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和普通學校最大的差別在哪呢?如何克服這種差別?

時間 2021-05-05 22:35:30

1樓:explore

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們學一樣的東西,考一樣的試卷,那就會有100分和60分的差距,總會有人被膜拜,有人被碾壓。因為在這裡你無法尋求差異化,這不是人生。 人生是差異化的,你與你所接觸的社會構成了你的世界。

步入社會之後,或許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任務,又或許是認識了不同的人,經歷了不同的事情,此時也就無所謂碾壓了,因為找不到乙個唯一的基準或者衡量標準。

2樓:學習啊

人吧我高中是當地名校,省內清北名額我校佔三分之一,然而校強我菜,我進入一所普通雙非

最大的體驗就是人的差距

每次小組作業我都有深深的無力感

如何調節,我覺得不要讓自己與他們為伍,做自己的事情,知道你追求的是什麼

3樓:Sado

差別:1.學校所能給的資源不同。

小到食堂宿舍教室校區面積,大到對口名校的2+2或者3+1或者是科研經費;2.工作的不同。很多用人單位現在篩選簡歷的第一要素就是學校,名校學歷就像是人的外在,沒有好的外在真的很少有人願意探求你的內心;3.

接觸圈層不一樣。今天跟三個北大畢業的打麻將,作為乙個川大學生只能自嘲學術拼不過我們就拼娛樂生活。名校畢業的學生更多的都有自己的圈子,因為學校已經做過第一次篩選,所以能進入這個圈子的人基本都是能在畢業之後撐起一方天地的存在,資源整合也就來得更容易一些。

如何克服:提公升自己,不管是學歷還是能力。目前對我來說除此之外毫無辦法。

4樓:強身健體知行明性

心理差距,你本來學校就比別人差了,更需要補上差距,如果因為社會的宣傳而產生心理上的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那差距就更遠了。

人心很奇妙,有的人百折不撓,有的人脆弱如紙,甚至自卑罹患精神疾病等。

5樓:

我來說說,好學校和差學校學生畢業以後的差別吧。

我應該就是典型的差學校出來的學生,高中是三流高中,大學也是不入流的普通二本師範學校。我的同學,怎麼說呢,到現在大家都畢業幾年,成家立業了,差距越來越明顯。因為高中不好,很大一部分高中同學沒考上大學,也就沒繼續讀書了。

這部分人現在主要在老家從事銷售之類的工作,一部分人家裡支援開個小店什麼的,考上大學的人不多。

我的大學也是比較差的學校,畢業以後80%的同學投入了鄉村教育,做了一名鄉村老師,少有的幾個同學考上市裡的公務員,我就是那為數不多的幾個人。考上乙個好單位以後,我一直覺得自己應該還行,工作以後才發現,我們單位的很多人都是958、211,我們與好學校出來的人差距越來越明顯。除了他們比我們聰明、努力,他們還比我們自律、從容,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處理事情的能力也相對要好很多。

有些東西不是我努努力就能達到的,這些東西相差了幾年、十幾年,無論我怎麼追趕也打不到的,更何況他們遠比我們更努力。

我一直不喜歡用學歷、學校去定義乙個人,但是某些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名校、高學歷畢業學生的學習能力、自控能力、領悟能力、執行能力相對於普通學校的同學會好一點。這是我工作很多年發現的,體制內也很喜歡名校的學生,大家都會高看一眼的。

還有就是人脈。因為學校,我的同學後來基本都泯然眾人,都是奮鬥一線的工作人員,有些甚至是體力勞動者。我知道,工作無貴賤,我們也尊重每一名勞動者,但是人脈這種東西,和學歷還是有關係的。

