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性向善才是人類最後的驕傲和勝算」這句歌詞?

時間 2021-06-06 04:45:01

1樓:雲捲天舒

《神秘神學》有乙個對惡的解釋,就是惡是一種否定和毀滅。

也就是說,如果有什麼東西是純粹惡的,那麼它一定會否定和毀滅自己。

所以惡魔也不是惡的,而是缺乏的善,它們只是知道儲存自己,目光短淺的不知道儲存了這個世界,才能真正儲存自己。

這個解釋是很好的乙個隱喻。隱喻我們為什麼本質上仍然渴望「善」。

但其實不管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沒有人是追求「惡」的,我們只是想要尋找乙個方式,去想辦法讓人們遵守善的秩序。性善論,認為這個方法是弘揚人心裡的善性。

而性惡論,無非是教會我們如何抵禦內心的惡性。

善惡是乙個倫理問題,也就是乙個道德問題。倫理問題,沒有說是讓人作惡的。所以沒必要去把性惡論醜化成為乙個「把人類美好的希望毀滅」的思維。

實際上打著性善論的名頭,吃人血的饅頭,歷史上也不勝列舉。

去看看古今的智者是如何思維這個問題,而不是過早的全盤接受哪乙個觀點,也許才是最好的了解善惡的途徑。

至於這個歌詞,當成一種美好的情緒就好~^_^。以上。

2樓:

語言和理智是人類區別於其他高等動物的唯一區別,人類是唯一依靠理智進行生存競爭的物種。《重拾哲學》認為,人類理智來自人類社會的語言交流,每個人從生到死從他周邊的社會獲得生存所需的幾乎一切,所以人類具有利己與利他兩種本能,所以人是社會人,所以人性是利己與利他的依存、對立與統一,是正向著利他增多的方向發展的人類特性。這一點事實上已經被馬斯洛關於人的五層需要的理論所證實。

欲知究竟,請看我在知乎上的文章,或請聽喜馬拉雅網上的音訊「從情感邁向理智」。

如何理解人類的認知?

第三支眼 人類的認知行為是身體整體對自然界的一種感知 認知 行為迴圈,它與動物的認知行為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比如都有五官,都有對接觸的事物存在條件反射,動物認知的作用機理非常複雜,因為人也有動物的屬性,人類在早期的生存發展中主要表現的是動物的認知形式。終於有一天,大腦的進化讓人類擁有了超越自然的心智能...

如何理解放下執著才是成長的開始?

哦驢子 我執是認知的障礙 是慾望成的相,強調客觀。由外而內,由下而上。成長是顛倒的過程,是心成的相,強調主觀,由內而外,由上而下。比如 遲到!執著就是,對不起我遲到了。 乙隻會飛的豬 有人說執著在事業中是好事,在感情中是災難。在我看來,執著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因人而異,因事而不同。所謂執著,無所謂好...

如何理解楊千嬅的《最後的歌》?

剎那興奮 我不喜歡將這首歌理解成情歌,個人認為,如果真有一天千fa告別演唱會,這首是最佳選擇 願每個歌迷 最後想聽 聽你說願我未來如何語調熟練仍然像最初 你的歌以後會有人翻唱千次,但願你能開心唱每一次 ying yeee 唱的是歌,歌唱的也是自己。最後的歌象徵著我們之間的結束,就像歌裡寫的,最後想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