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根本上理解乙個事物?

時間 2021-05-12 07:01:31

1樓:南村群童

根本上紅塵走一遭,百年後啥都是扯淡。更不理解沒有必要,真的要理解,就給它下操作性定義,用具體可量化的,你在意的東西去衡量。比如感情吧,你想在這段感情裡得到啥,啥就是它更本的意義

2樓:

3樓:山人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當你在思考乙個問題時,會因為得不到理想的答案,從而陷入更深層次的思考。但你忽略了,不是每乙個問題都有答案,更深層次的思考往往會觸發無數的問題。乙個答案的背後衍生的是更多的問題,那麼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存在……

世界的起源,地球的誕生,物種的衍化,文明的創造,人類的繁衍,文明的延續,再到今天,已經遠的看不到了。我們不知道在我們到達地球之前,有多少物種與文明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地球上數以萬計的生靈,我們同其他生靈一樣,只是寄居與地球,而非擁有。我們不知道,在其它物種眼中觀測到的世界,和人類眼中觀測到的世界是否一致。

關於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樣的問題,至今都沒有乙個統一的說法。生而為人,我們連自己都不了解。

那麼事物的本質是什麼?如果我們同其他物種之間觀測到的世界,存在著差異。那只能說明我們在認知一件事物的時候,所達到的認知與高度,其實就是我們自身所達到的高度,也是現今人類文明所能達到的高度。

所以當你對一件事物的認知,抱著極為肯定的態度時,那就是你對這件事物本質的認知,所能達到的高度。

以上所言,純屬個人觀點……

4樓:Feng Qiang

強答一下,感覺這個問題有點像數學中的極限和概率統計。 畢竟,數學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類所使用的最美的一種語言了。

譬如極限,你可以通過不斷地趨近去接近這個極限值,但是不能夠到達。 並且,一般人們在解決實際具體問題的時候,只要不斷趨近極限的這個值可以滿足要求問題的解,那我們就可能不再會那麼地關心那個真實的極限值了。 如果不夠,那就繼續去趨近極限,直到滿足問題的解。

又比如,概率統計。 對於乙個或一類的事件而言,可能有其所對應的概率統計模型,由此你可以得到理論上的那個概率值。 然而,對於實際的情況,通過不斷重複地試驗和觀察記錄,我們拿到的是那個統計值,同樣地,這個統計值理論上講是會趨向於那個概率值的,但是統計值就是統計值,它不是概率值,你可以近似地將那個統計值和概率值進行相等,而一般我們也確實就是這樣去做的。

(寫於***下午的路上)

5樓:

你要是從形上學的思維去看事物,那就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你要是從辯證的思維去看事物,那就是「是又不是,不是又是辯證的思維要抓住事物的對立與矛盾,事物是在對立與矛盾中轉化的當然,不論是形而上,還是辯證法,都和以常識去看待世界有根本的不同,都很抽象,都需要受過系統的哲學思維訓練,才能達到這種思維

6樓:街角

其實客觀的說,本質誰也看不見,只是我們暫時這樣認為,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原子核到夸克,可見本質就是用來推翻的。事物的結果是眾多原因匯聚而成,缺一不可,所以目前來說,還沒有任何事物具備永恆不變的規律。

7樓:一天天

根本上理解是指求其本質,追尋真理嗎?

可是真理會是假的,

命運倒是真的

這是個人生之謎。

我覺得吧

就以自己現有能力去理解乙個事物吧~

就可以了

8樓:裂縫中的陽光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如果世界上每一件物品都有形態的話,那麼應該都是立體的。我們經歷的事情,我們的為人,我們的思想,其實都是立體的,但是光源只有一點,因此我們在理解人或者事物的時候,習慣性地只看到有光源的那一面。當然有些人會自帶光源,他可以把事物看清楚。

我們想要成為自帶光源的人,應該會經歷這樣幾個階段,第一是和很多人做朋友,聽很多話,看很多書,經歷過人生的低谷,嚐過世間炎涼。第二是實踐,不斷地犯錯,總結一些客觀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思考是在乙個不斷公升級的過程中,事物-技術-社會-制度等等,最後會將人們的行為歸結於一種規律,在《遙遠的救世主》中談到過,一切都可以說是文化屬性的產物。第三是參道參佛,我不願意稱之為信仰或者是宗教,我更願意稱之為通過不斷實踐之後所達到的知行合一,也就是明代著名著名心學派創始人王明陽,通過修行而達到的一種境界,此時應該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心態。

目前還沒有踏入第一階段,諸位努力加油哈哈

9樓:紫陌紅塵

掃瞄電鏡、透射電鏡、原子力顯微鏡

讓你看見物質的形狀

XRD、紫外、紅外、拉曼

讓你看清物質的結構

EDS、XPS、ICP

讓你看清物質的成分

這些工具,讓你看清微觀

這些工具讓你看清巨集觀

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質——格物致知!