而我老公,重點高中畢業,大學在本省也還可以,他的同學現在在我們本市各個單位,各行各業的很多,其中不乏實權領導。時間越久,越明顯。

6樓:賈筱芝

名校你覺得老師厲害

老師覺得你有趣

自以為渣渣的你以學校為榮

普通學校

你覺得老師不行

老師覺得你上進

學校以日後功成名就的你為榮

也許教育的意義在於隨著時間的流逝與記憶力的下降,當你忘記所學的知識之後,隨著浮躁的心而沉澱的部分,讓你擁有應對新事物與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裡,留下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

在現有的區間裡,利用僅有的資源去完成自己想做到的最優解。支配僅有的可能去突破不甘心停留的層次從而跨越到更高的層次。祝好

如果安於現狀,追求穩定或自由的生活,人各有志,也罷。

7樓:孤影卐怎如初

我初中重點中學,同學們抄作業時會變著法著抄,不會完完全全抄下去。記得每次同學都會在政治歷史課前一節課下課把作業抄完,不會留下馬腳而高中二級學校,我把答案拿給他們抄時,他們竟然一字不漏的抄下去,結果,全班個個80,90多分就我乙個60多。結果老師自然發現了。

唉這智商堪憂!

8樓:劍門與長安

先下結論:名校的教育、氛圍能給你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更大的家國責任感。

今天是2023年1月21日,臘月二十七。

最近發生的事情大家應該都了解吧,一張圖

一面是全民恐慌,一面是屠刀霍霍。

以上言論來自清北復交人南武的學生。

昨夜我們幾個徹夜難眠,來自清北醫學,人武法學、政治學、公管、社會學、國學,復交經濟,南開金融。我們在群裡先是氣憤,而後挫敗,開始理性地思考這個社會問題。最後相互打氣,約定要利用各自的專業為社會守住良心。

在此過程中的一些精彩語錄

「因為我們國家的醫療資源太有限了,很多患者家屬在為患者尋找醫療資源的時候,心理已經逐漸扭曲了,掩蓋他的經歷就是剝奪公眾反思的機會。」

「今天因為各種新聞事件揪心難過憤怒了很久,但這並不代表我就同意"人類不值得"這類的天真論調。」

「精神病毒可比肺炎病毒可怕多了。」

「我不怕在這個壞時代中沉默,怕只怕,我和很多人一樣,最醉心於憤恨與狂歡。不去讀書,不去思考,學不會傾聽和寬容,以至於有一天,當好的時代來臨時,我發現自己兩手空空。被厭倦與悲涼拖垮了身體,竟然拿不出任何像樣的東西,獻給飽含熱淚的生活。

」「別說人文學科無用,人文學科是無用之大用,它守住的是整個社會的良心底線。」

「時刻準備安檢,這個我問過公管的教授,確實不現實,制度之用在於疏通而非壅塞。」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我們在此起誓,願以畢生所學,奉獻給我們的國家,願剝去學校與專業的光環,腳踏實地,俯身於中國大地!」

也確實有普通大學的學生關注這些事件,可是我看著滿屏的髒話和溢位螢幕的憤怒時,不禁感到慶幸。有那樣一群友人相互提醒,不要在憤怒裡陷得太深,重點在於如何改造未來,而不是如何指責過去。

之前這樣集中爆發的事件難道沒有發生過嗎?可是我們都是在進入所謂的名牌大學之後才第一次發現,自己對於社會熱點問題不再人云亦云,能夠形成鮮明的觀點並將其轉化為前進動力。

有了所謂的名校出身,也只是乙個個普通人,但是在成長為普通人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思考能力以及使命感是彌足珍貴的。

所以說,名校和普通大學帶給我們的不同,在最起碼的起步階段可以定位於思考方式的不同以及社會責任感的不同,那麼試著脫離過度普及的所謂標準答案,開闢乙個看待問題的新角度。比如面對這個事件,大家都還在憤怒、把問題定位於施暴者喪盡天良時,我的一位同學就提出來從施暴者的角度去探尋體制的弊端,雖然她隱隱約約透露著同情的一些觀點我並不贊同,但是我很感謝她為我們拓展的思路,是澆滅憤怒的很重要的一捧水。還有名校大概就是敢於把培養目標立足於整個國家發展層面,讓它的學生們相信,自己是來改變社會的。

這個信心的樹立可能會很難,需要一些大佬、模範人物反覆給你灌輸這個觀念,而這些校友、社會資源大概是普通高校很難獲得的。但是改變思維和開始擔負使命感應該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9樓:

好學校的老師會罵你「好不容易上回高中起碼起碼也要上個一本吧。現在不是985211哪個公司敢要你?現在研究生滿地都是...」

而壞學校的學生貌似覺得上個二本就算學習好,上個一本屬於天賜...

