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時出現邏輯思維,對不對?

時間 2021-05-31 05:47:46

1樓:唄爾

打坐是提高你的覺知和定力,對念頭感受的覺知和保持定力不受哪些念頭影響。所以不管出現什麼思維都是正常的,正是你練習對這些念頭的定力。如如不動。

2樓:司馬義

無論在打坐時還是平常時,任何自身「反應」都可盡收「眼底」(即觀即覺)。自身「反應」就是「行」。

你有意去思考,即「意行」。你身體微反應或大行為,即「身行」。你有話說,即「口行」。

若能覺觀「行」即見其緣起。我們自然反應一般跳過思維就立刻表現反應出來。心理學稱為潛意識,原始佛教稱為無明。

無明收錄了很多程式,會因接受不同資訊自動激發不同的設定反應。無明所以有緣行。

思考只會讓你墜入無窮盡的迷惘,即妄。因為往往我們會迷失在思考的內容中。我們對內容有好噁選擇,所以在這情況下一切都會不如實的思維、不如實的認知,導致無明有無窮盡地深,愚痴無止盡境,不得解脫。

當下有情緒起伏不定者,可留意諸受。無有情緒,只有思維不定者,可留意諸行(反應)。不需先提高專注,花點時間留意反應,良久自然就有專注。

不刻意提高專注,良久留意自然就有專注。不需打坐或有坐相,而行住臥坐皆是定。

佛陀正法,離不開七覺支,八正道,自知貪嗔痴漏盡。這樣根本就難以偏離正法誤入外道。

3樓:怡香縈藍

兩種思維方式都是可以的。

禪的中文意思是靜慮。就是坐下來,安靜的思考。

所謂邏輯思維,就是一層一層的不斷向上推理演化過程。

以「狗子有佛性也無」為例。邏輯思維就是全身心的去思考這個問題,用邏輯的方法去推導出最終的結論來。比如這樣去推導:

step1,狗有沒有佛性呢?

step2,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step3,狗也是眾生之一。

step4,所以狗也有佛性。

step5,那麼狗也可以成佛。

step6,那麼,我和狗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不能因外在的差別而差別對待。

step7,那麼,佛性也是平等。、

step8,平等是佛性的特點(之一)。

step9,平等,平等,平等,一切皆平等……

step10,那個(絕對)平等的是什麼???

到這個時候,只要你心思專注凝深,就是【開悟】的時刻了。

第二種方法,是【觀】自在。

因為已知一切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是水月空花,所見所知所思所想都是假象,因此,也不管你狗有沒有佛性,美女好不好看,這個月掙了多少錢,總之一切所有的思緒,全都任其【水過無痕】,我只專注在觀上,看著你們來來去去,見而無見,知而無知。久久純熟,最後連觀也不存在了(因為觀也是念頭)。一切放下。

就到了【開悟】的時刻了。

這個方法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觀照自性在本位上不動搖。——即觀自在。

——理論上我們觀的是不斷生滅的念頭,實際上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要讓自己的覺性時時都處於本位上,「看庭前花開花落」。

第三種方法,是類【安若般若】出入息法。

再以「狗子有佛性也無」為例。我思念著狗子有佛性也無這句話到【無】的時候,不要停,一直【無】下去。就這乙個思念,就這一口氣,【無】到天荒地老,【無】到無日無月。

【無】到思念也沒了,呼吸也停了,這時是長久的空明,極深的淨境……。然後境界放下,境界也空,就到了【開悟】的時候了。

這個方法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利用話頭和出入息(或者只利用話頭/或者只利用出入息)達到止的境界。——即止。

4樓:須深

可以先嘗試體會一下【單純看著影象】與【閱讀螢幕中文字】之間思維狀態的區別,修定的話後者是不被允許的,禪修的話所有的思維現象都該是被觀察的物件,也不用去想什麼是誰在思考之類的鬼畜問題,單純的覺知思維現象(遠不止是念頭,比方說用手去拿桌上的杯子,這個過程裡心作的意)的生起與滅去,久而久之自然會對五蘊間具體作用產生進一步的理解。

另外關於那個什麼「存在」,這也是屬於比較普遍的現象,然而對於解脫道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性質上和拿望遠鏡看東西還有照哈哈鏡差不多。

5樓:齊天大聖

依照南傳佛教,打坐不可以思維,因為入定是靠極端的專注,如果啟用思維,這種專注就會被破壞掉,而變成了散心位,打乙個比方,乙個書法家在寫書法的時候是否可以思維?寫的時候是一種高度專注的狀態,如果停下來想一想就會破壞定境,因此南傳佛教認為禪定是高度專注的,思維是出定以後思維。

北傳佛教在這方面我沒見到過專門的論述,不太清楚,似乎是可以禪定中思維的,因為玄奘法師翻譯禪定為靜慮,也就是說止觀雙運的意思,可能是定慧同時進行的

6樓:高山清

打坐是有意識的睡眠,睡夢是無意識的打坐。打坐有意識而不用,睡眠無意識可用。

當今打坐卻是被神化的修行手段。

玄奘大師去西天取經,從雪山堆中掏出乙個坐禪人,玄奘大師三彈指,他一出定就問:「釋迦牟尼佛出世了沒有啊?」玄奘大師告訴他:

「釋迦牟尼佛已經滅度一千多年了。」說明他是在釋迦牟尼佛出世之前就入定了,然後又要入定:「好,等彌勒佛來的時候再說。

」說明他還準備坐五十多億年。他就是窺基大師的前生。那在禪定中,他沒有時間的感受,無量百千萬億年當下一念。

就算打坐能一念萬年又怎樣,能肉身飛天又如何,終還是要尋師問道。

幹陀訶提菩薩,「幹陀訶提」譯作不休息,所以也解釋為「常精進」。這個「常精進」不是理解為我一天能念十萬聲佛號,我一天打坐十二個小時……都不是。「常精進」是念念在道,除非你明心見性。

你精進也是精進,不精進也是精進,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授記。

入定,就入楞嚴大定。

在《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裡講,一念信解〈如來壽量品〉,也就是說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無量法門無量劫功德無量倍。這個法妙!什麼叫「常精進」?

