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是社會性動物可為什麼又說人本質上是孤獨的?

時間 2021-05-30 12:41:21

1樓:改名不叫粒粒

我想問這個問題,搜尋到了,於是寫兩句理解。

我主觀的認為每個個體的人都是孤獨的,並且只有在社會中保持不被打擾的孤獨(孤獨在此是中性的,可以兩個人一起孤獨,可以一群孤獨的人,並不單指個體)才能有自己的節奏。總覺得大眾的社會性容易把乙個人帶偏(偏離天賦的意願的自我)。可是,普遍的認知容易把孤獨的人看成是怪物或者瘋子,這些怪物必須有常人接受的成果才能被解除封印。

為什麼孤獨就需要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化就很高尚嗎?都應該是常態啊,並且是交替的中性狀態。

如果不孤獨真的無法找到內心的自己啊。有人說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洽洽是這個認知導致我們以為自己最了解自己。其實認識自己是最最最難的。

我覺得人應該先孤獨,找到自己之後再去社會化(此處不是教唆不社交)。往往我們都是在高度的社會化中迷失了自己。還沒有找到自己之前是無條件適應社會,並不能發揮作為乙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想法而已,過段時間再看看。

2樓:八月yyy

因為沒有乙個人可以完全和你的三觀,靈魂,性格,習慣契合。運氣好的話遇到對的人,兩個人經營愛情婚姻,時間久了親情更多一點但是至少還有愛的成分,兩個人互相扶持共同進步互相陪伴也不會太孤獨。運氣不好遇到渣男/女,婚姻出軌家庭破碎感情破裂,經營不好婚姻,愛情,維繫不好親情,那真是又慘又孤獨。

但不管哪種,人總歸多數時間是獨處的,不管是空間上還是精神上。

人也需要偶爾的孤獨感吧。

當然我希望每個人大多數時候都能不孤獨,都能被世間愛意包圍,溫柔對待陌生人,和戀人,親人,朋友,也能被溫柔相待,也許這樣的話孤獨會被趕走很多。

peace&love

3樓:TDirection

強答。人的「社會性」是針對社群來說的。乙個人無法脫離其他人而單獨存在,人的「群居」方式(可能用詞不準確)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

所以說人是社會性的動物。

人的「孤獨感」則是針對個體來說的。我們都是用自己的認知能力在觀察世界,但我們所觀察的世界是它真實的樣子嗎?可能不是的。

也許認知能力本身就是有色眼鏡,我們透過有色眼鏡看世界,世界便不再是原來的樣子。遺憾的是,這個問題不能被證實或證偽。也就是說,從主觀上來講,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真正了解別人,因此可以說人是孤獨的。

總結:人的社會性針對社群特徵的一種客觀描述;人的孤獨感是針對個人的一種主觀的哲學思考。

4樓:安妮海瑟薇

因為我們要立足於世並讓生活變的美好,就需要和各類的人交往,但是很多時候滿足自己和別人需求的時候,並不一定真的能讓內心愉悅,所以,每當夜幕降臨,躺在床上回想一天,總希望有人分享心中真實的無奈。

5樓:宿醉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社會性動物,本質是孤獨,也許你會覺得這兩者是矛盾的,其實不是。

本質的東西不會影響外在的屬性。就好像馬東在十三邀中說自己的底色是悲涼的一樣,但是這並不影響它生活中的快樂,反而,其實邏輯應該是這樣的,正是因為人的本質是孤獨,所以人們才是社會性動物。

原因很簡單,因為孤獨會襯托合群的必要性,而合群會鋪墊本質的孤獨。

矛盾統一,我認為就是這個道理。

6樓:

我們來自黑暗,最終也要進入黑暗。

生命中的苦和痛,我們都要親自去經歷,體驗。

有些擔憂和恐懼,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解除。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意外和突變。

真正的快樂,永遠沒有人和你一起分享。

割心的苦痛,永遠沒有人和你一起分擔。

天高雲淡。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內心的颶風,和心底的波瀾,說好了要一起大聲的呼喊,

但臨末卻又把一切默默地吞嚥,

世界的殘缺,生命的短促,世事的無常,人生的遺憾,……我們永遠無法到達的彼岸

7樓:你就是個弟弟

因為本質上你只靠你自己乙個人辦不成什麼事情,能力有限,但是你自己又不願意承認你和你平常嘴裡的sb是同樣的,甚至你還幹過比他還蠢的事情,都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對我說的就是我自己。

如何理解」人是社會性動物「?

我討厭 人是社會性動物 這種說法。首先,人不是 動物 我不喜歡把人形容成動物。其次,任何人的一生都沒有被規定好的目的,每個人一生的目的,以及他怎麼過這一生都由他自己來決定。人是社會性動物 這種說法就是預先規定人是 社會性 的,所以適應社會 不管這個社會是什麼樣子 是每個人必須要做的事情。社會是為人而...

《社會性動物》一書都講了些什麼?

華天清 我挺喜歡這本書的,可能是我不需要把這本書當成課本來讀,閒時拿起來翻翻,拿起來100次,估計有90次又放下了,卻有10次因某段內容吸引到了我,所以,記憶中只有喜歡了。看這類書,我基本上是為了體會 社會科學 中的 科學 我理解成 要對其中的規律心懷敬畏之心。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幾乎對 科學 的敬畏...

為什麼說人類是社會性生物,但卻又很多人不擅長社交?

金剛 社會性生物就必須得擅長社交嗎?不擅長社交就不能在社會中生活了嗎?個性差異嘛!擅長社交並不是在社會中生存的唯一選項,人家有人家的特長,其他方面也許比我們強很多呢!陳景潤就很不擅長社交,但人家是有名的數學大師,工資可比我們高多了,在社會中不是照常生活的很好嗎 當然出名前確實吃過苦 大部分有學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