10樓:

你能想象大學期末考試的時候,同學在下面作弊,老師不僅不管,還溫馨提醒

那些衣服袖子口袋裡的東西可以藏起來了啊,等一下校長來了不要給看到

嗎你們能想象嗎

11樓:鹽選推薦

在我的讀者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從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他們在就業跟工作當中處於一種很明顯的劣勢,所以對這方面經常會有困惑,會問:「到底學歷重不重要?有沒有必要再去考乙個更好的學歷?」

大家知道,學歷低的成功者有很多,他們都說學歷不重要,能力更重要。那是因為他們後來的成功,跟學歷肯定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沒有學歷。但是也有研究統計,名校畢業生的薪資會更高,成功概率更大等等。

這些爭論,對讀者當中低學歷的那部分人,其實意義不太大。雖然他們非常關注這一類的話題,可能對他們來說,唯一的意義就是可以增強他們考研的決心。

低學歷者一般會受到兩種歧視:第一種是就業歧視,這個我們已經很有了解了。

比如一些高階企業,只會去 985 跟 211 招聘。還有在面試會上,一般很多好的企業對於一些非名校畢業生的學歷,根本看都不看,或者帶走都不帶走,所以我們直接面臨的,就是就業歧視。

除了就業歧視之外,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歧視,覺得自己低學歷就低人一等。實際上,高考考察的並不是全面的能力,大家都承認在平等教育資源條件之下,學歷高意味著那些人在學習上付出了更多的時間,能夠付出更多時間肯定是一種能力。

背後是什麼東西在起作用?第一,進取心,他會想學;第二,自律能力,他能坐在那一直學;第三,制定目標跟策略的能力,學習方法沒有太大的錯誤。

所以這三個東西會決定他在學習上付出更多的時間,獲得更好的回報,考乙個更好的學校。

在高考之前,人跟人之間在能力上是有差別的。只是你比較自律,可能我比較自由、擅長創新,你就擅長考試,或者你比較擅長學習,但是我擅長運動。我們之間有能力上的差別,但是沒有高低之分。

可是高考之後,由於你上了名校,我沒有,從此我就感覺低人一等。這種自我貶低就是低學歷帶來的危害,這個東西會跟隨人的一生。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名校畢業的牛人跟低學歷者,他們到底在哪些方面有差距?

第乙個差距,就是大家經常說的環境跟平台,我們會覺得名校的學生都很優秀,那邊的競爭很激烈,跟優秀的人在一起,可以更優秀。

這是一些普通院校同學經常跟我請教的:「我在這個學校不太好,我覺得周圍的環境也不太好,學習氛圍沒有,不知道該怎麼辦...」

但實際上,這個優勢並不是那麼固定,也就是名校在環境上的優勢,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固定。

《逆轉》這本書裡面提到乙個這樣的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社會學家研究了 50 萬男女士兵,向他們調查一些問題。

比如,士兵是怎麼看待他們的指揮官?黑人士兵覺得自己的待遇如何?

這一系列問題當中,有乙個問題還挺特別,社會學家分別問了憲兵部跟空軍部的士兵:「你們各自所在的單位,對於發現你的個人能力,跟促進能力發展方面來說,做得好還是不好?」

答案出來之後,發現相比於空軍,大家對憲兵部看法會更好。可是在所有的軍種當中,憲兵晉公升率最低,空軍晉公升率最高,空軍部招募士兵晉公升軍官的概率,是憲兵士兵的兩倍。

那為什麼空軍容易晉公升反而不滿足,憲兵反而更滿足?