10樓:寶寶唄

《禮記·大學》有: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朱子亦說「本始所先,末終所後」

從本質上理解該事物,注重事物的先後順序,立爭做到豐子愷先生所說: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避免"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11樓:楊學志

很簡單,就是學習科學知識。科學就是研究事物的本質。 科學讓我們知道,物質由基本粒子構成,微生物引起疾病,人體需要蛋白質,這些都是事物的本質。

12樓:趙冬

用中國思想的方法和觀點來看,人們一般所謂事物,就是指除開自己以外的一切事情和存在。所謂主客而已。主客是一對互為映象的存在。

因此,完全了解自己,就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映象。就這麼簡單!

13樓:劉哲

理解乙個事物,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事物,在馬哲裡,事物沒有確定的定義,常常把事物與物質混為一談。

事物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也是物質的運動形式。

任何事物都有產生,發展,衰弱,消亡的生命過程。物質則沒有。

事物的產生是它處於的大事物的發展。

事物的發展是與周圍其它事物鬥爭的戰勝。

每乙個事物都有乙個至始至終固定不變的形式結構,由之形成固有的運動形式和屬性,這是事物相互區別的夲質,事物無論怎樣發展變化,本質不變,若夲質變化,事物將分解,衰弱,直至消亡。

事物內部矛盾引起內部發生改變,而這種改變是事物內部調節保持相對統一的需要,若事物對內部矛盾失去了調節能力,事物內部就只有分化,衰弱,消亡而不存在。

所以,所謂事物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原因這一觀點是錯誤的!

14樓:PassD Bye

開言納諫。從各個層次去逼近。

生活中的事物往往不是線性的,各種因素交疊在一起。我們理解乙個事物,與我們的需要也有關係。新冠病毒爆發,投資人和老百姓關注的事物點也不一樣。

而像高中歷史課本中,戰爭,條約對發展的影響: 經濟的,政治的,積極的,消極的。這些都是歷史,但歷史又不僅僅是其中乙個方面,甚至對它的描述也只是在抽象它,盡可能減少資訊,盡可能試用於相應的情景,以便於我們對其進行應用。

如何從根本上理解乙個事物?先問問自己這個事物本身是否「夠根本」。一般自己想容易有思維盲區,想了也是瞎想,多聽聽別人的話,看看相關資料,然後自己做個判斷。

15樓:包子哥

這個問題其實有乙個隱含假設——事物有且僅有乙個所謂的「根本」。

但是,真的是這樣麼?

就拿一塊最簡單的石頭來說。

它的外形的本質是怎樣的?這件事情可能關係到我們如何去理解石頭的光影關係,和我們的繪畫水平有關係;

它的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係的本質是怎樣的?這件事情可能關係到我們計算它的運動軌跡,或者計算它與其他物體之間的接觸和碰撞結果;

它的材質是什麼,都是些什麼元素以什麼樣的形式組合在一起?這件事情可能關係到我們能怎樣利用這塊石頭,用它去生產什麼產品。

而如果你所面對的事物不屬於物質世界,而屬於更加複雜的精神世界的話,具體是哪方面本質的這個界定的過程,很有可能直接影響你會不會被現象所遮蔽。

所以,提問的同學,本質上來說,其實事物並沒有乙個有且僅有的本質,根據你所需要的目標去確定你所需要關注的那個「本質」,也許才是最靠譜的一種做法。

16樓:東大街常無觀

要想從根本上理解事物,就要找到事物發生的根本原因。

不了解原因,所謂理解就是沒有事實,沒有原則的胡說八道。

比如,人的本質是什麼?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那麼人的本質是動物。

但是,人不同於一般動物,人能使用工具,人有道德意識,等等,將人類同動物區別開來。

獸性和人性,這是人本質的兩面。找到根本原因,事物也就從根本上被揭示了。

怎樣理解獸性和人性,要看個人的智力和知識水平了。

17樓:花成溪

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所以,我覺得乙個人不可能完全根本的了解一件事物,自我覺得了解了一件事情也只是自己界定的。

18樓:雲捲天舒

這個問題很好玩。其實看另外幾個答主的回答也有道理,因為大部分人,如果依著邏輯的思維推導,那麼「不可能」這個答案是合理的。可依著語言學和認知學的路徑,理解事物的「本質」,我們不能說一定能做到,但卻是非常有希望的。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提出這個問題了。而另外幾個答主也「回答」了這個問題了。

什麼意思?想想看,把你的問題簡化,其實就是:我們可不可能知道事物的本質?

