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

時間 2021-05-11 12:11:33

1樓:阿道克克克

沒學過語言學,所以無法提供專業的回答。只能憑著一點點生活的感悟說一點個人體驗。對於本民族來說。

語言是思維運轉的結果,或者說是表現形式。因為很顯然,語言是為交流服務的,交流什麼?交流雙方的思想。

思想又是思維的結晶。中國的文字、古體詩的表現形式與西方民族幾乎完全不同。數千載下來。

中國語言中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已經潛移默化,成為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只有到了近代,遇到「千載未有之大變局」時,睜眼看到了西方的強大,心驚之餘,開始痛苦的學習西方,從器物到心學。企圖以西方思維改造我民族的心性。

直到提出漢字拉丁化。其用心一直持續到今天。今天我們民族的思維很大程度已經西方化了。

為什麼我們很多大學生看古漢文也猶如天書?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少再講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可見,這個問題的正確提法應該是思維是如何影響語言的?

而不是相反。

2樓:

我不是搞語言學的,作為乙個門外漢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是有點自取其辱。

語言不僅可以改變乙個民族的思維習慣,語言問題是中國(對,特指中國)最根源性的問題,它簡直就是所有問題的開端。

打個比方,假如人是一部手機,那語言就是系統,三星和蘋果最大的區別你知道是什麼嗎?你當然是知道的。

現在你知道了,歐洲人與中中國人的差別最大的地方,不是眼睛,不是頭髮,不是鼻子,不是身高,不是長短,不是任何你肉身所能察覺的東西,甚至不是所謂的思維方式,因為按照那個語言學家的說法,你說什麼語言,就什麼方式。

3樓:行者

能,人的思考基於語言,思考問題時腦袋裡說話的,乙個人用不同語言說話,她的性格,舉止都會變化。

所以民族性格,也是語言性格。

4樓:

這沒有具體量值,但在同一環境成長起來的人越會希望周圍人與自己相似,語言就是同族的一種,但從歷史上案例可以看出,一旦穩定的環境接受新的資訊,就會變化,語言也是一樣,有了新的延伸,語言也就沒有了束縛力,反而是將語言轉化為文字後民族的認同感會更強

5樓:夜深沉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上,我們可以沿用薩丕爾的說法,定性地說「很大程度上……」,但是我們無法用定量的方法回答「多大程度上」的問題。

令人費解的是,很多人對題目的回答,竟然是「能」。大家都不審題嗎?這種亂答一氣的做派難道是不嚴謹的漢語給這些人造成的不良思維習慣嗎?哈哈。

6樓:燁凌笙

能,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個民族間的思考差異以及文化差異,且在許多方面,語言代表了乙個民族的習慣,語言是展現思維邏輯的媒介,所以呢,不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族的思維方式。

7樓:方仲永

中文比英語更抽象,英語經常用到定語,而中文有時候需要聯絡語境揣測,很多時候話裡有話,或只言片語卻含義豐富。這就導致中國古代藝術的審美(山水畫,意境美;園林,造勢)和西方較為寫實的審美不同。

再看中國,吳儂軟語音韻委婉,用詞相對雅,吳語區的人精明;北方方言都和普通話差不多,說話直接,北方人直爽。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微觀上說,語言確實能影響個體的思維。(以上事例均不絕對)

先入為主 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的思維?

晚秋 關於看人,更是不能以貌取人。關於信任,大多人對於自己信任超過三年的人與事都會比陌生的東西更堅定,但是有的事,必須理性,必須科學,必須全面。人性經不起考驗,但不是說誰都不信,信任一定要有條件,自己頭腦清醒,多問問為什麼,多想想後果。三思而行。 黑忍線上與雪梨搶 比如MC與迷你,MC先出,後來迷你...

老師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學生的成績?

HideandSeek 中考心態崩掉發揮的不好還是考上頂尖高中。因為初中我的數學物理化學都是大神級別的老師。初二的物理老師一度教的我完全聽不懂,初三換了物理老師我們班就稱霸全年級第一了。初三物理化學我們班排名都是全年級第一的班級,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說初中物理化學怎麼學習,因為我高中選擇了文科,但是物理...

律師的水平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判決?律師的水平差異是否會損害司法的公正?

尚法者也 那麼問題來了 法官的水平會不會影響司法公正?同乙個案件,不同的律師有時訴訟思路和訴訟技巧有差異 同乙個案件,不同的法官有時對法律適用和事實認定也有差異。所以,訴訟參加人員的水平會影響司法公正嗎?這就是個偽命題,請記得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如果真有水平差異,也只是比較誰說的事實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