社會學家這樣解釋,那些憲兵只會拿自己跟憲兵部的其他戰友比,如果你在憲兵部服役得到了晉公升,你會非常開心,因為這種事特別罕見。如果你沒有得到晉公升,也沒有關係,你仍然跟其他戰友在同一條船上,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也不會特別失落。

但是空軍就不是這樣,如果乙個空軍得到了晉公升,沒什麼好高興的,因為他的大部分戰友也會得到晉公升。可是如果沒有得到晉公升,他的失落感跟挫敗感會更強,會導致他批判軍隊的晉公升系統。

在這個案例當中,社會學家告訴我們,被剝奪感是相對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名校讀書對人有不利的地方。因為周圍都是聰明人,乙個人在名校讀書,往往會覺得氣餒,認為自己不行,或者是被別人比下去,最終由於心態上面不夠好,真的會越來越不行。

這個現象是我在名校當中普遍看到的,我就發現,越是名校的學生,越覺得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問題。

我有一些清華、北大的同學後,在我看來都很好,每次提到自己學校的時候,都很驕傲。但是一提到自己,就覺得:「我什麼做的都不好,什麼做的都不夠。」

我周圍的優秀的人有很多,他們大多數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對自己的自信心不夠,因為見識了太多比他更優秀的人,這就是相對剝奪感帶來的。

相反,如果你不是很走運,上了乙個比較差的學校,或者你進了乙個比較差的公司,你需要注意下面三點:

第一點,由於你沒有到乙個名校,或者到乙個競爭更激烈的環境當中去,所以你的被剝奪感不會那麼強烈,但是也意味著您會很容易對周遭滿足。

從名校畢業出來的人,都是見過世面的,不是說去過多麼高大上的場合,或者出過國。他們見識過的世面,是指他們知道乙個人可以拼命到什麼程度,也知道乙個人可以優秀到什麼程度,所以會有壓力。

相反,有一些相對來講不太好的、普通院校的同學,會經常說:「我太努力,不合群怎麼辦?」會因為這樣的事情苦惱。

所以當你進入乙個不那麼優秀的環境,一定要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自動下降自己的標準,去適應這個環境。

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去適應環境,這個事情經常是在不知不覺當中發生的,我們要警惕這個現象,要意識到:由於我進入了乙個不那麼優秀的環境,所以有乙個機會來臨了,就是小平台和普通院校帶給你的。

請問小平台的好處是什麼?普通院校的好處是什麼?

計算機專業,名校畢業和普通學校畢業有什麼區別?

編測編學 這個我寫過分析的文章!畢業面臨失業,畢業找工作如何突出名校的重圍,打敗你們的並非 985 211 怎樣才能在學校牌子不夠硬氣的情況下拿下心儀的offer?在競爭中打敗你們的並非完全是名校的牌子,更可能是因為缺乏真正的專業技能,或根本不具備核心競爭力。那什麼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呢?我們首先需...

物理和化學最大的區別在哪?

gchrui 物理,物質執行的道理 化學,物質變化的學科。有句話叫結構決定性質,我覺得也可以這麼斷章取義的解釋,物質的變化的根源來自於物質本身的物理結構引數,和一定條件限定下的執行規律。乙個是由於變化產生的,乙個是本身規律 黃超 物理理論追求 準確 最多到三體問題 化學追求大 能算10 4個原子都嫌...

名校老師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比普通學校的老師要差?

心理承受能力是不是差不知道,但是心裡的落差肯定會需要乙個適應的過程。在名校的學生都是或多或少用不同方法進行過篩選的,而且在名校的環境裡面,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和主觀能動性都會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比較薄弱的學校往往正好相反,導致了很多老師初到乙個學校去有一拳揮在棉花上的感覺,充斥著無從發力的失落感。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