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學文言文?

時間 2021-05-06 15:55:33

1樓:公尺詫

多讀,不要讀太雜的,小學到高中課本,精讀,加上《古文觀止》,夠了。能逐字逐句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掰開了揉碎了。

多寫,寫不是亂寫,對古文要有敬畏之心,不能隨意以現代文替換古文,盡量不出現現代文,寫出古韻。

結交同好,互相切磋,請他人修改潤色。

最後,貼一篇我2023年的拙作,注:光澤是福建省乙個縣。

憶光澤信用社者,予之棲身處也。愛之怨之,難描難述。予所尤憾者,蓋其以人置諸囚籠,籠中自由,籠外難觸。幸喜國慶佳節,舉國同慶,予覥乞兩日,匆匆會友。

有友相聚,必聚以餐。座中有一小女,豆蔻年華,珊珊可愛。初,予羞以動箸,遂細觀其食狀。

葷菜、素菜,公尺飯、鮮湯,山珍,海鮮,來者不拒,且喜每夾一箸,必佐以辣醬。嘗聞一語曰:「喜食者,心地多純樸、細膩,以其專注於食,無暇傷人耳。

更兼食中有大學問,非細膩不能得其妙。」今日觀之,深得我心。噫,當彼時也,予菜餚稍進,酒癮已動,乃痛飲席間「楊梅酒」。

心中感念,口中不停。幸來寶地,微汝孰歡。蟶幹雖小,鮮美不分沿海內陸;人物實同,民風卻異東南西北。

品可品之茶,茶和天下茶緣深;飲能飲之酒,酒動四方酒意真。

小子拙作,自得其樂。身處陋室,似聞「楊梅酒「之香,遙思當日,復微醺矣。

2樓:鹽選推薦

今天我來講怎樣學習古代漢語,這個問題分以下五方面來談:一、歷史觀點的樹立;二、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三、詞彙學習的重要性;四、語法的學習;五、學習的具體措施。

一、歷史觀點的樹立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發展的,它隨著歷史的變遷而變化,但同時它也不可能變化得很大,因為它一方面有發展,一方面還有它的穩固性。因為有繼承,所以幾千年前的漢語和現代漢語有許多共同處,這是繼承的一方面,但它也有發展的一方面,這就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學習漢語首先須樹立歷史觀點,知道它有相同,有不同,有繼承,有發展,這對我們學習漢語是有很大好處的。

現在就詞彙方面來談,詞彙方面也是有繼承有發展的。那末我們對語言的發展要注意什麼問題呢,如果是很大的不同,容易發現,也容易知道它不同。古代沒有的東西,現在有的,語言的表現就不同。

如現代的飛機、拖拉機以及各種科學和工具,都是古代所沒有的,當然它就不同;還有些東西是古代有現在沒有的,因為古代有許多風俗習慣和工具,都是現在所沒有的,所以不可能在現代漢語中找出從前古老的詞彙來,這種大不相同的地方,大家都容易注意到。但是,有些並不是大不相同,而是大同小異,古代的和現代的看起來好像是一樣的,可是真正仔細考察起來,卻並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現代漢語是從古代漢語發展來的,兩者不可能有很大不同。

剛才說的很大的不同,只是小部分不同,大部分都是大同小異的。因為從古代來是有繼承的一面,但由於時代的不同,它也有發展的一面,所以我們學習古代漢語,特別要注意又同又不同、大同小異的地方。

現在舉例來說:「睡」字不但現代有,古代也有,古書上的「睡」字似乎也好懂,也沒有問題。可是仔細一看,卻並不完全一樣。

「睡」字在漢代以前,是坐著打瞌睡的意思,和躺在床上睡覺的意思不同。《戰國策·秦策》中說:「(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不止。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蘇秦一面讀書,一面想打瞌睡,於是他用錐子刺他的大腿,他就醒了。這個「睡」就是打瞌睡的意思。

因為讀書是坐著的,他並不想睡覺,而只是因為感到困乏想打瞌睡,所以用錐子刺他的大腿。如果說他讀書時想睡覺,那豈不說他太不用功了。又如,《史記·商君列傳》:

「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這句話是說衛鞅和秦孝公談話,秦孝公不愛聽他的,所以說孝公時時打瞌睡。這個「睡」字如解作睡覺就不對了。

