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裡 呆然 為什麼讀

時間 2021-06-02 15:00:11

1樓:

因為日語中呆可以讀作ぼ

例呆ける(ぼける)

然後如果呆的時間比較久就叫做ぼうっとする

然可以讀作ぜん

例自然 (しぜん)

然後我們把呆的比較久的(ぼう)和然(ぜん)連在一起跟~我~讀—— 「ぼうぜん」

2樓:

首先,在詞典中查ぼうぜん,會得到「呆然」、「茫然」、「惘然」三個不同的條目,意義相近(乃至相通),雖然實際使用中也有區分的傾向,與漢語相仿,「茫然」多用於表示「不解」,「呆然」多用於表示「驚訝」。

另外,寫作「茫然」、「惘然」時,古時的寫法是ばうぜん(日語漢音茫、惘同音)。而「呆然」古時是ばうぜん還是ぼうぜん呢?答主並沒查到準確的說法,也不太確定這個詞可考的出現時代,以及它是不是近代才出現的誤寫。

當然如果確實是誤寫的話,那問題自然就簡單多了。

但究竟是不是誤寫呢?還有沒有其他方式來考查這個詞呢?

這就要回來看「呆」這個字了。然而這個字並不簡單。

想要仔細考查這個字的話,會發現它不僅涉及「呆」「呆」「保」三個字在漢語及日語中的古今字義演變。而且其字音也發生過特殊變化。由於比較複雜,答主也沒能完全弄清楚,只能簡單整理下它們的關係。

首先看漢語的情況,最早時「呆」、「保」是同一字,且音義都對應現今「保」字。「呆」是另乙個字,對應如今「呆」字的意思,但讀音與現今普通話並不對應,此字中古時期標準音(依《切韻》系韻書)是「五來切(疑母、咍韻)」,按音變規律來說應當是 ái(如今可能包括北方在內的不少方言中還存在與其對應的音)。

明清以來白話中「呆」形則多表示「呆」的音和義,而且明朝時對應現今 dāi 的讀音應當已經在口語標準音中廣泛使用了。

那麼接下來就看一下「呆」字在日語中有哪些讀音。。

其音讀和漢語一樣複雜:

首先有乙個吳音漢音相同的ガイ,對應上文提到的普通話 ái 音。這是中古時期傳入日語的讀音,但如今日語並不常用。

還有乙個慣用音タイ,對應普通話 dāi 音。這個是由近古或近現代傳入日語的讀音,如今日語罕用。

再就是吳音ホ/漢音ホウ/慣用音ハウ(慣用音後世亦變作ホウ),對應「保」字的讀音。這是目前日語中較常用的音,如「アホ」(本作アホウ,古亦有少數アハウ的記載)語源就是「阿呆」的音讀(依目前主流觀點);此外慣用音如醫學用語「痴呆(ちほう,本作ちはう)」一詞。有趣的是日語使用了「呆」形表示「呆」字的意義,卻用了並不相關的「保」字讀音(以及現今日語基本不用「呆」字)。

這既有可能是生搬了字書上註的音(傳統字書只注「呆」古時與「保」相通,而認為通「呆」為誤用),也有可能是讀了半邊。(所以說語言文字這東西過度從古和過度從俗都是不對嗒!)

(順帶一提,假名「ほ」與「ホ」的字源正是「保」字)

除了以上這些音,還有乙個慣用音就是題主所問的バウ(後世變為ボウ),這個音不能夠規則對應到漢語讀音上,以及答主只查到了「呆然」這乙個詞用到這個音。然而孤例的說服力並不強,因此依然不能確定它究竟是由ホウ或ハウ不規則變化而來的,還是「茫」或「惘」由於音近或義近而誤寫的。

至於訓讀的話,有這裡亦不排除「呆」受到訓讀ほけ.る、ぼ.ける這兩個音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總之,對「呆然」這個詞的讀音有兩種假設:①「茫」或「惘」由於與「呆」音近或義近的誤寫;②由「呆」字ホウ或ハウ音不規則變化而來(以及有可能受訓讀影響)。至於哪種更合理,可能需要更深的考查了。。。

為什麼日語裡那麼多疊詞?

Macrophage 日語的這類詞叫做 分為兩大類 擬聲語和擬態語。先回答題主問題,這類詞日本自古就有,很多古文中都有出現。至於是不是中文傳過去的,個人認為關係不大。一是表達同類意思的擬聲詞和擬態詞中文和日文相差的很多。比如 形容心臟撲通撲通跳的 形容打雷轟隆轟隆的 二是日語的擬聲詞和擬態詞比中文多...

日語裡為什麼管公婆叫姑?

楠優 我查了一下字典。姑 的意思是 配偶的母親。也就是說既可以指丈夫的母親,也可以指妻子的母親。配偶的父親寫做 舅 古代日本有一部法典叫 養老律令 這部法典有一本註解叫 令集解 令集解 裡有這樣的記載 喪葬 古記雲。釈親雲。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案生夫之身曰夫父母。俗云志比止志比止売也 婦稱...

為什麼日語裡的「雞肉」叫「鳥肉」?

其實疑惑應該樓上的各位題主已經說了,我這邊是補充,說一下雞 鶏 這個字。雞 鶏 繁體字從鳥,從奚,奚亦聲.奚 意為 世世代代 奚 與 鳥 聯合起來表示 世世代代家養的鳥 然後以前貌似沒有雞這個字的時候叫 雉 現在野雞是雉 因為呂雉的名字裡有雉所以為了避諱變成了雞 呂雞多難聽是吧 關於為什麼是鳥肉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