的地球。

當然這不是重點,也沒怎麼劇透。

我還清楚的記得,裡面有個數學家吃飯的時候看著自己帶來的書叫「海底兩萬里」,然後就好像說個家常一樣對著心理學家說「我們不可能出去,因為如果我們出去了就會告訴人們這艘船會失敗,然後人們就不會建造這艘飛船,我們也不會發現這船的殘骸,我們也不會來到這裡,所以我們必須要死在這裡。」說完就又去看書了,冷靜的可怕。

所以不是劉慈欣中作品冷漠的科學家,而這時乙個真正科學家通有的態度,因為他們看的更清楚,數學家就不怕死了麼?結局的時候求生欲還是挺強的!冷靜正是因為自己已經完全相信,實在沒有別的路了。

3樓:黃聯樵

因為大劉想強調的是科學家對科學、真理(例如大統一理論)的執著,但是大劉又不善於刻畫人物心理,例如:所有女性角色來來去去都是「柔得像水」,所有角色在進行邏輯辯論時觀點都非常清晰有條理……所以導致只有「過分冷漠」。其實大劉本意是想塑造一些「對科學很執著又十分cool」的角色。

4樓:吳班

「為了得知真理可以拋棄一切,或者理論崩塌就去選擇死亡來自我解脫」,這恰恰不是冷漠而是太熱情了,這種科學家至少我沒見過,真按這個辦,至少做理論物理的九成都已經死八回了。

5樓:M3小蘑菇

拿《朝聞道》舉例,那些敢於夕死可也的全球頂尖的科學家,通常不會是僅僅為了拿工資養家餬口而選擇科學的,模擬普通人的話,都是些極具工匠精神,把工作當做藝術和追求的人

6樓:歐陽十一

理論畢竟是理性的。理論科學家之所以冷漠,還是因為他們太理性了,就像人工智慧一樣。在他們眼裡,整個世界是可以用數學模型來表達的,整個宇宙的規律與人類倫理道德什麼的都沒有關係。

和普通人的思維不一樣,所以人們會覺得他們冷漠得格格不入。我在讀了理科之後深有體會。

7樓:路上行人

朝聞道裡面是理論物理被告知被排險者徹底鎖死,為了宇宙安全不能再往深處研究了。還有其他一些科學家也是感到他們所研究的領域不能做出可預見的突破。借用裡面科學家的話就是他們本來就不在乎現實世界中的道德準則,對他們而言,科學理論這些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

三體裡面則是加速器結果被徹底鎖住,今後幾百年丁儀(這在球狀閃電,三體裡面的設定裡絕對是個天才)也做不出理論突破。楊冬的自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發現了自己母親葉文潔背叛了人類世界,發現宇宙規律是可以被干擾的。三體裡面說了,楊冬沒了物理學,丟了半條命。

發現母親的事情,另外半條命也沒了。

8樓:Neo Li

因為不冷漠的就成聖母婊了(程心)。

所以縱觀全書,他最捧的角色是羅輯:玩世不恭卻又關鍵時刻能解決問題。但現實中讓這樣的人身肩重任的機率趨近於零。

這其實都是他作為科幻作家對人物塑造過於刻板的問題,都太臉譜化了。

9樓:熙哥

基本上符合讀者的心理預期吧。

超智商者,情商不足,有點瘋,至少有點怪。

大劉基本上還是比較傳統的,

他們不是病態,他們之所以登封造極,根本原因是投入太多。

月亮與六便士型英雄。相比於學者,這些人物倒像是「理論科學藝術家」。

那麼這是大劉的理想,

大劉的了解,

大劉的刻板印象,

還是大劉對讀者心理預期某種程度的迎合呢?

10樓:小夫子老男孩

首先,這並不是什麼冷漠。其次,為了真理拋棄一切的那個作品不是《時間移民》,是《朝聞道》

一直以來,人們對科學家都有誤解:聰明絕頂,高冷古怪,不近人情,不懂變通。甚至有個別反智到過分傢伙覺得科學家好鑽牛角尖而經常被什麼民間高手世外高人給碾壓。

這除了有科學家的少數神秘特性的因素,也有宣傳的偏差。

科學家們之所以敢為了真理而放棄一切(包括生命),因為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是人性不可磨滅的一部分。萬戶為了上天,殞命長空。

富蘭克林敢用風箏線接閃電。你看到的是冷漠,我看到的是他們心中炙熱的胸懷。

人各有追求,有人追求老婆孩子熱炕頭,有人追求家財萬貫,有人追求權傾天下,也自然有人追求知識和真理。這些追求本質是平等的,未必能互相理解,但一定要互相尊重。

當然啦這麼極端的追求者是少數,在安全措施完善的今天我們不提倡用生命去冒險,但探索的本質和求知的慾望,不應被歧視,也不應被打壓。

如何看待劉慈欣很多作品中有 日本元素 ?

零食小推車 日本的國力約等於德國加波蘭加義大利,非常恐怖的體量 比舊大陸任何乙個發達國家都要多的人口 非常恐怖的戰鬥力 單一民族加尚武造詣 雖然無法與美俄中印抗衡,但是也是東方巨人 不知情的丙 日本幾百年來都不曾謀取到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為什麼當 遠端行星防禦理事會 接過安理會職權的時候,日本搖身...

如何看待劉慈欣《用科幻的的眼睛看現實》演講中的觀點?

1.消滅地球99 的人類的期望收益遠大於環境保護和開發太空,其優先權應該高於後兩者。2.現有的主流價值和人權體系,也就是個體自由的存在,以及基本生存權 教育權等在內的個人權利,放在未來,因為對資源優化配置不利,很可能不再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3.地球發展中的種族滅絕是伴隨著地球歷史長久存在的,人類的...

如何看待劉慈欣和卡梅隆的對話?

Smilence 個人認為地球往事系列更適合拍連續劇。畢竟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做成電影就容易是 魔獸 那樣的粉之自high罷了。而連續劇一是有足夠的空間展示細節,鋪墊劇情。二是更有帶入感,劇情上要大刀改細節,整體方向保持不變,這樣也會有足夠的新鮮感。當然了,也有缺點,不像美劇,一切都是未知的,書已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