因為他們儘管是君臣關係,秦孝公也決不會如此不禮貌,竟躺在床上睡起覺來了。所以,每乙個詞的意義都有它的時代性,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換了時代後,我們就不能以老的意義去看它了。例如唐朝杜甫的《彭衙行》中有一句話:

「眾雛爛漫睡,喚起沾盤餐。」是說小孩們隨著大人逃難,到了乙個地方後,孩子們困極了,倒在床上睡得很香。如以漢朝以前的意思來講,說孩子們打瞌睡,那就不通了,因為要說小孩們打瞌睡,就不能睡得那麼香。

池塘的「塘」字在唐朝以前的一般意思也和現代的很不一樣。原來的「塘」字,是指在河旁邊防水的堤。唐詩崔顥《長干行》中有「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之句,句中的橫塘是地名,一定是在堤的旁邊,她決不會住在池塘裡。

又如謝靈運的《登池上樓》中有「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句,這裡的「塘」就是堤的意思。說春草生在堤上是可以的,決不能說它生在池塘裡。總之,「塘」字在唐朝時的意義和現在的意思不一樣。

又如,「恨」字在漢朝以前,一般的不講作仇恨的意思,只當遺憾的意思講。在古代,恨和憾是同義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這句話是說,劉備在世時,常談到漢桓帝、靈帝時寵信宦官的事,感到悲痛與遺憾。

3樓:羊巨集飛

我是在和孩子一起學,目的很簡單,就是高考文言要能拿滿分。怕孩子孤獨失去興趣就做了學伴。採用的方法是從歷史著手,而歷史又有誰能從頭講起呢,我用的是成語講歷史頭一天自己看書找資料,然後寫教材文章後幾天給孩子講故事...

孩子總是一堆為什麼,我跟他說我白話文就那麼些了都是別人寫了我看過。告訴他欲知緣由,自己翻原著。

4樓:GiEngiun

吾為陳此疑之釋,凡語君三條:欲作古文,一曰虛詞之新增,二曰倒裝之使用,三曰替字以雅化。肆汝有疑,憲斯三條,以於守拙,立於坐照,登於入神。

先佔坑,再填。

5樓:白鵬程

如此水平,需讀的多,語感自然就上去了,但要達到隨心所欲,很專業的樣子,不系統學習是不行的

6樓:

知乎都是小學生嗎?初高中語文教你的文言文,足夠你閱讀二十四史。

根本不用自學。

如果提問的真是小學生,那就等著上中學好好學習吧。

7樓:

論語、禮記、左傳、莊子、史記。

四庫本或者其它的,重點是沒標點。四庫本好處是圖書館都有。

搞不定就放棄,躺平,不要掙扎。

繞一堆遠路,什麼由易入難,到重點還不是該僕街就撲街。

8樓:蕉下覆鹿

就我個人經歷而言,要廣泛地閱讀,記憶背誦也很重要。小的時候就對文言文比較感興趣,喜歡文字間那種跳動的韻律,從初中開始大量的積累和背誦,原文,註解的準確記憶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之後把學習文言文的重點放在了字典詞典上,諸如古漢語字典,詞源,辭海,解文說字等,這些是學好文言文的法寶。

過了這一階段後,對國學經典進行了系統細緻的閱讀,從先秦諸子百家,到各個時代有重要影響力的文人學者的作品。當然我才疏學淺,精力也有限,雖然感興趣但這些也確實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所掌握的也只是皮毛,所閱讀的也不過九牛一毛,其中有很多也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這些只是我個人的一點讀書方法,在以後會繼續沿襲下去。

班門弄斧了。

9樓:「已登出」

以前喜歡看書,後來喜歡三國水滸,白話版看的不過癮,後來看文言文版的,然後高中的時候,大部分文言文看起來跟白話文沒啥區別,文言文得分率很高,而且做的快。總結多看書。

10樓:

王力先生的一套《古代漢語》,大概是初中時候看的,是我文言文的啟蒙。

一套書,只要放假就在家來來回回的翻,最後都翻爛了。好書。

11樓:anorth

很好奇題主的問題指向是什麼,題主學習文言文的目的是什麼,是崇尚古風?還是藉此了解古代文學、歷史等?如果是前者,那就應該深究其他各位答主的觀點,以教科書式研究的態度對待;如果是後者,個人理解,那就是更好閱讀文言文,這樣的話,覺得跟英語學習一樣的,語言本身僅為工具。