到現在為止我看到的答主們的回答是:不能。

注意哦,有趣的來了。如果我不能知道事物的本質,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不能知道事物的本質」這種認知是對(本質)的?

這叫悖論,在認知學中,悖論是事物」開放性「的基礎。

什麼意思?我先說乙個公案。

哥德爾在本世紀初做了一件事,可能大家都知道,就是證明了數學的「不完備性「,用嚴謹的語言去描述,恐怕有些繁瑣。我們模擬一下,哥德爾不完備定律的乙個隱喻就是:數學所依賴的形式邏輯不能發現」本質「。

很多人因為這個定律的發現,大呼數學的」尋求本質「的可能性被終結了,可另外一些學者卻認為,這個發現,本身就在強調」認知「的本質:開放性。

在生命科學中,我們一般把生命稱為」負熵系統「,意思就是說生命能夠抵禦混沌。可生命之所以能夠抵禦混沌,卻是因為它不是乙個封閉的(完備)的系統。它必須依賴於外在的」交流「,必須依賴不確定性的存在。

我們應該非常慶幸我們能夠問出「事物的本質是什麼?」這樣乙個開放性問題。因為這直接證明,我們不會在乙個不完備(封閉)系統中,永遠無法知道世界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有希望,而且是從根本上有希望了解事物的本質。因為最起碼我們知道,任何完備(確定性)回答,都是封閉的,都只是缺乏意義的「死迴圈」。

如果你了解一下形式邏輯和人工智慧,你會發現,人工智慧(起碼現在的人工智慧)永遠不會提出你這樣的問題,也就是說,人工智慧不會理解何為「意義——本質」。

了解事物的「本質」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本質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很可能就是」缺陷——不完備和不可能「,但乙個開放性的思維會讓我們明白,如果這就是」真相」(本質),那我們實際上就有了接近「真理」的可能。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什麼是「不完備」的,什麼是「假」的,什麼只是「現象」卻不是本質,而因此,我們可以繼續尋找真理。

但在尋找過程中,我們如何能盡量得到「正確」的關於尋找本質的方法呢?那就是我們必須學會「博採眾長」,我們必須懂得多元化的思維為什麼比武斷的「對錯」想法更重要,就是因為我們起碼知道,任何號稱我發現了「真理」——不管這個發現是不是聲稱這個「真理」是不能發現「真理」——並且排斥其他的任何可能性的言論。恐怕是我們可以第乙個識別為虛假」現象「的物件。

還記得我們前面引用的哥德爾不完備定律嗎?仔細想想。

這就是我能理解的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可能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但如果這就是智慧型的代價,我是願意支付其中「可能性」帶來的不確定的代價的。以上~

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體質?

健脾養胃,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五臟之母。同時保持吃睡動的良性迴圈,因為生命是乙個組合,只有心情,飲食,睡眠,運動的相輔相成,相融以沫,才能演繹生命的精彩。健脾養胃是標,後者為本!也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均衡的飲食習慣,才是提高體質的根本。動搖了根基的直接後果就是脾不健胃不開,它又是五臟的根基,體質的根...

請問LOL是不是乙個從根本上就有設計缺陷的遊戲?

君陌 有,類似於魔獸爭霸,法師的普攻也是法傷才公平!舉例 乙個AD遠端,乙個法師遠端,技能傷害一樣,AD的攻擊和法師的法強一樣。雙方同等攻速同等防禦。除去控制技能,在相同時間內,誰先死?顯而易見!法師的法強不能作為普攻輸出給敵方,是大大的不公平。 即步丨非煙 說真的你這個提問很有意思啊!我覺得你會玩...

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喜歡冷戰的性格?

Focus Crossover 喜歡冷戰是一種行為模式,背後的問題在於認知層面,而不是性格。你需要了解或剖析為什麼要選擇冷戰的方式,一定是冷戰帶給某種心理享受或對外取得效果,如果其它方式更有效,何必選擇冷戰呢?就像如果大家能一起開心掙錢,誰願意去打打殺殺的搶奪是乙個道理。 上班族的營養餐 我認為冷戰...