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劉慈欣《用科幻的的眼睛看現實》演講中的觀點?

時間 2021-06-21 20:54:37

1樓:

1. 消滅地球99%的人類的期望收益遠大於環境保護和開發太空,其優先權應該高於後兩者。

2. 現有的主流價值和人權體系,也就是個體自由的存在,以及基本生存權、教育權等在內的個人權利,放在未來,因為對資源優化配置不利,很可能不再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3. 地球發展中的種族滅絕是伴隨著地球歷史長久存在的,人類的滅絕也不可避免。

2樓:Guo Script

提供一種新的思考模式。誰也不知道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

社會缺乏多樣性,一種思想走到底的社會最後都是災難。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觀念是一件對社會大大有益的事情。

既然樓上都是批判性的看這三點,我就順著這三點的意思分析。

1. 開發太空的期望收益遠大於環境保護,其優先權應高於環境保護

瑪雅人和歐洲人誰的環境保護的好?當然是瑪雅人。但是瑪雅文明卻被歐洲殖民者消滅了。

再舉個例子,你想在北京買房你是好好的攢錢呢,還是想辦法讓自己賺更多的錢?

人類不走出地球,再豐富的資源也會被用光,但是發展技術走出地球,能獲得的資源是地球資源的無數倍。這條路是人類必須要走的。

2. 現有的主流價值和政治體系,如民主,人權等,放在未來,很可能不再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這句話幾乎是必然的。沒啥好解釋的。我相信未來能發展出更好的價值政治體系。

3. 人類發展中的掠奪和血腥是伴隨著人類歷史長久存在的,未來也不可避免的

這句話是由過去推未來,也可以提醒後人,在面臨機遇的時候,你猶豫仁慈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3樓:Arthur Wang

他的話放在網上就是政治不正確,但是恰恰說了事實。

第一條我並不完全贊同,因為這是兩個並不十分相關的事情。或許資金方面可能產生衝突,但就如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行一樣,最終還是相輔相成的。

第二條第三條肯定會觸碰某些人的神經,因為他們相信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或許是馬克思主義,或者是普世價值……他們信的東西不一樣,但是思維模式是一致的。他們維護的不是真理,而是名詞。

大劉不過很不留情的揭穿了這一點:這個世上沒有萬世不易的真理,隨著社會發展,一切都會變化。過去的準則在今天看來就是笑話,今天的真理在未來看或許就是愚蒙。

如何看待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初一下冊?

大家好 對初中生來說挺好,選的合理。適度科幻,沒有特別光怪離奇的未來神話,也沒有過於沉重的現實感,沒有可能引起某些極端思想。可惜科幻元素還是少了些。感覺高中教材可以試試看夢之海和山,科幻的內涵好多的,引發的思考也很有趣。 指標 如果這篇是我對於語言文字的啟蒙讀物的話,我語文的興趣一定會大大增加。這篇...

如何看待劉慈欣和卡梅隆的對話?

Smilence 個人認為地球往事系列更適合拍連續劇。畢竟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做成電影就容易是 魔獸 那樣的粉之自high罷了。而連續劇一是有足夠的空間展示細節,鋪墊劇情。二是更有帶入感,劇情上要大刀改細節,整體方向保持不變,這樣也會有足夠的新鮮感。當然了,也有缺點,不像美劇,一切都是未知的,書已立世...

如何看待劉慈欣對《三體》視覺化難度大的評價?

張旭 以下純屬個人見解,不喜勿噴。說實話,今年的爆款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歸功於劇情上的安排。諸多反套路的劇情設計和完全不同於好萊塢的集體英雄主義,是很能感染中國觀眾群體的。但是,但就其環境的營造上來說,流浪地球 其實還是略遜一籌。舉乙個例子來說,行星發動機的高度是一萬公尺,什...

如何看待劉慈欣作品中過分冷漠的理論科學家們?

wonder 劉慈欣是科學教教眾你們曉得伐。與其說是冷漠,不如說是狂氣 mad scientist。在他筆下,無論丁儀林雲,還是沈淵奧拉博士,倫理道德,信仰傳統都是他們追求正確的一種枷鎖。有點像月世界裡面那群根源中毒的魔術師的心態。劉慈欣對科學家的塑造,就是在還原超人哲學,是 自由的 自私的 自足的...

大家如何看待「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

曹長卿 群眾的眼睛不適雪亮的,甚至可以說群眾的眼睛是瞎的。而且群眾本身就是乙個自私自利的群體。他們會把符合自己利益的要求說出來,且說的冠冕堂皇。 隱夢閣 群眾的眼睛雪不雪亮,在於群體中那個有話語權的人眼睛雪不雪亮。集體的選擇實際上是集體中某個人選擇的泛化,歸根結底就是那個人,或那幾個人的選擇。集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