無時不常,無處不常,無事不常,無人不常!受持一句《法華經》,勝過金銀七寶滿虛空供養無量阿羅漢、闢支佛、菩薩、諸佛。

說回你的念頭

打坐時的邏輯思維沒有對不對,出現的心念也沒有正邪。

一彈指就有60個瞬間,一瞬間超過900次生滅,念頭生滅快得我們根本感知不到。念起是沒有辦法的事,凡夫,念頭都是此起彼伏。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佛者覺也,一念覺一念佛,念念覺念念佛。先做到不要跟著念頭走,旁觀它們來去。

再說深點,因為覺遲,十法界才現前。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我師得見燃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永嘉玄覺禪師

7樓:俠心隱者

呵呵,題主的描述,倒是很好的印證了「縱滅一切見聞覺知,猶是法塵分別影事」這一句。只是都不明白題主打坐的目的是啥,別人怎麼來界定是對是錯呢?有人因打坐而解脫;有人因打坐而長壽;有人因打坐而刀槍不入(齜牙。

其實在下比較懷疑這個的)等等。追求不同,要求就有差異,因此對對錯判定的標準就不一樣

8樓:四念處2011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也同時很難回答。

很難回答是因為就算題主描述的再多,我們也很難知道題主禪修時怎麼進行的,畢竟我們無法代入去感受他人的感受。

僅僅從問題描述看,又很有代表性,因為涉及到很多禪修尤其是內觀的一些常常另修習者困惑和誤區的問題,

比如,佛法內觀把觀察叫念住(念處),這個專注目標的念住(處)是心產生的還是大腦思維產生的?

又比如,內觀念住(處)時,到底要不要思維或內觀念處時有沒有思維?

以前我曾就此類問題在qq群(如實善觀群等)和佛友辯論過,南傳佛教內部(派別)間也有不同意見,我們初步達成的認知是:

我這裡只能簡單回答認為肯定不會錯的答案,因為詳細說的話不一定就都正確了,而且語言文字真的代替不了冷暖自知,說多了沒用還可能產生誤解和誤導。

1,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內觀必然是有思維的,只有止(四禪八定)可能沒有思維,就好比你坐在行駛的火車裡,如果沒有和火車外的風景作思維比較的話,必然以為火車和自己都是如如不動的。但是思維必須是(快)速思維,因為你如果觀察一朵花時還要去思維花的各種標籤:什麼顏色,叫什麼名字,種類,甚至漂不漂亮,你自己想想當你思維這些時耽誤了多少時間,兩秒半秒總是有的,這就不是內觀了,是普通人的觀察方式。

所以內觀讓你念念分明,不間斷的念住(處)目標所緣,既實時又快速但有思維。

2,大念處經教導念住時,如觀察呼吸,撥出時知道呼出,吸進時知道吸進,對於初行者,可以在前面加個我 ,呼吸時念念在茲的知道「我」在呼吸,走路時念念分明的知道「我」在走路,慢慢熟練就可以或許自然而然的就把「我」去掉。

3,也是最難的部分,內觀時,思維,尤其是觀察心念(念頭)時,...算了,簡單的說就是,心念到底是心的產物還是大腦的產物,如果能證明大腦僅僅是提供記憶和邏輯,而念頭(意識,心念等)是心產生不是大腦功能,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最後解釋下我發明的詞:(快)速思維。在《清淨道論》中有關於智的解釋:

——「智」——是觀智。即彼(瑜伽者)思惟色與非色之法,生起無窮速率、銳利、勇健的明淨之智,如因陀羅的金剛一樣...

關於邏輯思維的反思,需要警惕邏輯思維的哪些陷進或缺陷?

caoglish 任何事物都有缺點,邏輯思維也不例外。邏輯思維的第乙個缺點,就是必須有個推理的 起始點 推理過程和結果也都是基於這個起始項的。比如 起始點 是推理的條件,定義,斷言,公理,原因等等,然後在這個 起始點 向後邏輯演繹推理,最終得出乙個邏輯的結果。邏輯思維在整個推理鏈條上是對的,推理結果...

如何強化數學邏輯思維?

廣域工坊長王鐵鎚 業餘學一點程式設計比如python,了解機器的思維模式,那個是全靠邏輯支撐的,同時你和他的交流沒有80分,90分。要麼0,要麼100分。在這個過程中你看問題的角度會數位化,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就是這樣,你要像做應用題一樣,其實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數學化程式化。都可以用程式輸出。在這個過程中...

如何培養抽象 邏輯思維

嘉欣 首先,我們要確定寶貝的年齡到底處在哪個思維的過程,因為年齡段不同,思維培養的方式也不一樣 1 3歲的寶寶處於直觀行動思維。寶貝在這個階段屬於是看到什麼都想要拿一拿 摸一摸 碰一碰。常常是給父母帶來了很多的困擾。用手 用感知來探索整個世界。3 4歲為具體形象思維。他們缺少立體的感知,看到什麼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