12樓:胡一刀

張中行老先生寫過一書小書,文言津逮,就是專門講怎麼學文言文的,從基礎知識到各種常見問題再到各種辭書字典的介紹,書雖小但資訊量很大。此書是面向大眾讀者的,所以寫得通俗易懂,強烈推薦買一本看看。

學文言文要多朗讀、背誦,像歸去來辭這種,能讓你體會到古文的極致之美。不要只看那些特別有名的篇章,各個朝代的代表性的文章都讀一下,因為每乙個時代大家的語法、慣用語都不一樣。所以古文觀止是必讀書目。

史記、資治通鑑這種文筆極佳的史書,也值得一讀。

我強烈建議你平時嘗試著用文言文來寫一些,文章,包括日記之類的。在寫的時候你才會深刻體會到某些詞句、某些句法的用法。

13樓:胖噠

沒什麼好方法,就是先把古文觀止讀一遍,這個當基本功。如果有興趣,可以把當年北大版的《先秦文學史資料》讀一遍,那上面的注又好又好。

新華詞典要備上一本,感覺不明的詞上面都有。

14樓:海涅心理

看你要達到什麼水平了。

如果只是讀懂,學好中學文言文足矣。

如果要模仿寫作,那就背熟,加上練習,自然可成。

但是,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這上面,語言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文言文難以實現這個目標。

我們為什麼拋棄了文言文?這要從鴉片戰爭說起。。。

15樓:細砂糖

王力《古代漢語》四冊

郭錫良等編《古代漢語》上下兩冊

王寧《古代漢語》一冊

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推薦的書籍,排序不分先後,都可以找來看看,若實在無從下手,可以先讀王寧教授所著《古代漢語》一冊,內容要點較為簡潔明瞭,且在音韻學方面有較為詳細透徹的講解。

古代漢語學習貴在堅持和領悟,以上提到的書目具有很強的概括性,算是入門必讀。

16樓:yang

我覺得這個不用特地學,直接看就行

家裡有一本四大名著全集,封面是乙隻石獅子,書很厚,字很小就拿著那個看,紅樓夢正好在最後面,小孩子也確實不喜歡,就沒看在對古文和現代文沒什麼概念的時候,就直接看下去,也就看完了當然,有很多比這個更不通俗的古文,不過這樣子入門,很輕鬆吧

17樓:凡星

18樓:

你平常多寫日記,筆記隨筆之類的,當然你要是有這種需求的人,以及你喜歡斟酌一字一句,還有你沒事就喜歡看各種書,那麼你本身語言能力就能進步了,長此以往,再大量讀寫文言就沒什麼阻礙了,除了一些字和用法需要查之外。很多人高中畢業多年再看回當年的文言文覺得都當年這麼難背的東西這麼好懂了,就是這個意思。

這是我的體會,主要還是興趣和需求。由於我不是教育人的,故僅供參考。

學文言文,詩詞有什麼意義?

詩人誕生前 大概就是有一方淨土讓你可以深思現在的生活,感受 浮生六記 項脊軒志 裡溫馨的夫妻往事,情真意切 回望 史記 裡王朝迭代的動亂與治國理政的方針,有史可鑑.大概就是在一方詩詞裡體會李杜詩篇的萬年傳承,東坡棄疾的豪言壯志,岳飛,天祥的熱血難涼,李煜徽宗的風花雪月,清照,秦觀的淒婉纏綿 體會古往...

現代人學文言文有比要麼?

一級建造師 這個問題怎麼說了,反正個人理解是,現在白話文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在過去文言文基礎上的昇華,或者說簡化吧,所以學好文言文可以和現在白話文,相互映照,促進對現在現在白話文的理解,在一些遣詞造句,言語詩歌表達上更細膩到位,總之一句話,個人看法是,不是必要,純屬看個人興趣, 滄海龍吟 首先,一般大眾...

請問這樣學文言文有用嗎?

蘩殸 有用,但是是價效比不高的做法吧。文言文裡面有一些極其少用的知道意思就行了。文言文其實是一種語言來的,感覺挺重要的。答主高中的時候就是把常見常用的字的意思記下來,再多讀多理解。持續做題來保持感覺。 Eidosper 如果以考試為目的自然可以,如果真想讀懂文言文,這和 艾斯皮克英格雷是 這樣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